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局2009,深耕2010,突破201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向《商务周刊》这样描述奇瑞今后3年的发展战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17.7%至610万辆,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表现出色,共销售95.5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45%,比上年同期提升了4.21个百分点。奇瑞也抖擞精神,半年销售汽车21.1万辆,重新升至全国第6,居本土品牌第一。数据显示,10月份奇瑞汽车的单月销量为43751辆,同比激增74.8%。前10月累计销售381351辆,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1%。
市场在高速运转,奇瑞也在努力做着各种尝试,力图探索一条适合奇瑞目前和将来的道路。12岁的奇瑞正斗志昂扬地前进着。在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的脑海里,一个“大奇瑞”的框架已经清晰可辨。他的“杀手锏”是——新建三个品牌。
“这是一次全新的‘能力构筑’。”尹同跃说。
3月19日,奇瑞汽车新推出了开瑞、威麟、瑞麒三个品牌,按规划它们分别主打不同层面的市场定位与受众。现有产品品牌“奇瑞”统括奇瑞汽车旗下所有的经济型乘用车,企业品牌以“奇瑞CHERY”表现,新开发的“开瑞”品牌主打“微面”车型和其他类型的商用车,“威麟”负责具有高档商务特征的多功能乘用车型,而“瑞麒”则针对高端轿车市场的主打品牌。尹同跃表示,这绝不是简单的品牌叠加式扩展,而是奇瑞品牌战略对接国际的一次全局部署,四大品牌将支撑奇瑞汽车2012年100万辆的销售目标。
金弋波强调,奇瑞的多品牌战略是根据奇瑞未来的发展制定出来的,“绝对是合理、遵循规律的”。自奇瑞正式发布多品牌战略以来,四大品牌已经连续投放近10款新车。按照奇瑞汽车此前规划,奇瑞四大品牌将共投放16款新车。度过2009年的导入期后,奇瑞四大品牌将进入高速扩张的发展期。
11月初,奇瑞风云2上市,消失3年的“风云”子品牌再次出现在奇瑞产品矩阵中,有望成为奇瑞又一增长极。据悉,风云2只是风云品牌重新启用后的第一款产品,此后,风云系列还将推风云3、风云4等车型。10年前,风云作为奇瑞汽车的第一个轿车品牌,也是自主品牌的第一款车上市,打破了捷达、富康、桑塔纳“老三样”垄断市场的格局。
尹同跃曾给奇瑞定了四步战略,第一步是国内自主品牌,第二步是国内自主名牌,第三步是国际中国自主品牌,最后才是国际中国自主名牌。目前,奇瑞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出口数量最多、海外建厂最早、海外建厂最多、出口国家最多、出口车型最多的自主品牌企业,这意味着奇瑞离“国际中国自主品牌”越来越近了。
在国内汽车竞争加剧、大家都竞相并购扩张的背景下,奇瑞按捺住了一颗躁动的心。“对于奇瑞来说,是我在选择国际化的道路,而不是国际化在选择奇瑞,我是主动的。”金弋波表示,“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海外拓展。”
据他介绍,奇瑞有三条不同的国际合作路径。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大门;通过在海外建厂,建立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据地;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资本与技术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现在我们更偏向于在海外建厂的模式,充分利用其他国家资源。”金弋波表示,奇瑞正在由最初的出口向到当地建厂的方向转化。他透露,奇瑞汽车决定今年在海外新增6家工厂,加上在海外现有的9家工厂,届时将拥有15家海外工厂。
随着自主品牌在A00级车市的布局日益加快,奇瑞的微车王者地位也面临严重的挑战。尤其比亚迪在去年推出F0、吉利推出熊猫之后,微车市场开始面临新的变化。不过,奇瑞有自己的打算。2009年6月,奇瑞A00阵营再添新锐,QQme正式上市。至此,包括QQ3、QQ6、QQme三大车型的QQ品牌,瑞麒M1的5款M系列车型,以及奇瑞A1,共同构成了奇瑞针对小车消费群体的三大系列9款车型的小车营销布局。
奇瑞在销售上最初是以分网解决奇瑞销售网络不够高效的问题,推行订单生产,建设单品牌4S店集群等一系列措施。在分网模式下,部分经销商确实获得了某一车型的掌控权,但在这样的局部垄断情况下,他们发现市场的拓展远远要比最初预想的困难得多。去年以来,奇瑞开始推动网络向三、四线市场下沉,按照计划,到2010年时,奇瑞品牌下的产品将在两张单独的网络中进行销售,一张由A1、A3、瑞虎和风云2构成,另一张则由QQ、旗云和东方之子构成。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奇瑞也丝毫没有松懈。目前,奇瑞新能源轿车有4款上榜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为强化新能源研发技术提升与进步,奇瑞不久将在台湾建立全球电动车研发中心,作为将来促进海峡两岸技术合作的重要战略。
