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现状进行的课程安排,主要介绍了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素质教育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条经验。同时,列举了几个在课堂上用到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探究它们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素质教育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改革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被列入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在我们山东省,从2007年已经被列入基本能力学科,共同参与高考。这一教育政策的变化,体现了现代教育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加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2007年和我们高三的学生共同经历高考,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信息技术课教材体现的教育思想的把握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内容包括七个章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加工;文本和表格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可以看出教材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集成和管理这一过程来组织教材的,重点体现了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信息获取和加工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要求。它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现状及课程安排
  
  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学生的现状为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也要与之相适应。我校属于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是重点高中,90%学生在初中阶段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用技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高一的老师们在课程安排上作了调整,把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文本的处理放在了前面,利用这一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复习并提高,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相应指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逐渐的赶上来。当然对这两部分同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但都要使他们“吃得饱”,又不觉得难度很大。在后面的章节安排上基本按照教材的顺序,化为几个模块。第一部分:信息与信息技术。让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第二部分:信息的获取。第三部分:信息的加工。第四部分:信息的表达、交流和管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连贯,整体的认识。而不是杂乱的,无序的,知识点的堆积。而这恰恰是很多版本的教材凸现出来的毛病。
  
  三、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到的课程技巧
  
  在信息技术课的开展过程中,除了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针对现实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授课方案,使得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其中主要有:
  1.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整合教学
  网络部分:随着网络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学各科教材中,都有很多留给学生的课后材料,其中就有很多是给定一个网址,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对于学生来说,现实的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网络部分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又很难给学生一个可控制的,学生感兴趣的,可以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查找,下载网络有用信息的题目。于是我们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共同参与,把这两种需求相结合,可谓是一举两得。让学生也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只是娱乐工具。从而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强调了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
  2.信息技术课程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部分:这一部分,分量较大,可是学生接触的反而很少,比较生疏。对这部分的教学,我们没有采取教材的课程安排,那样太过于集中,学生掌握得不好。因为知识的掌握需要时间,在不断的应用中得到。于是我们根据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比如对看图软件Acdsee、豪杰图象浏览器,我们把它们在文本处理这部分第一次向学生作了讲述。因为在文本中插入图片时,需要对图片进行察看,虽然Word中有浏览窗口,但生活中是经常要单独看图的,怎么办?问题就出来了。有了初次的认识,再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中多次应用,认识就深刻了。对于音、视频播放器如:MediaPlay,我们是在课间休息时间完成的初次介绍。因为有很多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想听个音乐或看个电影,怎么看?用什么工具看?老师电脑上安装了什么工具?这些问题交给学生。(有些学生是知道的,会说出来。老师再强调或补充)然后再听,再看。至于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等到了多媒体信息的加工这一部分学习时,就只剩下几个需要学习了。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不停地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在解决他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调动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也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凸显探究的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还应该体现新课改的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思想。信息技术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速度之快,令人惊讶。相比而言,现有的信息技术的教材都是滞后的,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获得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否者,我们教育出来的就是“现代文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做了各种促进学生探究问题的设计。如:讲解一个应用程序Word,它具有菜单栏,工具栏等,在菜单中有哪些内容,工具栏中有什么工具,作详细的讲解。在这里可以扩大化,让学生对很多应用程序进行探究操作,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窗口结构。这样学生再接触新的应用程序时,就不会感到完全陌生,可以积极地进行学习。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充分理解素质教学的教学思想,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尝到能力提高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国教育报,2000-11-07.
  [2]王旭卿.美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2).
  [3]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山东省金乡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可以补充聋生缺乏的背景知识。信息技术可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近几年学生整体素质滑坡,大多数学生没接触过中国画的学习,对于“文房四宝”,只限于表层认识。针对这点,培养素质全面的幼儿教师、美育技能尤显重要,写意国画教学应适时势,课改探索更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幼师花鸟画教学 教学分析    新课程改革中,中国画教学面临的是要解决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造成的困扰,让学生在能动活泼的学习中认清学习的方向至关重要。中等职业学校近几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行动研究法,并结合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精读课程教学研究实例,以“文化背景”为专题组织教学,分析在此门课程中利用该研究法,如何帮助教学者研究和验证优化教与学效果,从而探讨把行动研究运用到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解决实际教学困难的可行性及其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资源利用 中职英语 专题学习    一、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摘 要:本文通过结合从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在教学上的特点出发,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特点,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汽车维修的兴趣。  关键词:汽修专业;学习兴趣;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方法  教育,是教书育人,不是死灌知识,而是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的培养和成长。“要我学”和“我
众多研究三农的精英齐聚一堂,探讨农产品安全,展现了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新风貌,展示了河南农业发展的新希望。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农产品安全环境越来越脆弱,安全问题已成为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