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地球相撞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k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空中有个奇怪的亮点,1小时后似乎更加耀眼,慢慢地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3小时后进入了地球大气层。原来这是个小行星。它开始着火燃烧,成了个火球。几秒后,撞入我们地球的表面……
  着陆点是个浅海区,撞击产生巨大的海啸,使千里之外的海岸线全被洪水吞没。尘埃与气浪冲向天空,然后像雨一样落回地面。撞击释放出的能量将大气层温度加热至如厨房烤箱烤肉的高温。陆地上的野兽被烤焦,森林燃着熊熊火焰。灰尘、烟雾挡住了太阳,黑暗中幸存的植物渐渐枯萎,动物则因饥饿而死。
  烧化的岩石释放出的含硫气体和大气中的水分混合形成酸雨,落回地球,杀死了少得可怜的海洋植物。海洋食物链完全崩溃……
  这情景好像和现实有点距离,然而很多科学家都相信,并断言这一系列可怕的场面曾在6500万年前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发生。当时,一颗直径超过10千米的陨星坠下,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毁灭广岛的原子弹能量的100亿倍。一些科学家认为,撞击引发了大量的生物灭绝,扫除了地球上2/3的物种,包括当时的恐龙。
  这样的事会再次发生吗?假如会,在什么时候?在发现并在它撞击地球前我们能将它摧毁吗?这些问题在1994年7月,一颗彗星——“苏梅克一列韦9”撞击木星后被提出来。多达20个彗星碎块连续撞击木星,喷出了数千米的气体和尘埃。
  如果地球成了“苏梅克一列韦9”的靶子,科学家说这将是全球性的灾难。
  我们太阳系充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天体,绝大部分由于太小或太远对地球不构成威胁。但小行星和彗星始终是地球安全的隐患。
  小行星是由岩石或金属构成的,大致1000千米宽,大部分在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带状区内环绕着太阳运动。这种规律运动是由木星的巨大引力所造成。
  偶然两个小行星碰撞,崩出的碎块进入内太阳系,擦过我们星球的运行轨迹。木星引力的推拉也可使小行星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运行。
  大约5万年前,一个直径超过3000米的小行星撞入了地球大气层,猛击北亚利桑纳州,并在此制造了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撞击结构——陨石坑。
  目前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并记录在案的陨石坑至少有150个,其中最大的陨石坑直径达240千米,是由渥太华加拿大地质勘探部专家理查得·格耶卫发现的。
  彗星是由岩石、尘埃经冰凝结在一起的。一些彗星在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带上绕太阳运行;另一些存在于远离太阳系的奥尔特云系。每年总有一些未曾记录的彗星,带着刺眼的光芒闯入我们的内太阳系,如1996年的百武彗星。它们可能是受附近恒星吸引所致。
  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已发现可能穿越地球运行轨道的天体有300余个,但没人认为它们会在不久碰撞地球。
  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没有大型天体撞击地球。小于300米的小行星碎块在进入大气层时即被燃烧殆尽;较大碎块即使穿过大气层,往往在撞击地面前就自行爆炸,但爆炸产生冲击波对地球表面有危害作用。科学家预测,直径在10千米~100千米的天体,最多每1000年一20万年有一次撞击地球的可能。如果一个直径为50千米的天体撞击地球,能击出直径达5000米的陨石坑,且能将6500千米内的东西全部毁灭。
  第一步防御是找出威胁地球的天体,然后仔细算出它的运行轨迹。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近地天体有2/3是由靠近图森市肯特皮克山空间观察站的姆·杰诺和他的同事一起发现的。
  另一项搜索计划是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的“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设在加利福尼亚。这项计划仅1996年1月就发现4颗跨越地球轨道的小行星和1颗快速移动的彗星。主持研究的伊林诺·海宁说:“这些发现明确地表明了我们完全可能突遭不明天体的撞击。”
  天文学家布恩·马斯顿说:“目前我们所知的可能造成地球灾难的天体只有实际的1%~3%。”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小行星或彗星正威胁着地球,那么我们能干点什么呢?“假如天体已被推断在几个月内撞击地球,所有我们可做的是精确算出撞击点,紧急疏散人员和加强民众防御措施。”喷射推进实验室的阿仑-里斯说。如果提前预报,还可以部署核弹头将入侵的天体摧毁。
  但这样的战略部署须三思而后行。爆炸须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将天体撕成小的碎块,以便在进入大气层时能充分烧尽。任何大碎块对地球的危害如同小行星一样。
  更好的策略应是用一系列百万吨级的核爆炸使入侵者偏离原轨道。每一次爆炸都将使天体偏离原轨道1°。
  很多人认为核武器是保护地球避免撞击唯一的明智方法。海里斯说:“人们热衷于用核武器来解决外星碰撞问题,是因为用它有较大把握将天体炸成碎片或慢慢使其偏离碰撞轨道。”
  不用核弹的解决方法也有。亚利桑纳大学行星科学家杰·迈勒西提出,用一个巨大的太阳能收集器,通过聚焦阳光于天体外表,烧化天体的表层。这样的防御方法可能在10年之内实现。
  1995年5月19日,一个直径为400米的天体在离地球仅有40千米的地方飞速掠过。这个距离相当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这是我们在如此近的地方发现的最大小行星。更让人心有余悸的是,直至它呼啸飞过地球上空的前几天才被科学家发现。
其他文献
1977年,外星人确实在努力给我们发送信息吗?是神出鬼没的可怕海怪发出了被称为“Bloop”的海洋怪声吗?一个谜一样的俄罗斯无线电信号是正在发给间谍的加密信息吗?世界上充满各种各样的奇怪声音,不过其中的一些显得尤为突出,尤其当这些声音非常大或者通过现代科技无法理解时,人们更对它们好奇。以下这八种声音和信号,一直是阴谋论者和科学界不断推测和争论的话题,但是我们有可能永远也无法得知它们的来源或含义。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患者多数经历着疼痛或不适,与手术、机械通气相关,镇痛药物的使用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促进病情恢复,减少镇静药物使用剂量和谵妄的发生.非阿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
广播电视产业现正向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音频工作站在基层电台制作播出中已成为可能。重点介绍了适用于县级台的音频工作站的技术规范及构成,提出了几点维护维修方
越来来越多的不明飞行物出现在人类的视野,它们飘浮、闪烁,然后飞速行驶,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茫茫天际,踏上它们的返回或游历之旅。就在这些不明飞行物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候,地球人类更关心的是驾驭那些飞行器的外星人。  无论经过多么科学、严密的观察、探索、分析,人类目前都无法提供外星人的真实身份,确切的照片,或其他令人更加信服的资料,所能得到的都是飞碟在空中的影像,以及大量的探索者、自称接触者、自称被绑架、
目的:探讨微小RNA-21-5p(miR-21-5p)对大鼠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ALI)的影响,为HALI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60只SD大鼠分为高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空
科学家发现,地磁北极正以一年近64千米的速度,向俄罗斯西伯利亚方向移动。如果一直以这种速度发展,不出50年北极偏移可达数千千米,地球将形成一个大幅度的磁极摆动。为什么会发生地磁北极偏移呢?  其实原因并不出自地球本身。地球北极与太阳北极本是一同朝向银河系中心的,地球磁极的摆动说明整个太阳系平面朝向银心的角度在发生改变。  为什么太阳系与银心的向心角度会时常变动呢?这个问题牵涉到天体磁场的磁极耦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