在扩张产品线的同时,奇瑞还展开了一系列资本运作。2009年6月,奇瑞与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鼎晖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等国内投资机构达成合作,顺利引进发展资金29亿元。加上2007年年初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奇瑞58亿元的硬贷款与54亿元的软贷款,除自有资本外,奇瑞已引入141亿元资金用于扩张需求。
金弋波证实,由于A股回暖,奇瑞已经重新启动了A股上市进程,正在等待批复。
“‘纯资本游戏’或者购买空壳,不是奇瑞应该做的事”
——专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金弋波
《商务周刊》:奇瑞如何在不稳定的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表现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金弋波:首先,奇瑞不像其他一些汽车企业那样有几十年的积累,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奇瑞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一个如何生存的问题,就是这种危机感让奇瑞人从一开始就明白“市场经济”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因此出于企业生存的本能,所处的环境就要求我们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被市场淘汰。这种危机意识就是我们的快速反应的推动力。
其次,现在的汽车市场瞬息万变,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日新月异,跟不上脚步就要落后。我们在产品开发方面非常注意采集消费者意见,他们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比如我们即将上市的瑞麒G5配备了我们自主研发的2.0T发动机,是奇瑞正向开发的2.0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非常明显,在新能源产品还不能普及和消费者没有完全接受的情况下,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非常符合市场的需要和消费者的期望。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快速的市场反应也是有充足的技术储备的结果。我们现在有十几款新车型的储备,包括概念车、新能源车以及很多细分市场的车型,这些车型储备可以让我们在市场有需求的时候快速介入。
《商务周刊》:在您看来,领导力、观察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反应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金弋波:对于一个企业领导来说,判断力是很重要的,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判断力的体现。从一定角度而言,领导是一种判断和决策,领导者要对复杂形势及其趋势准确预判,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全局,从而正确决断。而这种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是基于对宏观经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动态和国内国际市场动态信息的全面掌握。
比如在今年年初,国际上经济形势不是很好,很多企业对于2009市场都不看好,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也要“寰球同此凉热”。但是尹总认为,危机,是危更是机,我们就是要在金融危机这个弯道上超车。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丰田崛起了,今天的金融危机也会成为中国汽车崛起的契机。所以果断决策,积极大胆地进行品牌、产品和市场网络等各方面的战略布局,这不仅为奇瑞未来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短期内也促进了市场销量,突破了历史最高记录,这就是领导判断力为企业带来的直接利益。
《商务周刊》:目前奇瑞的多品牌战略进展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目标?
金弋波:奇瑞多品牌战略目前已经获得了阶段性成功,现在四大品牌和产品已经形成了“四线并举,合围市场”的局面。“布局2009”战略实施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顺利。一方面,瑞麒、威麟的高端品牌形象已经初步受到公众的认可,另一方面,开瑞微车在销量上的贡献也日益增加。今年我们1—10月累计销售381351辆,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1%,充分说明了奇瑞多品牌战略的成功。
《商务周刊》:国际化道路上奇瑞更偏向于在海外建厂的模式,对并购则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你们是怎样考虑的?
