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溶栓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对心肺复苏(CPR)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有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CPR患者,按进行复苏治疗,ROSC后,患者仍昏迷不醒、生命体征不稳,予颅脑CT及胸部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主动脉夹层、气胸等溶栓治疗禁忌证,共有47例患者入选,分为A、B、C 3组,A、B组经家属同意并签字后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前、溶栓1、2、4、8、12 h,检测外周静脉血中D-二聚体(D-Dimer).A组(17例):溶栓前D-二聚体≥512 μg/L;B组(14例):溶栓前D-二聚体<512μg/L;C组(16例)家属拒绝溶栓治疗的患者,不论D-二聚体升高与否,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般资料、D-二聚体、治愈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D-二聚体于溶栓1 h即明显升高(P<0.05),溶栓2 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最终治愈率达67%,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 h GCS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二聚体溶栓4 h内基本不变(P>0.05),溶栓8 h后逐渐下降(P<0.05),治愈率较低,溶栓24 h GCS无明显升高(P>0.05);C组为对照组,未进行溶栓治疗,治愈率及ROSC24 h GCS均较低.结论 CPR患者ROSC后,部分患者D-二聚体(≥512μg/L)明显升高,其心脏骤停可能与血栓栓塞、循环系统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初步排除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后,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开通梗塞的血管,改善血流循环,解除心脏骤停的病因,从而提高了CPR患者的最终治愈率.部分患者D-二聚体(<512μg/L)无明显升高,考虑非血栓栓塞性疾病所致的心脏骤停,这时溶栓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也没有最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2种不同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行清醒镇静型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无痛消化内镜检
目的:观察红花水提物对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H2O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细胞H2O2损伤模型,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H2O2
研究了一类具时滞神经反馈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利用超越函数的零点分布定理和规范型理论,讨论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局部 Ho pf 分支的存在性,给出了确定分支方向及分支周期解
该文实现了3种常见的阈值算法在闪电通道识别中的应用。针对某些闪电通道图像对比度较低的特点,首先对原始图像去除背景光照不均的影响并进行图像增强,再根据所处理的闪电通道
合理运用白芸豆生产栽培技术措施,并且遵循其规律,严格实行每一个关键技术环节,防涝.防病.防深.防药害,提高机械作业标准.提高用种质量.提高收获标准,促早熟,最终达到种植白
镓是电子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由于煤的贮藏量和开采量大,所以煤已成为镓的重要资源.
期刊
文章以SBO公司为例,结合电话营销员从业特性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不但对SBO公司完善TSR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对国内同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2004-2008年共收治12例服用橄榄树皮煎水致急性中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0~64岁.发病前均有服用橄榄树皮煎水史,12
目的:对自制丁香苦苷缓释片进行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6只健康家兔随机按照交叉试验方案设计,禁食12 h后单剂量口服缓释片剂(受试制剂T)和普通片剂(参比制
心脏停搏在各种缺血/再灌注(I/R)损伤疾病中,病理过程最典型,病死率最高.在院外发生的心脏停搏患者中,尽管有40%~50%的患者经救治曾出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但最终渡过复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