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骋千里 心系中华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la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志华,1962年7月生,湖南湘阴人。现任湖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勤奋刻苦的爱国学子
  
  1978年,16岁的钟志华从高一跳级直接考取湖南大学。在大学,他一如既往地刻苦攻读,多次受到学校和系里的表彰。1982年7月,钟志华本科毕业时,考取了出国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1984年1月,他远赴瑞典攻读研究生,并于1988年5月从瑞典林雪平大学毕业,获取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钟志华继续留在瑞典,并完成英文专著“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1992年钟志华在瑞典林雪平大学获终身副教授职位和Docent称号,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Docent。
  在国外尽管物质生活条件优厚,钟志华的工作依然非常刻苦,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曾因腰肌劳损、视力受损在瑞典健康保健福利计划中被列入重点监护对象,并免费配备当时昂贵的防辐射眼镜和保健办公椅。钟志华的刻苦工作不仅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还赢得了国际同行们的敬意。他先后应邀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捷克、丹麦、挪威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
  在国外,钟志华是很有发展空间和机遇的。然而,十多年的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在国外干得再好,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自豪感。
  梁园虽好,不足久留之地。从1991年起,他总是利用假期,回母校湖南大学工作,一心想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用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之中。终于,1995年10月,他辞去国外的职位,放弃瑞典的“绿卡”,毅然回国,全职到湖南大学工作。
  
  成绩斐然的汽车专家
  
  一回到湖南大学,钟志华便一头扎进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研究上。为了民族汽车产业的早日崛起,钟志华带领精锐湘军开展了夜以继日的艰难攻关。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几年来,钟志华和他的课题组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研究出多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工艺和新装备,为我国汽车和模具等行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先后申请了16项国家专利,并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3部,SCI被他人引用200多篇次: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
  这些创新成果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他在汽车车身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和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应用到湖大三佳模具、湖南同心实业、上汽通用五菱、柳州五菱、上海通用、重庆长安和长丰汽车等汽车和模具企业的生产装备国产化、本地化和新产品的开发中,涉及新增产值已经累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评价说,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育才有道的大学教授
  
