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用到数学. 例如,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时需要用数学计算需要多少钱,建筑房屋时需要利用数学计算,发射火箭时需要精确的数学计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数学学习,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让学生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获得发展. 学生要学好数学,就要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开始,促使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让小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动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和教师、同学的讨论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 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感,能使学生对继续深入学习数学更有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对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会注意力更加集中,专心倾听教师的讲解,能促使学生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由于他们活泼好动,如果教师教学的内容他们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不能长久. 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要从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发,设计出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知识利用有趣的教学情境展现到他们面前. 为了调动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要保持高涨的情绪,利用自己积极的情绪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就是课本,在对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认真阅读,他们对新知识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存在疑问的地方和同学、教师进行探讨,从而使知识和能力获得较高层次的提高.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认真程度也还有待提高,在进行数学测试时,有很多学生都会出现题目还没有阅读完,就开始答题,得到的成绩自然是不尽如人意. 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就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能从中有一定的收获. 例如,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很多学生都只回答了这道题目的前半部分,而对后半部分没有解答. 教师问学生没做的原因,竟然都是没有看到后半部分. 这就是不认真阅读造成的后果,本来会做的题目,由于自己的不认真错失了得分的机会.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认真阅读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细心的性格,还能促进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提高他们的答题正确率.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以及数学思想都能得到发展.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时,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思考时思路会经常被打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能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数学影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让他们运用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探索. 只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才能拉近他们和数学的距离,感受到数学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面小镜子,然后在课堂教学时让他们通过照镜子来观察镜子里的人和自己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随着镜子的左右、上下移动,镜子中的人怎么移动. 学生对我布置的这些任务积极地开始探索,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通过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进行总结,知识获得了增长.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镜子进行教学,使学生既有对知识的好奇,又有对熟悉事物的探索欲望,使这堂课的教学效率有了大大提高.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在吸收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把以后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他们的数学知识能构建成一个系统的结构. 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中,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使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迅速,同时通过对知识的重新整合,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组,成为一个容量更大的数学系统.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思想,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力,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帮助.
  总之,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对小学生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地坚持下去.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好习惯的保持,并通过具体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使学生能更快地养成这些好习惯,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同时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运用到其他学科学习中,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有全面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地膜残留量,为阿克苏地区棉田残膜污染防控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经过多年的覆膜栽培技术,土壤中地膜残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
【提要】 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 所以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 文章对激发初中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激发;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注意激发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
【摘要】 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及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人
【摘要】反函数是同学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学习和应用中极易出错,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有关的问题频频出现,且大多是小巧灵活的客观性试题,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小题大做,耗时费力,隐含潜在失分的危险.  【关键词】反函数;性质;注意;原来函数  为便于同学们复习、巩固、解决好这类问题,本文将谈谈反函数学习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反函数存在的条件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对于原来函数值域中的任一个y值,
【目的】比较不同生育期红三叶草的生长情况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为红三叶草种植及适时收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生育期红三叶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能指标和
目前正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在新世纪之初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的重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在经济学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中创立的,也可视为孙中山从人求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创造性的阐释.民生史观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