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点课型“六步法”教学模式论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但无论是其中哪一种技能,都离不开语言知识的积累,因此上好语言点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掌握一切技能的基石,学生只有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才能彻底地记住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并将其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自如,为听说读写做好牢固的铺垫。
  关键词:导 记 背 考 练 写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这一点是无疑正确的,这只是认识语言的出发点。在信息时代,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功能与内涵已不是简单的交际工具所能概括的;正确、及时、得体地使用语言已经与人的生存和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所以,掌握外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手段。然而,高中学生对英语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与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高度,反思现行外语教学问题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语言观的理解还不深刻。反观高中英语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显然与英语国家的实际生活还有相当差距。还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学习文化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习语言必须与学习文化结合起来。现在许多教师虽然开始注意文化的重要性,但深度不够,广度也不够。(2)应试教育依然盛行。“一考定终身”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与发展的机会。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的扎扎实实。(3)学习策略有待提高。现行教学往往重结果、轻过程,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形成两个极端:要么仍按传统外语教学教语法的办法,用演绎法大量讲语法;要么全然抛弃语法教学。前者使学生的交际能力薄弱,后者又使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
  真正认识一个外语词汇要求学习者做到:能识别其口头与笔头形式;能随时回忆起其词义及形式:能把它与相应的实物或概念联系起来;能以适当的语法形式应用它;能以公认的方式读出它;能正确地拼写出来;知道它以什么方式与其他词结合(即它的正确搭配形式);了解它与词群中其他词的关系(即同义反义关系和上下文关系等);明白它的内在含义及其关联意义,能将它用于合宜的语体及适当的语境中。如何让英语学习符合这种要求,达到这种境界,是每个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逐渐摸索出适合基础较薄弱的学校的一种语言点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为“导——记——背——考——练——写”。下面就每一步详细进行阐述。
  
  一、导
  
  英语教学以课本为载体,高中英语课文语言地道、纯正,富含各种优美且典型的句子,因此为充分体现出其价值,要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用课文中的句子导入所学习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将此句作为典范熟读甚至背诵,然后从中提炼出所讲词汇或短语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二英语上册第六单元的语言点“remain”这一重要词汇时,先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People in the future will be able to enjoy a longer and healthier life and____(保持活跃)even in old age。”这一句子,要求同学们填空。因为此时已经完成了阅读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完成填空练习已不在话下。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已经对remain后接形容词的用法了如指掌,用此句导入后,此时已加深了对所讲词汇的第一印象,再引入其他例句,并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展现例句进行词汇用法总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记
  
  记好笔记是学好英语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将笔记作为手头复习材料勤读勤看,就如同一日三餐那样养成一种习惯,进行及时回顾进而消化吸收,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但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进行不停地讲解,往往速度过快,之后就马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除小部分同学能够跟上外,大多数为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只有将笔记草草了事,甚至干脆省略,造成课下没有复习资料。为了解决学生无法协调记笔记和听课之间关系的问题,我认为此时应将所要讲的语言知识用法条理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恰当留出让学生记笔记的时间,此做法除了解决上述矛盾外,还解决了部分学生不会安排笔记、笔记条例混乱等问题,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甚至英语弱科生亦能紧跟课堂节奏,每节课下来都有所收获,看着记得工工整整、条例清晰的笔记本,学生心中自然生出一种成就感,势必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动力,课下也会及时复习的。再次以上述第六单元remain用法为例,向学生呈现例句、使其初步了解这一词的用法之后,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完整的词汇用法之框架,让学生清清楚楚地记录到笔记本上,如下面框架所示:


  在记笔记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边写边读,听说读写用多管齐下,利用各种感官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三、背
   
  学生记笔记时,速度自然有所不同,此时可以留出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背诵所记的知识点。背诵是学好英语最基本的手段,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作为语言学科,自然也是这样。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活的。单词在句子、语篇中是极为有活力的,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一词多意的现象在英语中也很多,通过背诵,我们可以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及理解,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课堂上留出适时时间进行背诵,既能缓解学生写字速度的差异,又能在课堂上加强记忆,加深印象,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四、考
  
  这里的考指的是背诵之后有针对性的小小的检测,就是对之前所背效果的检查,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学生便会形成一种习惯:记完笔记自然而然就抓紧时间背诵,因为知道下一步老师会检测,自然就更投入,更集中精力,教育大师魏书生曾教育孩子们如何有效利用好一分钟,也曾用实践证明了一分钟能记好多知识。只要用心投入,使大家为之惊叹。如果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好这诸多的一分钟,我们的课堂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即使是最枯燥无味的语言点,也可以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生动图片,或者干脆让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对图片加以描述;考的手段可灵活多样,比如教师说汉语,学生用英语抢答;同学之间结组互考等,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教育的金科玉律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这种竞争、合作的课堂活动中,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学有所“得”并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肯定。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其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五、练
  
