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24834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来,我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实践。
  一、多媒体用于高中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感觉到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很广泛,我分析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课件。对开发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工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编制者除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外,还需有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即有运动生理学、某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以及体育常识和对我国年龄段身体水平情况的了解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懂得体育教学。因此,一个完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需多方面的努力协作才能够完成。
  2.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多媒体技术一 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3.屏幕显示。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电教室基本上已经配备了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或投影仪和一套完整的电子教学系统。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价格昂贵。如今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屏幕较小,这对于一个50人以上的教学班来说,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
  4.课件匮乏。由于研究人员对体育科目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课件却极为匮乏。
  二、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教学初试
  我开始接触的体育方面的软件多是游戏性质的,但多媒体电脑游戏不同于普通的电子游戏,它具有较高的智能性,且画面生动、逼真。
  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总结几次对篮球战术配合教学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我采用由广东一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 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组篮球赛中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三、对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的探索
  为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我首先请教师大体育系的专家、教授提出课件设计,编写创意程序;然后聘请一名高级程序员专门从事编程工作,将编制出的软件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加工直至定型。经过逐步的实践 ,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运动生理。展示运动后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吸氧量、心率等。将抽象的生理反应制成课件,此时,立体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了学生对运动后出现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发热等生理现象 的科学认识与理解。
  2.模拟裁判。将球类的比赛场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作裁判,利用键盘对画面中出现的犯规情况进行裁决,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脑会对裁判员的水平进行打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球类裁判法的了解。
  3.体育常识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选择他们了解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我们研制的“体育常识” 课件汇集了35项基本常识,通过文字显示,并附上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它克服了以往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可激发学生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动接收。
  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双边活动的主阵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不能取代教师 ,但能大大优化课堂结构。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将多媒体技术引进体育教学领域潜力很大,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就能够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时代的变革,使中国画面临着改革与创新,文章就此提出论点,认为我们创新的动力与源泉应是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应是将西方美术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合到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之中。  【关键词】 中国画;传承;创新    传统并不是桎梏,传统更不是僵死不化的东西,它本身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更新,一种没有新陈代谢能力的事物是不可能
期刊
【摘要】 本文从高中物理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分析着手,论述了教师在高中物理讲授过程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进一步完善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类比、等效替代、自我反馈等;阐述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物理学习策略和方法及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 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物理课堂学习策略;实践  多年的物理
期刊
在高中教学中,虽然音乐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与高考紧紧联系,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质量高低,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因各种原因,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注重教师的“教”,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只重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减弱甚至厌恶。音乐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期刊
中学阶段,属于学生美术发展的拟写时期,也是学生学习美术最容易失去兴趣的时期。那么美术教师如何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呢?  一、和谐师生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教师就喜欢他所教的课程,在学习该课时就兴趣浓厚,作业认真完成,成绩较好,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时,尊重爱护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老师都在“偏爱”自己,增加融洽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结合自
期刊
【摘要】 现当代中国的一些美术家在自身的美术创作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将西方美术作为自己艺术创造的一种对比和参照对象。尤其对一些坚持从传统艺术本身来求新、求变的中国画家,在保留中国画独特个性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吸收和鉴赏现代西方艺术的有益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不仅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画实现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
期刊
【摘要】 赞美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它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其应答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调查了北京联合大学90后大学生赞美的英语语用能力,试图分析深受西方文化侵染的90后对于赞美及其应答策略是否与前人一致?如果不同,那么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何启示?  【关键词】 赞美;应答;策略;英语教学    一、引言  赞美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为此,本文特就农村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  一、把音乐课堂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音乐本身源于丰富的现实生活,是生活的艺术提升和概括。我们身边的生活处处存在着与音乐息息相关的原型。音乐
期刊
【摘要】 关于中学物理教材内容的选取,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尚缺乏定量分析研究。本文在大量调查,取得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得出了一种选取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的模糊定量化方法。  【关键词】 选取;必修课;教材内容;方法;模糊定量    1 问题的提出  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这次调整将高中物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尚属建国后的首次。必修课内容选取,结构安排,学时长短,教
期刊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
期刊
【摘要】 利用课堂教学的魅力,以新颖而灵活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授课中,注重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美术教学应注重课外活动,借助外界环境影响学生,拓宽知识,扩大审美领域,使学生具备塑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大自然之美;陶冶;塑造美    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必修艺术文化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