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与监管相结合推动高校自主开展教师职称评审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其中明确指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备独立评审能力的可以采取联合评审、委托评审的方式,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高校副教授、教授评审权不应下放至院(系)一级。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监管。《暂行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规范高校职称评审工作。
  《暂行办法》对放权后的职称评审工作由谁来实施、谁来监管、怎么监管、监管结果怎么使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职称放权后,由高校自主制定评审条件、自主开展评审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高校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并为高校提供职称改革指导和服务。高校每年3月31日前须将上一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情况报主管部门。高校职称评审过程有关材料档案应妥善留存至少10年,保证评审全程可追溯。
  《暫行办法》明确了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多种方式:一是书面核查。高校主管部门每年对高校报送的职称评审工作情况等材料进行核查。二是“双随机抽查”和专项巡查。采取“双随机”方式定期按一定比例开展抽查。根据抽查情况、群众反映或舆情反映较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巡查。三是信息公开。要求高校教师 职称评审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监督。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高校主管部门将抽查、巡查情况通报公开。四是自我监管和社会监督。明确强化高校自律和社会监督,完善投诉举报制度,畅通意见反映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
  《暂行办法》特别将“惩处措施”专列一章,划出了违反职称评审规定的“红线”:教师有弄虚作假、学术不端行为通过评审聘任的,撤销其评审聘任结果;专家违反评审纪律,取消评审专家资格,列入“黑名单”;高校和院系党政领导及其他责任人员违纪违法处理;高校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予以警告、暂停评审资格,直至收回评审权,并进行责任追究。
  (选自“人民网”,2017年11月14日)
其他文献
初次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大约是在两年前,出于工作需要,我不得不下一番苦功去啃食一本本枯燥乏味,半懂不懂的教育学著作,日夜不停地游走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大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不经意间在网上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只读了部分内容,我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急不可耐地跑到学校的图书库里去寻,结果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我从
期刊
教育部印发《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四个文件,旨在规范引领乡村校园长培训,加强乡村校园长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校园长能力素质。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乡村校园长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重规划轻执行,重单一轻综合,重会场轻现场,重短期轻长期等薄弱环节,《指南》将着力解决当前乡村校园长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悉,《指南》四个文本各有重要举措。《乡
期刊
2.创设情景,盘活阅读经验,获得情感共鸣  2013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唐诗鉴赏”做了如下规定: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唐诗作品。创设诗词句运用情景,唤醒阅读体验,获得情感共鸣不失为诗词句综合运用考查的新路径。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很多默写题均采用这种命题方式,只是在创设情景的布点上各有侧重。  常见的情景导入方式
期刊
【原文】  同学赞  莫 言  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老酒、一首老歌,热泪盈眶。  找一个理由,去和同学见一面,不管混得好还是混得孬,只想看看彼此,一声同学,一份关切,情谊绵长。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同学,时间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一声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同学,这是我们最信任的人,大碗喝酒,大声唱歌,一生兄弟,一世
期刊
释疑解惑,发现新知,是探索的真谛。笔者从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悟出:教师设疑教材定论和引导学生质疑教材本身的矛盾,是培养学生探索教材的两条基本途径。  一、设疑教材定論  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课标指导下,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发现,再质疑、再疑惑、再发现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索教材的主要途径。笔者常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疑:  1.设疑中心理念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期刊
三、创设语文活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讲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很多时候它并不是最好的方式,让学生去感悟获得的东西可能更多。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活动,自己去体验,去思索,去获得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校一位教师讲的《一面五星红旗》一课令笔者感触颇深。教者知道,课前孩子们对五星红旗的来历不够清楚,对五角星所象征的意义不够了解,对五星红旗应
期刊
从高考考试现状看,高考作文写作大多数达不到语文专家们设想的要求,比较肤浅、单一,表述不清,其原因在于考生的思辨能力、审题能力、表达能力不强。考生在备考时应就这些方面进行突破。  一、重点提升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如
期刊
二、活动引领,诗意生活  记得有一年学习《牧童》等一组童年诗时,笔者想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所见》一诗,想不到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完整地把诗背出来。相信这种情形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曾出现过,反思其因,与我们平时重“量化”却轻“运用”大有关系。只有让古诗词从文本、课堂中走进学生的生活,同学们才能将其理解、内化。如果能以社团为支点,切切实实地开展一些常规活动,我们的传统文化何愁“养在深闺无人知”“门前冷落
期刊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当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将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这种现象就是“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我
期刊
三、用情境激发课堂求知  无论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还是课堂教学目标的突出,都需要学生质疑的兴趣,求知的欲望以及探究思维的参与,否则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本身特别重视学生探究性,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情境设计中应提出创新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心灵对接,思维碰撞,教师还应努力寻找矛盾激发其求知欲。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就必须在备课时了解学生,开阔思路,精心设计。  在备课《像山那样思考》时,笔者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