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志华,1962年7月生,湖南湘阴人。现任湖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勤奋刻苦的爱国学子
1978年,16岁的钟志华从高一跳级直接考取湖南大学。在大学,他一如既往地刻苦攻读,多次受到学校和系里的表彰。1982年7月,钟志华本科毕业时,考取了出国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1984年1月,他远赴瑞典攻读研究生,并于1988年5月从瑞典林雪平大学毕业,获取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钟志华继续留在瑞典,并完成英文专著“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1992年钟志华在瑞典林雪平大学获终身副教授职位和Docent称号,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Docent。
在国外尽管物质生活条件优厚,钟志华的工作依然非常刻苦,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曾因腰肌劳损、视力受损在瑞典健康保健福利计划中被列入重点监护对象,并免费配备当时昂贵的防辐射眼镜和保健办公椅。钟志华的刻苦工作不仅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还赢得了国际同行们的敬意。他先后应邀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捷克、丹麦、挪威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
在国外,钟志华是很有发展空间和机遇的。然而,十多年的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在国外干得再好,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自豪感。
梁园虽好,不足久留之地。从1991年起,他总是利用假期,回母校湖南大学工作,一心想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用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之中。终于,1995年10月,他辞去国外的职位,放弃瑞典的“绿卡”,毅然回国,全职到湖南大学工作。
成绩斐然的汽车专家
一回到湖南大学,钟志华便一头扎进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研究上。为了民族汽车产业的早日崛起,钟志华带领精锐湘军开展了夜以继日的艰难攻关。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几年来,钟志华和他的课题组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研究出多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工艺和新装备,为我国汽车和模具等行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先后申请了16项国家专利,并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3部,SCI被他人引用200多篇次: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
这些创新成果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他在汽车车身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和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应用到湖大三佳模具、湖南同心实业、上汽通用五菱、柳州五菱、上海通用、重庆长安和长丰汽车等汽车和模具企业的生产装备国产化、本地化和新产品的开发中,涉及新增产值已经累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评价说,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育才有道的大学教授
钟教授的一个学生刚读博士时,参与了福特基金项目研究冲压件的回弹,当他了解到回弹研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难出成果时,便向钟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虑。钟教授很严肃的说,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就是要勇于研究前沿性的课题,要有知难而上的精神,并且列举了自己在瑞典求学时的一个事例:导师安排了一个知名的公司都没有做出来的项目让他做,他当时也有过担心甚至抵触情绪,但在导师的鼓励下,他独自完成了那个项目,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经历使自己受益匪浅,所以他同样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敢于挑战难题。
钟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在菱形车的开发过程中,钟教授经常加班,常常在深夜12点,他还戴着眼镜和头盔,亲自在车间打磨他们的“新设计新想法”。在样车加工出来以后,钟教授亲自驾驶,用挑剔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开发的菱形概念车,要求继续优化。
钟志华教授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汽年实验室有位同学研究接触碰撞理论,进展比较慢,钟教授心里非常着急,有许多个晚上,都到九点多钟了,钟教授还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坐在那位同学旁边,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去编写基本的程序,如何调试,常常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件事让实验室所有的同学都感到震惊。
勤奋刻苦的爱国学子
1978年,16岁的钟志华从高一跳级直接考取湖南大学。在大学,他一如既往地刻苦攻读,多次受到学校和系里的表彰。1982年7月,钟志华本科毕业时,考取了出国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1984年1月,他远赴瑞典攻读研究生,并于1988年5月从瑞典林雪平大学毕业,获取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钟志华继续留在瑞典,并完成英文专著“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1992年钟志华在瑞典林雪平大学获终身副教授职位和Docent称号,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Docent。
在国外尽管物质生活条件优厚,钟志华的工作依然非常刻苦,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曾因腰肌劳损、视力受损在瑞典健康保健福利计划中被列入重点监护对象,并免费配备当时昂贵的防辐射眼镜和保健办公椅。钟志华的刻苦工作不仅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还赢得了国际同行们的敬意。他先后应邀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捷克、丹麦、挪威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
在国外,钟志华是很有发展空间和机遇的。然而,十多年的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在国外干得再好,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自豪感。
梁园虽好,不足久留之地。从1991年起,他总是利用假期,回母校湖南大学工作,一心想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用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之中。终于,1995年10月,他辞去国外的职位,放弃瑞典的“绿卡”,毅然回国,全职到湖南大学工作。
成绩斐然的汽车专家
一回到湖南大学,钟志华便一头扎进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研究上。为了民族汽车产业的早日崛起,钟志华带领精锐湘军开展了夜以继日的艰难攻关。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几年来,钟志华和他的课题组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研究出多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工艺和新装备,为我国汽车和模具等行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先后申请了16项国家专利,并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3部,SCI被他人引用200多篇次: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
这些创新成果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他在汽车车身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和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应用到湖大三佳模具、湖南同心实业、上汽通用五菱、柳州五菱、上海通用、重庆长安和长丰汽车等汽车和模具企业的生产装备国产化、本地化和新产品的开发中,涉及新增产值已经累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评价说,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育才有道的大学教授
钟教授的一个学生刚读博士时,参与了福特基金项目研究冲压件的回弹,当他了解到回弹研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难出成果时,便向钟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虑。钟教授很严肃的说,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就是要勇于研究前沿性的课题,要有知难而上的精神,并且列举了自己在瑞典求学时的一个事例:导师安排了一个知名的公司都没有做出来的项目让他做,他当时也有过担心甚至抵触情绪,但在导师的鼓励下,他独自完成了那个项目,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经历使自己受益匪浅,所以他同样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敢于挑战难题。
钟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在菱形车的开发过程中,钟教授经常加班,常常在深夜12点,他还戴着眼镜和头盔,亲自在车间打磨他们的“新设计新想法”。在样车加工出来以后,钟教授亲自驾驶,用挑剔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开发的菱形概念车,要求继续优化。
钟志华教授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汽年实验室有位同学研究接触碰撞理论,进展比较慢,钟教授心里非常着急,有许多个晚上,都到九点多钟了,钟教授还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坐在那位同学旁边,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去编写基本的程序,如何调试,常常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件事让实验室所有的同学都感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