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型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ntuan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推动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力量,社区党群工作者为我国国家基层治理做出了较大贡献。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社区党群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该文通过对安徽省X市X街道社区党群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了新时代新型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新举措。
  关键词:新时代;新型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007-04
  Abstract:As a key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undertaking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community party worker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of our country. In the new era,socialist modernization has embarked on a new journey,and the team building of community party and mass workers is also facing a new test.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team building of Party and mass workers in X street community of X city,Anhui province,this paper explores new measures for the team building of Party and mass workers in new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ew era;New rural community;Party workers;Team building
  社區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部分,社区建设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社区党组织是农村社区工作得以开展的关键,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的基地之一[1]。加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不仅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 新时代加强新型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区党群工作者是党为了基层建设而专门培养的人才,加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必要性 加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满足新时代社会转型、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党群工作者队伍自身建设以及群众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1.1.1 是时代社会转型的需要 社会转型带动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文化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加上人口流动加速以及人民群众三观的多样性,基层问题越来越多,基层矛盾越来越尖锐,基层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复杂的小社会,社区的治理问题需要有知识型和技术型人才来支撑,加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新时代社会转型的需要。
  1.1.2 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新时代,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党章修正案中特地将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到基层委员会以及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是强化我党基层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1.1.3 是党群工作者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党群工作者们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作环境,需要越来越专业的工作技能。与时俱进,不断强化社区党群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党群工作者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
  1.1.4 是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迅速提升,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出现多样化。另外,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社区内成员呈现出复杂化状态,人们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加强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才能更利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满足他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
  1.2 重要性 社区党群在我国基层党组织中处于战斗堡垒的地位,新时代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掌握社情民意、巩固执政基础、强化群众路线、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
  1.2.1 掌握社情民意 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处于上传下达的“中间”位置,扮演着传声筒的角色。他们除了“向下”传达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确保党的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向上”反映农村社区群众的各类问题、各种诉求,便于上级部门及时掌握人民群众的动态需求,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1.2.2 巩固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重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导,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在一线得以落实。要凝聚群众力量、深入推进改革,让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党的主张的拥护者。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可以进一步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1.2.3 强化群众路线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党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社区党群工作者直接与一线群众接触,是我党在基层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我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加强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群众力量、强化群众路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4 丰富政党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其本身的科学性外,还源于它的先进性,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我国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进行社区党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加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还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时代转型,从而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1.2.5 缩小城乡差距 社区的出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代中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农民可以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作为国家政策方针的传递者,工作者们自身素质的提升对于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新时代新型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安徽省X市X街道为例
  2.1 X街道党群工作者队伍现状分析 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社区党群工作者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还关系到党的方针策在基层的落实状况。通过调研了解到,X街道共有11个社区,每个社区各配备1名党群工作者,有一半人是党员身份,队伍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他们以大专学历为主,还有1名本科生,主要是通过社招入职。通过询问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平时学习培训机会较少,平均半年1次;工资都是执行统一标准,扣除五险后月薪约2000余元。另外,队伍人员流动性大,最长工作4年,最短的1年不到就离职了。
  2.2 X街道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X街道党群工作者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地街道党务工作人员的访谈内容,找出队伍建设中可能存在的4个问题以及产生的相关原因。
