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控糖陷阱 你中招了吗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3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伴有多种代谢异常的疾病,因此会有很多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足部溃疡、指端坏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离不开“控糖”这一点,而一些控糖误区,则可能成为病情好转的最大阻碍。
   1.空腹血糖正常≠没有糖尿病
   很多人测血糖,只测空腹血糖,实际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糖尿病诊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两者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若只查空腹血糖,不仅会遗漏一些处于糖尿病临界值的患者,也就是糖尿病前期患者,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相关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加速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此外,餐后高血糖还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除了查空腹血糖外,糖尿病高危人群还应主动要求查餐后2小时血糖。
   2.治疗后血糖正常≠糖尿病被治愈
   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有逆转的可能;但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即使病情较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认为糖尿病被治愈。以目前的医学技术,糖尿病还没有根治办法,只能控制疾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而且糖尿病的治疗核心不仅要重视血糖指数,更要预防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肾病等。
   因此,即使血糖达标,也不能高枕无忧,还要定期监测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视力等指标,并坚持合理的饮食控制、规律的体育运动。
   3.降血糖≠血糖越低越好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高了的确不好,但是血糖过低也很危险。当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毫摩/升时,会出现如饥饿、出汗、手抖、头晕、心悸、眼前发黑等低血糖症状。如果这时不及时补充糖,轻者出现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严重者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
   4.血糖降得快≠药物效果好
   糖尿病患者一直将高血糖视为大敌,一发现血糖升高,恨不得立刻降下來,也因此把血糖降得快否作为降糖药好坏的评判标准。殊不知,血糖降太快,会带来视物模糊、脑细胞损伤、低血糖反应、心肌梗死等风险。
   所以,治疗糖尿病一定要遵医嘱,不要随意增减药物或者使用一些疗效不清、剂量不详的偏方等,以免血糖不稳定,甚至发生低血糖等风险。平稳降糖、监测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才是正确的。
   5.用胰岛素≠病情严重
   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等同于病情严重,已经没有药物可以控制了,想当然地认为注射胰岛素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后一招。事实上很多初发的糖尿病患者也会使用胰岛素治疗,而且部分患者经注射胰岛素治疗后还可以改用口服药治疗。而且糖尿病患者及时使用胰岛素不仅可使血糖控制及早达标、减少远期并发症,还有助于保护残余的胰岛B细胞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进程。
   所以,注射胰岛素并不代表病情已经无可救药,只是医生根据个人血糖水平和身体情况提出的治疗方式,患者不必过于恐惧与忧虑。
   6.清淡饮食≠不吃荤
   糖尿病也算是富贵病,因此很多人在确诊后医生建议“清淡饮食、多吃粗粮、控制主食”,但在贯彻这一建议时,有些人不吃主食、顿顿粗粮。要知道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人体所需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若是长期吃素,会导致营养不良;另外,主食是运动、代谢等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长期不吃主食,能量供应不足,容易降低人体抵抗力;虽然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但若是顿顿吃,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吸收,不利于胰腺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近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及神经学专家研究发现,腹部脂肪增加和肌肉减少会影响老年人头脑灵活性。  研究者从英国生物银行选取4000多名对象,测量了他们的肌肉、腹部脂肪和皮下脂肪重量,分析了它们在6年中与流体智力(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指标,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随年龄增长而减退)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腹部脂肪多会使老年人的流体智力变差;相比之下,肌肉多能起到保护作用。
周五的下班铃一响,我的鼠标急急奔赴左下角,关闭页面。屏幕未灰,手机、平板、笔记本、钥匙都进包了。我站起来,对桌的小陶看我的架势,对我说:“明天又不来加班吗?”“不来。”我斩钉截铁。“真不知你咋想的,回家干活多不方便,在办公室有资源,还有加班费。”她善意地冲我眨了眨眼睛,又补充说,“还能陪陪我。”我笑了,顿了片刻,“你还年轻。”  也许小陶还在品味我那句“你还年轻”,我的车已经驶在回家的路上。少年时
喝完牛奶就出现肚子胀、排气、腹泻甚至呕吐,這种状况多半是乳糖不耐受,尤其在学龄期儿童中比较多见。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人体乳糖酶缺乏,导致牛奶进入人体后,牛奶中的乳糖无法消化。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教授王琳琳提出四点建议:  少食多餐:少食多餐就是每次喝少一点,在喝得少的情况下,体内的乳糖酶是能够消化的。  避免空腹喝奶:牛奶中加一点谷类,可以避免不适症状出现。  喝酸奶:酸奶更利于胃肠
提到护眼食物,很多人会想到胡萝卜。其实深色蔬菜都有助于保护视力,因为它们都富含胡萝卜素,这类营养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护眼明星”——维生素A。深色蔬菜中还含有维生素C、矿物质等有益于保護视力的物质,特别是深黄色、深绿色、红色的蔬菜,它们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花青素等活性物质,也有助于护眼,比如番茄、南瓜、菠菜、芥蓝、菜花、油菜、青椒等。所以,爱眼人士应常吃深色蔬菜。  摘自《生命时报》
南京医科大学透露,该校研究人员近日合成一种新型化合物,对幽门螺桿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已取得国家专利。课题组合成了一种亚麻酸锌小分子化合物,目前这种化合物经过体内体外抑菌效果、胃黏膜组织病理修复、炎症因子调控、细胞和脏器损伤评价等研究,发现其能有选择地杀灭幽门螺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具备研发潜力。  摘自《北京日报》
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权威医学月刊《卒中》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基线血浆锌水平与首次卒中风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该项研究共纳入了599例首次卒中病例和599例匹配对照者。与基线血浆锌<1069克/分升(中位数)的参试者相比,血浆锌为1069克/分升的患者首次發生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显著降低。也就是说,高血压患者体内的锌含量高,那么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会降低。  锌主要存在于
【历史故事】  周恩来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工作人员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按照他的要
胰岛素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会用到的药物,为了保证其疗效,很多糖尿病患者把它放在冰箱里。但是要想保证胰岛素不变质,并非放在冰箱里就好了,还有三个要求需要留意。  1.温度:(1)未开封的胰岛素应放置于2~8℃冰箱冷藏,切勿冷冻。在低于0℃的温度条件下,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会遭到破坏。要在包装上標注的有效期内使用。(2)开封使用的胰岛素不必再放入冰箱(瓶装的例外),反复的温度变化可使笔芯中产生气泡(带有针头时
对于血压高、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议床头备一个保温杯、一条毛巾。  近期,日本池袋大谷诊所院长大谷义夫分享了自己的健康习惯。床头放一个装满热水的保温杯,醒来后不要急着下床,先喝一杯水,可以稀释晚上因水分摄入不足而黏稠的血液,减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不仅如此,这一习惯夏天能防中暑,冬天则能避免喉咙干燥,预防感冒。第二步是攥毛巾卷。把一条毛巾卷起来,握拳攥一攥即可。攥紧时,手臂肌肉用力,壓迫
最近吉林省白山市启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植根工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群众不仅成为主要受众,也成为主要传播者,让理论在基层民众内心扎根。  宣教活动的设计围绕百姓做。做到理论宣教活动的形式适合群众参加,内容让群众有兴趣,阵地适合群众进入。以百姓讲为主线,以小场面、小范围、小舞台、小活动为方式,打造企业及“两新”组织理论角、社区村屯文化活动室、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