  无论知识点记得多么准确,掌握得多么熟练,也 绝对离不开巩固性训练,因为词汇知识记得快。忘得也快,能否及时复习巩固关系重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学生记忆过的词汇在4小时,最迟在9小时内一定要复习一遍。培养学生养成及时的复习强化的习惯是词汇教学成功的关键。
  Kachroo(1962)研究发现,要成功地记住一个生词,学生至少得连续遇到它七次,而Saragietal(1978)则指出不断地碰到一个单词16次之后,学生才能自然地记住它。在中国学生不具备广泛阅读的条件下,定期复习并配以相关练习以加深记忆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在不同语境中进行了充分运用,才能真正掌握了语言知识。这个练习包括课堂小练习和课后综合巩固练习。课堂小练指在讲完每个知识经过上述四步后,对此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应力争题型多样,如选择、完成句子、单句改错、单词拼写、句型转换、翻译句子等,课后巩固练习是指在语言点课后及本课所讲全部知识的综合性练习,争取比课堂小练上升一个层次,使学生能够做完巩固练之后对所学知识运用自如。要想牵动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所以我总是尽力让知识变得简单。首先我通过一些内容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对重点词加以理解和掌握,理解会提高学生的记忆质量。然后用基本的习题进行操练,提取记忆,巩固记忆,牢固记忆,使学生从基本的掌握发展到最基本的运用。
  
  六、写
  
  这一环节也是对本课堂知识点的一种运用,但它是最高境界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用本课所讲的语言点进行写作训练,将熟练掌握后的知识点跃然纸上,这样既是知识的升华,也是一种能力的升华,那便是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完成了高二英语上册第十单元的语言点教学任务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描述汶川地震的作文,并提示了下列写作要点:
  1 当可怕的地震突然侵袭汶川时,人们陷入完全的恐慌。
  2 很多人没能及时从房子中逃出而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3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那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悲惨的景象。
  4 一听到消息,政府立刻采取行动,派军队前去营救。
  5 一到现场,战士们便全力进行营救,给幸存者勇气使他们镇静。
  6 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捐钱捐物,为灾区献爱心。
  7 感人的场面照亮每个人的心扉。
  要点中黑体字部分均是上课刚刚所讲授过的词汇和短语,同学们已经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语言知识,写作过程当然就化难为简了。这样语言点和写作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语言点学习,学生头脑中积累了写作素材,写起来得心应手,自然提高了写作能力;通过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又进一步巩固了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极大的提高了在篇章中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好英语是无数件的小事情,当你都做好的时候,它加在一起就意味着你能把英语学好,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专注于优化课堂结构,把每堂课安排得更加详细得当,将教学工作做到细处,让转瞬即逝的45分钟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率。以上六个环节通过“词、句、段、篇”这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在讲解的过程中留给学生巩固吸收的时间,令其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若能够长期引导学生这样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地积累,必然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这是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的一种感悟,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对高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集散地,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第二课堂,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文献信息的服务性机构,馆员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劣。优质的服务不仅要求高校图书馆员掌握娴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信息和必备的外语知识,更要具有较好的亲和能力、较高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即表现出对读者的欢迎和接纳,对图书馆工作的兴趣和
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一书结构体例颇为独特。刘向在《说苑序奏》中明确交代《说苑》是由“除去与《新序》复重者”,把“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而外的材料编撰而成。这说明,《说苑》取材的首要标准是要求有义理可观。《说苑》即是以义理为统辖,搜集那些可以作为依据的传说和故事编撰而成。  《说苑》包括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
摘要:文章对图书馆与大众互动的关系、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建立健全图书馆与大众阅读互动管理长效机制。最后给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 众阅读 互动    图书馆与大众阅读互动    互动是指互相配合行动,互相交往,互相影响。其实互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它们之间的一种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促进。互动不是空洞的概念,建立起互动平台仅是互动管理的开始。最重要的是通过平台和客户真正做到
信息产业的更新换代速度是任何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这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缩短了信息产品从开发研制到生产使用的周期,使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以极大提高。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图书文献、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成为为社会提供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的公共场所,同时也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设施,高校图书馆在传播知识、开发智力、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均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