金弋波:我们最近在大连建立了一个生产基地,可能还会在其他地方建生产基地,这个月我们产销大概能达到5.5万辆左右,在我们现有的生产能力来看就已经压力非常大了,因此现在我们把在国内的产业布局这项工作放在首位来做。
海外的布局我们现在也做,但我们觉得自己打造的品牌慢慢一点点的去积累更有价值,买来的品牌很容易消化不良,所以我们比较小心。我们在海外要建工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厂,投资厂风险太大了。我们是找合作伙伴,由他们投资,我们提供技术,输出我们的品牌,甚至输出我们的生产工具,这样我的产品出去了,风险也小了。同时我们在选每个点的时候非常慎重,我们希望找一个地方能够辐射一个区域,建一个基地能够辐射一个区域。
一些国外车企也接触过我们,希望我们能收购它,但是我们考察后都拒绝了。我们希望奇瑞的强大是骨子里的强大,是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纯资本游戏”或者购买空壳,不是奇瑞认为应该做的事。奇瑞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塌下心来,搞好研发,让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再上一个台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17.7%至610万辆,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表现出色,共销售95.5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45%,比上年同期提升了4.21个百分点。奇瑞也抖擞精神,半年销售汽车21.1万辆,重新升至全国第6,居本土品牌第一。数据显示,10月份奇瑞汽车的单月销量为43751辆,同比激增74.8%。前10月累计销售381351辆,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1%。
市场在高速运转,奇瑞也在努力做着各种尝试,力图探索一条适合奇瑞目前和将来的道路。12岁的奇瑞正斗志昂扬地前进着。在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的脑海里,一个“大奇瑞”的框架已经清晰可辨。他的“杀手锏”是——新建三个品牌。
“这是一次全新的‘能力构筑’。”尹同跃说。
3月19日,奇瑞汽车新推出了开瑞、威麟、瑞麒三个品牌,按规划它们分别主打不同层面的市场定位与受众。现有产品品牌“奇瑞”统括奇瑞汽车旗下所有的经济型乘用车,企业品牌以“奇瑞CHERY”表现,新开发的“开瑞”品牌主打“微面”车型和其他类型的商用车,“威麟”负责具有高档商务特征的多功能乘用车型,而“瑞麒”则针对高端轿车市场的主打品牌。尹同跃表示,这绝不是简单的品牌叠加式扩展,而是奇瑞品牌战略对接国际的一次全局部署,四大品牌将支撑奇瑞汽车2012年100万辆的销售目标。
金弋波强调,奇瑞的多品牌战略是根据奇瑞未来的发展制定出来的,“绝对是合理、遵循规律的”。自奇瑞正式发布多品牌战略以来,四大品牌已经连续投放近10款新车。按照奇瑞汽车此前规划,奇瑞四大品牌将共投放16款新车。度过2009年的导入期后,奇瑞四大品牌将进入高速扩张的发展期。
11月初,奇瑞风云2上市,消失3年的“风云”子品牌再次出现在奇瑞产品矩阵中,有望成为奇瑞又一增长极。据悉,风云2只是风云品牌重新启用后的第一款产品,此后,风云系列还将推风云3、风云4等车型。10年前,风云作为奇瑞汽车的第一个轿车品牌,也是自主品牌的第一款车上市,打破了捷达、富康、桑塔纳“老三样”垄断市场的格局。
尹同跃曾给奇瑞定了四步战略,第一步是国内自主品牌,第二步是国内自主名牌,第三步是国际中国自主品牌,最后才是国际中国自主名牌。目前,奇瑞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出口数量最多、海外建厂最早、海外建厂最多、出口国家最多、出口车型最多的自主品牌企业,这意味着奇瑞离“国际中国自主品牌”越来越近了。
在国内汽车竞争加剧、大家都竞相并购扩张的背景下,奇瑞按捺住了一颗躁动的心。“对于奇瑞来说,是我在选择国际化的道路,而不是国际化在选择奇瑞,我是主动的。”金弋波表示,“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海外拓展。”
据他介绍,奇瑞有三条不同的国际合作路径。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大门;通过在海外建厂,建立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据地;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资本与技术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现在我们更偏向于在海外建厂的模式,充分利用其他国家资源。”金弋波表示,奇瑞正在由最初的出口向到当地建厂的方向转化。他透露,奇瑞汽车决定今年在海外新增6家工厂,加上在海外现有的9家工厂,届时将拥有15家海外工厂。
随着自主品牌在A00级车市的布局日益加快,奇瑞的微车王者地位也面临严重的挑战。尤其比亚迪在去年推出F0、吉利推出熊猫之后,微车市场开始面临新的变化。不过,奇瑞有自己的打算。2009年6月,奇瑞A00阵营再添新锐,QQme正式上市。至此,包括QQ3、QQ6、QQme三大车型的QQ品牌,瑞麒M1的5款M系列车型,以及奇瑞A1,共同构成了奇瑞针对小车消费群体的三大系列9款车型的小车营销布局。
奇瑞在销售上最初是以分网解决奇瑞销售网络不够高效的问题,推行订单生产,建设单品牌4S店集群等一系列措施。在分网模式下,部分经销商确实获得了某一车型的掌控权,但在这样的局部垄断情况下,他们发现市场的拓展远远要比最初预想的困难得多。去年以来,奇瑞开始推动网络向三、四线市场下沉,按照计划,到2010年时,奇瑞品牌下的产品将在两张单独的网络中进行销售,一张由A1、A3、瑞虎和风云2构成,另一张则由QQ、旗云和东方之子构成。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奇瑞也丝毫没有松懈。目前,奇瑞新能源轿车有4款上榜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为强化新能源研发技术提升与进步,奇瑞不久将在台湾建立全球电动车研发中心,作为将来促进海峡两岸技术合作的重要战略。