  2.2.1 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少,工作难开展。X街道共有11个社区,每个社区仅配备1名党群工作者。他们除了做好本身的工作外,还身兼多职,疲于应付日常中的各种事务,繁忙的工作任务加上人员配备不够,致使他们的工作运行遇到瓶颈。(2)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新时代,党群工作者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工作任务量大且繁杂,不可预测性越来越强,平时周末义务加班逐渐成为常态。就X街道来看,社区党群工作者的工资固定,扣除五险后月薪约2000余元。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工作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极容易出现“留不住人”的现象。(3)培训效果差,趋于形式化。据有关人员透露,X街道社区党群工作者的培训形式主要有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其中业务培训次数较少,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效果也并不理想,这就直接导致社区党群工作者们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4)定位不精准,晋升渠道窄。做好基层党群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党群工作者不仅仅是一项职业,更是党的伟大事业。然而在现实中,社区党群工作者由于定位不精准,多数沦为了居委会的“协管员”。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晋升机制,党群工作者们渐渐地丧失了岗位本身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2.2 原因分析 针对X街道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得出了以下3点原因:
  2.2.2.1 社区治理难度加大 X街道位于X市郊区,离X市区30km,基本属于“村转居”的新型农村社区。社区人员主要包括本地土著、拆迁户以及外来务工者3类。随着郊区规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厂入驻,需求大量的工人,外來人口也随之增多。快速流动的人口以及多层次的人群和多样化的需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使得社区治理难度不断加大,社区党群工作者的工作也相应地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2.2.2.2 基层党建有待完善 调研发现,X街道社区党建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党务工作者们对自身的地位认识不充分,既没有荣誉感,又缺乏使命感,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其次,相应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尤其是在对社区党群工作者保障机制方面,不论是培训机制还是激励机制,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再次,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强化,培养更高质量的党群工作者是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需求。
  2.2.2.3 区治理与基层党建存在不协调状况 关于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在社区自治的基础上,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导,通过组织宣传,凝集群众力量,带动更多的党员同志共同投身于社区建设中,形成“共建共享”的美好社区。然而,通过调研发现,X街道下面的社区党群工作者们在工作中很多就是扮演着居委会“协管员”的角色,他们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参与居委会的日常琐事,工作丧失荣誉感和吸引力,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
  3 新时代加强X街道新型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经过对X市X街道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的调研,为了更快地满足新时代和谐美好社区建设的需要,今后应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3.1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缺乏理想信念,病魔就会乘机侵袭。”[2]我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风雨仍越战越勇,正是因为拥有崇高而又坚定的理想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2]。社区党群工作者作为沟通党中央和地方的“接线员”,应始终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追求自身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传达党中央政策、传递民众心声,凝聚群众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好群众基础。
  3.2 拓宽用人渠道,兼顾理论与实践 作为社区党务工作者,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区环境,既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也要有出色的实践能力。选用社区党务工作者时,一定要拓宽渠道,兼顾理论与实践,寻找德才兼备之人。主要有以下2个途径:一是外部招录:调研发现,X街道的社区党群工作者主要是通过参加社区统一招考的方式入职。录用者学历水平相对较高,以大专学历为主;年龄呈现年轻化状态,平均年龄30岁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社区党群工作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弊端,更加有利于在工作中引入新的时代元素,创新党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社会实践能力差,不善与群众打交道,在居民中缺乏影响力等。二是内部推选:除了通过社会统一招录外,还可以从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中推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艰苦困难的地方和基层发掘并储备年轻干部,锻炼和培养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选拔并使用经历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3]农村基层干部,熟悉村里事物,更能了解群众所需;由群众推选,更具有影响力,更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了解农村社会,工作也会更容易开展。但是同样也存在缺陷,比如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相对较高,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因此,今后要拓宽多种用人渠道,内部推选和外部招录相结合,打破“会考试的不会工作,会工作的不会考试”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综合利用各方面优势,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打造一支会动脑,能做事的新型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   3.2 完善考核机制,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之所以奋斗都是与其利益相关。要想拥有一支精锐的队伍,基本的物质资料一定要配备到位。一是推行结构性工资制,打破“死工资”模式。基本工资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绩效考核应综合考虑党群工作者的工作表现。二是建立约束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入职培训初,“对工作者进行明确定位,确定其工作职责,确保岗责相称”[4]。入职后综合考核,以实绩考核为主,全程公开、公正、公平,优胜劣汰。三是提高社会地位,完善晋升机制。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可以适当地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认识到农村社区党群工作者的价值。另外,制定相应的晋升机制,提供升迁机会,打破“一眼望到头”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3.4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如今的社会日新月异,社区党群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继续教育,进行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调研中发现,X街道的社区党群工作者接受的培训相对较少,平均每年只有2次。培训内容主要是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基础党务知识以及现实中一些优秀的典型案例,岗位能力培训缺乏;培训以授课为主,偶尔有参观学习,培训方式单一。据街道相关人员透露,每次培训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不受年轻的党群工作者欢迎,课堂上还存在玩手机和睡觉现象。因此,今后党群工作者队伍培训首先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什么就补什么”。除了培训专业知识外,还要增添有助于做好工作的新技术和新技巧,不断拓宽党群工作者的知识领域;其次,要创新培训方式,多参加社会实践,培训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再次,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创造更多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3.5 巧用新媒体,凸显时代性和效率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时代下要想做好基层党群工作,仅仅依靠熟练掌握工作规则和工作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据X街道的党务人员介绍,社区近2年紧随新媒体大潮,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极力打造“指尖上的党建”,效果显著。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新工具,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不但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加快了工作效率,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更愿意接受。
  参考文献
  [1]马建国.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4(5):241.
