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北天山山前四排褶皱丘陵的地貌特征、组成地层与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前褶皱丘陵的演化历史.第一排褶皱形成于晚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初期,
【机 构】
: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市科学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北天山山前四排褶皱丘陵的地貌特征、组成地层与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前褶皱丘陵的演化历史.第一排褶皱形成于晚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初期,第二排褶皱开始形成.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初期,第三排褶皱开始形成.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来,第二排褶皱与第三排褶皱一直在持续隆升,同时第四排褶皱也开始形成.
其他文献
对低成熟度的灰岩样品进行人工熟化实验,获得了不同成熟度的可用于对比研究二次生烃作用的系列样品.之后,将人工熟化后的样品在抽提前、后分别置于Rock-Eval热解仪上进行“二次”生烃实验,在考察其热解产率特征的同时,探讨各样的化学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二次生烃的是否“提前”或“滞后”及二次生烃潜力与一次生烃是否排出有关,与初次成烃的中止成熟度有关.人工熟化样品抽提后,其平均活化能随成熟度的升高总体上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龚帕兹曲线参数估计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研究,给出了求解龚帕兹曲线参数的一种新办法.将最优化方法与回归方法结合在一起,利用最优化理论中的区间搜索
根据动力与热力指标,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可分成明显的4个阶段--季风建立前的雨期、非雨期;季风建立后的活跃期与非活跃期.对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广州番
混合使用CuO+Al和Fe_2O_3+Al作为高热剂,按CuO+Al系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5%、50%、60%、70%、80%、90%、100%配制切割用燃烧型焊条,并用之切割Q235钢板.根据切割长度、平均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
通过中外现代五项成绩结构特征及目前制约现代五项运动发展的主要瓶颈,进而剖析我国现代五项长期落后的根源和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2008年奥运会我国现代五项制胜要素的研究是
运用模糊加权综合评判数学方法对海上客运危险源进行了辨别和风险评估,并由此确定危险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一般突发事故预案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找出客船遇
利用有效介质近似理论,在Pandey和Kakar的经验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研究强风驱动下白冠覆盖的海面有效发射率模式.该模式讨论了白冠层中球形气泡、水滴、海-气温差对海面发射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海面发射率随着海气温差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通过引入白冠层的有效介电常数,该模式考虑了白冠层的有效粒子的气泡结构、泡沫层厚度等物理参量对海面发射率的影响.模式经Rose等人在完全泡沫情况下的实测数据验证,
运用多学科的、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有机质赋存形式与富集机制的差异性.黏土粒级的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粒级,说明黏土矿物对富集有机质具重要作用;其中氯仿沥青A含量增加尤为显著,表明黏土矿物富集的主要是可溶有机质.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结果显示,有机质富集和赋存形式具明显的多样性,除在黏土粒级中主要富集可溶有机质外,在其他粒级中见大量的生物碎屑和无定形有机质的存
通过 SUP- 19混合料在勉宁高速公路中面层的设计和施工 ,介绍了 Superpave技术在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的要点以及与传统马歇尔方法之间的差异。同时 ,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