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操的内容之一,是小学体操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体育课的各个环节。因此,队列队形是每个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观念,严密课的组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有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行为和勇敢直前的精神。而队列队形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若要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潜在的天赋用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照自己所执教的《我想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一课,对小学体育队列队形的教学实践作了以下思考。
运用口令,活跃情绪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要求的功课就会让学生被当作一种礼物来受领。小学体育队列队形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比较单调,反反复复的学练会让学生感觉疲惫枯燥,从而对老师在教队列队形内容失去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采取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练情绪,从而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氛围中,此时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学练任务也有效地完成。
在队列队形原地三面转法的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动作要领使自己在学练三面转法时方向不会出现偏差,教师将三面转法的动作要领归结依次为:向右转学生边做动作边喊口令——右;向左转学生边做动作边喊口令——左;向后转学生边做动作边喊口令——右,这样学生在完成动作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将动作方向熟记于心。在教学立正动作时,可提示学生口令——正;完成稍息动作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左;向右看齐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齐;向前看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看;解散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散;集合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快。以上口令的辅助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学练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自主学练,动态生成
如果教师能把一个比较繁琐的问题简化成单一原始的问题,把单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然后再来质的飞跃。这是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遇到问题不惧怕;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的习惯。在小学队列队形教学中,导、学有机穿插,互为渗透,互为提升。在教学新授内容一列横队成二(三)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及还原动作时,一列横队成二(三)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及还原动作要领的获得,它是通过师生学练三步舞及若干次导学互换、思维碰撞、层层递进后形成的,其间模仿、评价、动作迁移、对比分析等层层深入。一列横队成二(三)列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成二路纵队及还原脚步移动步伐教学时,教师将队列队形脚步变换结合华尔兹舞步通过三步舞曲将一列横队成二(三)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成二路纵队及还原脚步动作串联成完整的三步舞,学生在学跳三步舞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便深刻体会了。教学中有机结合教学图板、小组长的实地演示以及教师的精炼讲解,使学生快速有效地完成对课堂内容的学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轻说教、重生成,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同时对课堂效率又有更高的追求。
合作游戏、享受乐趣
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更多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练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练习时不仅要比拼身体的平衡性而且要比拼协调性,更要比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在课堂学习中取得胜利,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在游戏比赛中获胜的欲望是学生参与游戏最重要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适合于小学生的游戏是队列队形教学的有效载体。如:在“解散与集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围成预先设计好的图形。学生在解散时,听到集合哨声响起,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集合的速度最快且队列整齐,同时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的学生精神饱满站姿到位,教师予以表扬。又如:在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快乐大比拼”,提高学生学练兴趣时,当老师发出口令向右转时,老师要求学生能连续的做出两个向右转的动作;或者由学生完成相反口令的动作,并且在完成动作时要规范确保身体不会出现晃动;按老师要求完成练习。在完成学练后畅谈自己的感受,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通过以上实践与思考,在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中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喜欢的情境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把专注度更多地投入到对队列队形学习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关键是学生还要学得轻松,乐意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还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有助于学生对队列队形自主学习以及乐学的情境,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对学好体育知识、技能学练的兴趣和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
运用口令,活跃情绪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教师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要求的功课就会让学生被当作一种礼物来受领。小学体育队列队形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比较单调,反反复复的学练会让学生感觉疲惫枯燥,从而对老师在教队列队形内容失去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采取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练情绪,从而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氛围中,此时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学练任务也有效地完成。
在队列队形原地三面转法的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动作要领使自己在学练三面转法时方向不会出现偏差,教师将三面转法的动作要领归结依次为:向右转学生边做动作边喊口令——右;向左转学生边做动作边喊口令——左;向后转学生边做动作边喊口令——右,这样学生在完成动作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将动作方向熟记于心。在教学立正动作时,可提示学生口令——正;完成稍息动作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左;向右看齐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齐;向前看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看;解散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散;集合时学生可以喊出口令——快。以上口令的辅助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学练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自主学练,动态生成
如果教师能把一个比较繁琐的问题简化成单一原始的问题,把单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然后再来质的飞跃。这是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遇到问题不惧怕;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的习惯。在小学队列队形教学中,导、学有机穿插,互为渗透,互为提升。在教学新授内容一列横队成二(三)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及还原动作时,一列横队成二(三)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及还原动作要领的获得,它是通过师生学练三步舞及若干次导学互换、思维碰撞、层层递进后形成的,其间模仿、评价、动作迁移、对比分析等层层深入。一列横队成二(三)列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成二路纵队及还原脚步移动步伐教学时,教师将队列队形脚步变换结合华尔兹舞步通过三步舞曲将一列横队成二(三)横队及还原,一路纵队成二路纵队及还原脚步动作串联成完整的三步舞,学生在学跳三步舞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便深刻体会了。教学中有机结合教学图板、小组长的实地演示以及教师的精炼讲解,使学生快速有效地完成对课堂内容的学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轻说教、重生成,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同时对课堂效率又有更高的追求。
合作游戏、享受乐趣
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更多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练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练习时不仅要比拼身体的平衡性而且要比拼协调性,更要比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在课堂学习中取得胜利,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在游戏比赛中获胜的欲望是学生参与游戏最重要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适合于小学生的游戏是队列队形教学的有效载体。如:在“解散与集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围成预先设计好的图形。学生在解散时,听到集合哨声响起,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集合的速度最快且队列整齐,同时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的学生精神饱满站姿到位,教师予以表扬。又如:在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快乐大比拼”,提高学生学练兴趣时,当老师发出口令向右转时,老师要求学生能连续的做出两个向右转的动作;或者由学生完成相反口令的动作,并且在完成动作时要规范确保身体不会出现晃动;按老师要求完成练习。在完成学练后畅谈自己的感受,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通过以上实践与思考,在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中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喜欢的情境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把专注度更多地投入到对队列队形学习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关键是学生还要学得轻松,乐意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还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有助于学生对队列队形自主学习以及乐学的情境,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对学好体育知识、技能学练的兴趣和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