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高中化学课课堂提问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化学课堂有效提问要精心设计情境式问题;把握住最佳时机提问;注意提问方式的优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提问 问题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所以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是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宽度受到限制,不能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得课堂提问不是很有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化学教师应重新认识新课改形式下课堂提问的功能:新课标提倡的课堂提问不仅应具有检验教学效果的功能,更应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听课兴趣,通过自主探究,进而构建化学知识结构的功能。
一、目前高中化学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形式化。课堂提问不断,问题表面化,追求有问有答,有些课堂问题就是在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学生也就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看似有问有答,课堂貌似热闹,实则学生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
2.课堂提问问题单向。问题单向,缺少互动性,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不足。有些课堂问题在教师提出后,基本上就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没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3.问题的难度失当。课堂提问问题的难度控制不当,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问题过于收敛,缺乏发散性,教师只接受期待的答案等等。
二、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精心设计情境式问题。化学课前后内容联系最为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例如:在上过氧化钠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可进行如下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宇宙飞船是密封的,那宇航员是如何呼吸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把液态氧装在飞船上就可以了。这时,教师又问:那宇航员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如何处理呢?此时的学生定会议论纷纷,教师可在恰当的时候作如下发言:最好能找到一种固体物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同时生成氧气,那问题就解决了。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来回答这一问题。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把握住最佳时机提问。要使提问收到最佳的效果,就必须把握住最佳提问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时机,及时发问。必须在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要想“知”又不能立刻“知”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提问于新旧知识衔接处。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如讲解“电解质的电离”时,教师做演示实验后提问:“金属铜能够导电,为什么?”学生很快答出:“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这时老师继续提问:“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有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这些溶液中有哪些微粒?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为什么可以导电?”通过对问题分解,引导学生思维由原有知识回顾逐步地转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
4.提问于思维受阻时。 思维受阻时往往对知识点的理解具有片面性,认识模糊,是教学难点所在之处。教师要及时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电解质概念”时,教师提问:“Fe、盐酸是不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Fe、盐酸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有的学生甚至困惑不解。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受阻,急需教师予以点拨:“电解质必须是什么样的物质?”这一提问使学生猛然醒悟,异口同声的说:“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按照概念来解答问题,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注意提问方式的优化 。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乙醇与钠反应,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请比较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H原子和水分子中的H原子哪个更活泼?谁都无法预测在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事情,一旦问题出现,就必须要求老师灵活地处理这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仅是只为了分数,为了高考,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直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提问 问题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所以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是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宽度受到限制,不能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得课堂提问不是很有效。要解决这些问题,化学教师应重新认识新课改形式下课堂提问的功能:新课标提倡的课堂提问不仅应具有检验教学效果的功能,更应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听课兴趣,通过自主探究,进而构建化学知识结构的功能。
一、目前高中化学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形式化。课堂提问不断,问题表面化,追求有问有答,有些课堂问题就是在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学生也就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看似有问有答,课堂貌似热闹,实则学生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
2.课堂提问问题单向。问题单向,缺少互动性,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不足。有些课堂问题在教师提出后,基本上就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没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3.问题的难度失当。课堂提问问题的难度控制不当,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问题过于收敛,缺乏发散性,教师只接受期待的答案等等。
二、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精心设计情境式问题。化学课前后内容联系最为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例如:在上过氧化钠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可进行如下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宇宙飞船是密封的,那宇航员是如何呼吸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把液态氧装在飞船上就可以了。这时,教师又问:那宇航员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如何处理呢?此时的学生定会议论纷纷,教师可在恰当的时候作如下发言:最好能找到一种固体物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同时生成氧气,那问题就解决了。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来回答这一问题。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把握住最佳时机提问。要使提问收到最佳的效果,就必须把握住最佳提问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时机,及时发问。必须在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要想“知”又不能立刻“知”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提问于新旧知识衔接处。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如讲解“电解质的电离”时,教师做演示实验后提问:“金属铜能够导电,为什么?”学生很快答出:“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这时老师继续提问:“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有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这些溶液中有哪些微粒?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为什么可以导电?”通过对问题分解,引导学生思维由原有知识回顾逐步地转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
4.提问于思维受阻时。 思维受阻时往往对知识点的理解具有片面性,认识模糊,是教学难点所在之处。教师要及时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电解质概念”时,教师提问:“Fe、盐酸是不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Fe、盐酸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有的学生甚至困惑不解。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受阻,急需教师予以点拨:“电解质必须是什么样的物质?”这一提问使学生猛然醒悟,异口同声的说:“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按照概念来解答问题,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注意提问方式的优化 。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乙醇与钠反应,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请比较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H原子和水分子中的H原子哪个更活泼?谁都无法预测在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事情,一旦问题出现,就必须要求老师灵活地处理这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仅是只为了分数,为了高考,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