  钟教授的一个学生刚读博士时,参与了福特基金项目研究冲压件的回弹,当他了解到回弹研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难出成果时,便向钟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虑。钟教授很严肃的说,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就是要勇于研究前沿性的课题,要有知难而上的精神,并且列举了自己在瑞典求学时的一个事例:导师安排了一个知名的公司都没有做出来的项目让他做,他当时也有过担心甚至抵触情绪,但在导师的鼓励下,他独自完成了那个项目,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经历使自己受益匪浅,所以他同样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敢于挑战难题。
  钟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在菱形车的开发过程中,钟教授经常加班,常常在深夜12点,他还戴着眼镜和头盔,亲自在车间打磨他们的“新设计新想法”。在样车加工出来以后,钟教授亲自驾驶,用挑剔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开发的菱形概念车,要求继续优化。
  钟志华教授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汽年实验室有位同学研究接触碰撞理论,进展比较慢,钟教授心里非常着急,有许多个晚上,都到九点多钟了,钟教授还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坐在那位同学旁边,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去编写基本的程序,如何调试,常常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件事让实验室所有的同学都感到震惊。
其他文献
如今称呼女子,多将“女”与“士”相连,殊不知,在古代,这个称号可不是一般女子能受得起的!  唐代张说为荥阳夫人作墓志铭时,曾夸对方“实为女士”。乍一看,不免令人惊讶。所謂“夫人”,用如今的话说,当然指的是女士。可细看墓志铭的内容,荥阳夫人出身名门望族,相貌颇美,嫁得也不错。死后,张说为其作墓志铭。墓志铭通篇内容,与男扮女装完全不沾边!那么,张说怎么会言及“实为女士”?这“实”字,从何而来?  同样
大约是1944年,我还只有五六岁,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战略反攻阶段,老家(湖南湘乡市棋梓镇原大坪洲石边山,现在湖南水府旅游区谷水上游)上空时常可以听到飞机的声音。大约是端午节前夕的一天早上,我正在家里吃饭,突然从谷水方向传来一阵刺耳的飞机轰鸣声,明显感觉与平时的飞机声音不同,噪音特大且声音奇怪。我迅速跑出屋外,只见一架飞机从我家屋顶上呼啸而过,仿佛是贴着瓦片飞过去,飞机上螺旋桨巨大的风力把屋前梧桐树
我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的中心——南岩,位于紫霄宫西约2.5公里处,山岭奇峭,林木森翠。危崖上接碧霄云天,下临万仞绝涧,其风景奇幽为武当三十六岩之冠,故有“路入南崖景更幽,,之誉。  在南岩悬崖峭壁上有建于元代延祜元年(1314)石砌仿木结构天乙真庆宫石殿,其梁柱、檐檩、斗拱、门窗均用石材雕琢、拼砌而成。石殿内三清塑像庄严肃穆;五百铁铸灵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太子卧龙床组雕形象生动别致。游人站立殿前
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真理报》报道,像癌症和艾滋病这样的疾病目前仍属不治之症,然而科学家有望在100年内发现治愈这些绝症的良方。现代病人如果能陷入漫长的“睡眠”,等l00年后良药发明时再“复苏”,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  据悉,俄罗斯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可以长期保存人体细胞的“人体冷冻术”,目前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证明,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让“冷冻人体”在100年后复活,也许不久
到过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的人们,想必都会对中共深圳市委门前广场上的那座雕塑留下深刻印象:一头粗犷雄伟的拓荒牛正在奋力腾跃,只见它勾头蹬腿,筋肉暴起、重心向前浑身使力,将身后一个巨大的树根拔出地面……  这座代表改革开放精神的深圳特区标志性雕塑,初名“开荒牛”,又名“孺子牛”,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1925年生,广东南海人)创意设计并完成。  其实,最先构想的并不是牛的造型,这中间还经历了一
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及伦理道德的影响,人们普遍持有“生要完肤,死要厚葬,全尸去见列祖列宗”的观念,而往往把从去世者身上摘取器官视为丧失天良。  在器官移植技术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即从一个人身上取得能够成活的器官移植给另一个人,但这一行为究竟是否符合伦理道德,一直存在着争论。  伦理学家认为器官移植有利于人类健康,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支持这一行为。美国学者肯宁汉在《器官移植的道德》中写道:“
杨怀超  人到古稀之年,蟄居内心深处的东西最易勾起苍凉的怀念。在打倒“四人帮”后,我和家人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结,那就是失去联系的父亲杨怀超到底去了哪里?居委会的人曾对我们说:“你们的父亲是国民党官员,去了台湾。”母亲也曾对我们说:“你们的父亲到哪里,哪里的警察都来抓他。那些年他带着我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居住时,常常被当地警察追捕,回到湖南新田老家不久,同样,县政府也派人来抓他,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
沆瀣一气,是一个很常用的贬义成语,它的意思是比喻气味相投,暗中勾结。但是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  其实沆瀣本身是水汽的意思,特指早晨的露珠。但是一般露水代表的是纯洁,怎么会把它作为贬义词呢,其实这里有个故事。  唐僖宗年间,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来长安参加科考。这次的主考官名叫崔沆,他在阅卷的时候把崔瀣的试卷判为第一名。虽然他们都姓崔,但是之前并不认识。  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有一个规矩
清朝以科举取士,从进士、举人选授县令,间或以贡生、监生等补用,称之为“知某某县事”,简称知县。顺治四年(1647),耒阳归清,此后几百年间,耒阳知县多达156人,其中进士29人,举人42人,解元2人,贡生24人,监生30人。这当中,任职时间最长、政绩显著的耒阳知县,当属贡生出身的张应星。《耒阳县志》载,张应星贡士出身,任职耒阳知县14年余。  文采横溢的“诗人知县”  张应星,号筱山,浙江省休宁县
1900年7月,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的战争中,清政府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先前多年投入精力和财富创建的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机器制造局、天津电报局等都受到严重破坏,有的甚至被付之一炬。  联军的破坏是一个方面,而外国资本家趁火打劫,谋取中国资产则更为普遍。就像南方民族资本家郑观应所建议的那样,一些中国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为了避免联军与清军或义和团开战之后被联军征用,或受到无端破坏,在混乱之际将这些企业换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