在扩张产品线的同时,奇瑞还展开了一系列资本运作。2009年6月,奇瑞与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鼎晖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等国内投资机构达成合作,顺利引进发展资金29亿元。加上2007年年初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奇瑞58亿元的硬贷款与54亿元的软贷款,除自有资本外,奇瑞已引入141亿元资金用于扩张需求。
金弋波证实,由于A股回暖,奇瑞已经重新启动了A股上市进程,正在等待批复。
“‘纯资本游戏’或者购买空壳,不是奇瑞应该做的事”
——专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金弋波
《商务周刊》:奇瑞如何在不稳定的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表现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金弋波:首先,奇瑞不像其他一些汽车企业那样有几十年的积累,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奇瑞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一个如何生存的问题,就是这种危机感让奇瑞人从一开始就明白“市场经济”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因此出于企业生存的本能,所处的环境就要求我们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被市场淘汰。这种危机意识就是我们的快速反应的推动力。
其次,现在的汽车市场瞬息万变,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日新月异,跟不上脚步就要落后。我们在产品开发方面非常注意采集消费者意见,他们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比如我们即将上市的瑞麒G5配备了我们自主研发的2.0T发动机,是奇瑞正向开发的2.0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非常明显,在新能源产品还不能普及和消费者没有完全接受的情况下,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非常符合市场的需要和消费者的期望。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快速的市场反应也是有充足的技术储备的结果。我们现在有十几款新车型的储备,包括概念车、新能源车以及很多细分市场的车型,这些车型储备可以让我们在市场有需求的时候快速介入。
《商务周刊》:在您看来,领导力、观察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反应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金弋波:对于一个企业领导来说,判断力是很重要的,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判断力的体现。从一定角度而言,领导是一种判断和决策,领导者要对复杂形势及其趋势准确预判,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全局,从而正确决断。而这种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是基于对宏观经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动态和国内国际市场动态信息的全面掌握。
比如在今年年初,国际上经济形势不是很好,很多企业对于2009市场都不看好,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也要“寰球同此凉热”。但是尹总认为,危机,是危更是机,我们就是要在金融危机这个弯道上超车。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丰田崛起了,今天的金融危机也会成为中国汽车崛起的契机。所以果断决策,积极大胆地进行品牌、产品和市场网络等各方面的战略布局,这不仅为奇瑞未来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短期内也促进了市场销量,突破了历史最高记录,这就是领导判断力为企业带来的直接利益。
《商务周刊》:目前奇瑞的多品牌战略进展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目标?
金弋波:奇瑞多品牌战略目前已经获得了阶段性成功,现在四大品牌和产品已经形成了“四线并举,合围市场”的局面。“布局2009”战略实施得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顺利。一方面,瑞麒、威麟的高端品牌形象已经初步受到公众的认可,另一方面,开瑞微车在销量上的贡献也日益增加。今年我们1—10月累计销售381351辆,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1%,充分说明了奇瑞多品牌战略的成功。
《商务周刊》:国际化道路上奇瑞更偏向于在海外建厂的模式,对并购则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你们是怎样考虑的?
金弋波:我们最近在大连建立了一个生产基地,可能还会在其他地方建生产基地,这个月我们产销大概能达到5.5万辆左右,在我们现有的生产能力来看就已经压力非常大了,因此现在我们把在国内的产业布局这项工作放在首位来做。
海外的布局我们现在也做,但我们觉得自己打造的品牌慢慢一点点的去积累更有价值,买来的品牌很容易消化不良,所以我们比较小心。我们在海外要建工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厂,投资厂风险太大了。我们是找合作伙伴,由他们投资,我们提供技术,输出我们的品牌,甚至输出我们的生产工具,这样我的产品出去了,风险也小了。同时我们在选每个点的时候非常慎重,我们希望找一个地方能够辐射一个区域,建一个基地能够辐射一个区域。
一些国外车企也接触过我们,希望我们能收购它,但是我们考察后都拒绝了。我们希望奇瑞的强大是骨子里的强大,是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纯资本游戏”或者购买空壳,不是奇瑞认为应该做的事。奇瑞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塌下心来,搞好研发,让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