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文化交际原则的几种认识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night12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流并非简单的词汇层次上的交汇与对接,它主要体现为两个层面:从隐性层面说,它是中西思维模式的交汇与对接;从显性层面讲,它是基于现实的国际关系基础上“强弱文化”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过程。这就决定着进入外国语言及其文化结构就是进入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对比过程,而其最终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先进方面,同时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安多藏区的土司制度主要可分为三类:即典型土司制、卫所土司制和僧纲土司制;并依据正史、地方志和家族谱等资料,分析和诠释了各类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
如何从延缓母语消亡的角度来抢救濒危语言呢?我们根据新疆的实际总结出了四点。即正确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民族语言政策、跨境民族、族内通婚与封闭的自然环境和民族语文教育
参照史登(H.H.Stem)等人类学家对“广义的文化”的分解,可以将“物质”、“制度”和“观念”作为检视民族法文化体系的一般分类。通过对既存的民族法律文化进行具体分析,来确证它们
当前,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有良性、恶性两种循环模式,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要优先发展”的低水平均衡。双语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离差效应主要表现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