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对管理、技术、质量、施工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就要求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员对资金的投入进行把控。在本文中,首先对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进行了论述,接着分析了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最后研究了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关键词:工程造价 投资决策阶段 施工阶段 竣工决算阶段
0 引言
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其改革理所当然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如何改革、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等也就首当其冲地成为目前建筑界理论和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
1 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长期以来,建设单位普遍忽视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是把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款。忽略了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因此,造成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材料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因为它是进行投资估算的基础。因此,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广泛收集相关材料,如项目所在地地质情况以及水电路分布的资料、工程建设所需的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已完成的类似工程的相关材料等。为了确保投资分析的准确性,造价人员在基础材料的收集和验证过程中要非常严谨和细心,确保材料的信息详实可靠。要想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做好方案优化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工作上多下功夫。因为有相关资料显示,通过前期的方案优化,有80%左右的可能性降低投资成本、节约资金。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坚持“效益至上”,在完成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情况设计出多个方案,优中选优。这首先对设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要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意识,在设计中努力实现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兼顾。对经济人员来说,则要求他们不仅要熟悉设计意图和技术方案,而且要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同时与设计人员做好沟通和配合,在保证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工艺流程的简化,合理降低工程造价。
2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2.1 减少工程中的“签证工”。在施工过程中提出额外“签证工”是施工企业的惯用手段。对此,业主不仅要细化招标文件的要求,而且还要在合同中利用补充条款,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
2.2 合理安排材料的选购。为了把控材料的进货来源,降低工程造价,很多业主都要求甲方提供水泥,钢筋,木材这“三大材”。这样一来,甲方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果采购过多,容易挤占资金,甚至会因材料超过质保期无法使用,进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如果采购不足,会给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作为甲方的业主要未雨绸缪,提前关注建材市场的价格行情,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建筑工程材料采购的最佳时机,不能开工后才找米下锅。
2.3 对工程款的支付额度和进度进行控制。在实际中,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业主与施工方在工程款的支付问题上往往容易产生分歧。业主会在支付工程款上会尽量拖延,施工单位则会想尽办法尽力争取。对于很多业主来说,考虑到银行贷款占整个资金投入的60%以上,其利息支出达到全部投资额的3%-5%左右,工程款支付额度和进度的控制就会对效益的获得带来很大影响。
3 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由于竣工结算审计是事后审计,很多问题很难发现。如设计、发包、合同签定的背景及施工中发生的细节等,这将给最终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竣工决算这最后一道关口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建设单位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等,使工程建设投资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人员必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工作中应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变更内容的具体做法。熟悉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情况,为决算审计打下基础。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只有坚持严格的办法和程序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实施跟踪审计,掌握建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每一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为客观公正地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审计依据。
4 监管部门要强化工程造价监督管理
现代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督,加强监督管理具体措施有:一是强化招投标工程的信息管理,及时发布低价中标预警信息;二是继续开展控制价抽查检查,规范控制价计价行为,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奠定基础;三是强化合同履约监管,完善工程结算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促进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四是配合做好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治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
5 小结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工程建筑造价的管理体制要更加面向市场的需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要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促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华新连.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S3).
[2]廖石坚.浅谈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J].科技咨询导报,2007(02).
[3]刘秀凤.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
关键词:工程造价 投资决策阶段 施工阶段 竣工决算阶段
0 引言
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其改革理所当然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如何改革、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等也就首当其冲地成为目前建筑界理论和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
1 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长期以来,建设单位普遍忽视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是把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款。忽略了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因此,造成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材料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因为它是进行投资估算的基础。因此,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广泛收集相关材料,如项目所在地地质情况以及水电路分布的资料、工程建设所需的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已完成的类似工程的相关材料等。为了确保投资分析的准确性,造价人员在基础材料的收集和验证过程中要非常严谨和细心,确保材料的信息详实可靠。要想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做好方案优化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工作上多下功夫。因为有相关资料显示,通过前期的方案优化,有80%左右的可能性降低投资成本、节约资金。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坚持“效益至上”,在完成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情况设计出多个方案,优中选优。这首先对设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要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意识,在设计中努力实现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兼顾。对经济人员来说,则要求他们不仅要熟悉设计意图和技术方案,而且要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同时与设计人员做好沟通和配合,在保证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工艺流程的简化,合理降低工程造价。
2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2.1 减少工程中的“签证工”。在施工过程中提出额外“签证工”是施工企业的惯用手段。对此,业主不仅要细化招标文件的要求,而且还要在合同中利用补充条款,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
2.2 合理安排材料的选购。为了把控材料的进货来源,降低工程造价,很多业主都要求甲方提供水泥,钢筋,木材这“三大材”。这样一来,甲方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如果采购过多,容易挤占资金,甚至会因材料超过质保期无法使用,进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如果采购不足,会给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作为甲方的业主要未雨绸缪,提前关注建材市场的价格行情,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建筑工程材料采购的最佳时机,不能开工后才找米下锅。
2.3 对工程款的支付额度和进度进行控制。在实际中,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业主与施工方在工程款的支付问题上往往容易产生分歧。业主会在支付工程款上会尽量拖延,施工单位则会想尽办法尽力争取。对于很多业主来说,考虑到银行贷款占整个资金投入的60%以上,其利息支出达到全部投资额的3%-5%左右,工程款支付额度和进度的控制就会对效益的获得带来很大影响。
3 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由于竣工结算审计是事后审计,很多问题很难发现。如设计、发包、合同签定的背景及施工中发生的细节等,这将给最终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竣工决算这最后一道关口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建设单位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等,使工程建设投资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人员必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工作中应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变更内容的具体做法。熟悉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情况,为决算审计打下基础。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只有坚持严格的办法和程序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实施跟踪审计,掌握建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每一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为客观公正地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审计依据。
4 监管部门要强化工程造价监督管理
现代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督,加强监督管理具体措施有:一是强化招投标工程的信息管理,及时发布低价中标预警信息;二是继续开展控制价抽查检查,规范控制价计价行为,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奠定基础;三是强化合同履约监管,完善工程结算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促进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四是配合做好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治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
5 小结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工程建筑造价的管理体制要更加面向市场的需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要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促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华新连.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S3).
[2]廖石坚.浅谈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J].科技咨询导报,2007(02).
[3]刘秀凤.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