  [2]习近平.中國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年份:201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闻丽.农村党群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党政论坛,2009(2):40-4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提高常熟地区甜椒生产能力及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消解产物,开展了蚯蚓粪浸出液浸种育苗及替代化肥施用于甜椒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蚯蚓粪浸出液浓度为75%时,甜椒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甜椒苗的株高和根长也最大;当蚯蚓粪浸出液替代量为50%时,甜椒产量最高,比常规化肥处理增产34.2%。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蚯蚓粪浸出液替代化肥比例为50%时最佳,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甜椒产量。  关键词:蚯蚓
期刊
摘 要:以甜叶菊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甜菊糖,以甜菊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再用滤纸片法测定甜菊糖的抑菌活性,用液体培养法测定甜菊糖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量0.5%,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50℃,在此条件下,甜菊糖的提取率为18.86%;甜菊糖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期刊
摘 要:针对江西省东北部铅山县和余江县典型冷浸田,通过调查采样分析其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铅山县冷浸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当地对照高肥力稻田土壤,但是部分冷浸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高肥力对照;全钾含量显著高于高肥力对照;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高肥力对照无明显差异,但是绝大多数冷浸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余江县冷浸田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当地高肥
期刊
摘 要:《工厂化育苗》是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工厂化育苗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园艺人才,结合园艺自身专业优势和信阳市园艺特色,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实训教学环节、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发挥网络教育平台优势等方面对《工厂化育苗》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工厂化育苗;课程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摘 要: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以菌渣、木屑等为辅料,研究城市污泥与辅料不同配比对堆肥过程中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与辅料不同配比在进行好氧堆肥情况下,均能在15d左右完成腐熟周期。各处理含水率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pH值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在堆肥进行到第19天时,达到7.67~8.36;有机质、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第19天时,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下降6.72%~12.79%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新疆棉区杂交棉F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杂交棉F2代产量、纤维品质已有的研究,分析新疆棉区杂交棉F2代应用的可行性,并从知识产权保护和杂交棉F2代育种思路上提供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疆棉区;杂交棉F2代;产量;纤维品质;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054-03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期刊
摘 要:不透水面的分布规模和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该研究基于Landsat OLI遥感影像,以长株潭主城区核心区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归一化建筑指数法、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法和最小噪声分离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法3种方法提取不透水面信息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MNF结合SVM方法步骤相对较多,在选取端元和去除水体掩膜等方面都存在人工干涉,受人工影响较大;归一化建筑指数法虽然能快速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卓有成效的措施。该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详细论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面向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圖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该文介绍了目前应用在设施农业领域覆盖材料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包括透明覆盖材料、内覆盖材料和外覆盖材料,以期为广大农户科学选择设施农业覆盖材料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业;设施;覆盖材料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130-03  Abstract:The autho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haract
期刊
摘 要:采用平板分离技术,从中烟100烟草品种的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将该菌株编号为ZJFLH3。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出ZJFLH3菌株經过62h发酵培养后上清液中的游离态磷含量明显增加,浓度达到了128.3μg/mL,据此将ZJFLH3菌株初步定性为解磷活性功能菌株。经过对ZJFLH3菌株的生长条件初步测定,结果表明:ZJFLH3菌株的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5~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