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来源 :ViVi美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ei666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认为,一定需要付出大量汗水,并耐得住孤独和寂寞,才能养成对健康和学习有利的好习惯。然而,需要经历磨炼才能养成的好习惯几乎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反而是一些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的习惯更容易养成。“打游戏”“跳绳”等娱乐性质的习惯,无需家长和教师管束也能够自发养成;“阅读书籍”“背诵课文”等学习性质的习惯培养,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和引导。此外,如果以强迫的手段培养孩子的习惯,一旦离开了家长和老师的管束,好习惯可能一瞬间被坏习惯取代。因此,笔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需围绕学生的天性,让其从好习惯中感受到乐趣。

一、全程指导,降低好习惯的执行难度


  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迈出第一步很难,接下来的行为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培养习惯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厌倦期、常态化。在四个阶段中,小朋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需教师和家长时刻注意,实时调整和指导。
  以培养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例,萌芽期内,小朋友对课外书籍不感兴趣,也未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此阶段,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小朋友会产生受挫心理,刚萌芽的阅读兴趣很快会被浇灭。一旦度过了萌芽期,小朋友已经掌握了阅读书籍的正确方法,能夠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这一阶段被称为发展期。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小朋友对课外书籍的新鲜感也逐渐消失,阅读时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更想跑去与朋友一起玩耍。如果此时教师或家长强迫孩子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很容易适得其反,加深其对阅读的排斥感,此刻迎来了厌倦期。厌倦期内,学生看书不认真,东张西望,坐立不安,总想跑出去玩耍。一旦发现类似的行为,教师需及时为阅读行为注入新鲜感,以及合理降低阅读量。如小朋友一直是看童话故事,可换成一些冒险题材的画册,或者相关的动画片,让小朋友感受愉悦,进而主动阅读课外书籍,不至于在教师或家长三令五申后才翻开书籍。一旦小朋友养成了定时阅读书籍的习惯,并沉浸于阅读带来的快乐中,就进入了习惯的常态化阶段,此习惯已差不多定型。

二、表扬激励,丰富好习惯的情感体验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某项行为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取决于主体是否能够不断接收到正面反馈,要么是来自内部反馈,要么是外部反馈。简单来说,教师的激励和家长的认可等外部反馈都可以让孩子长期坚持某种行为。
  以培养低年级小朋友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例,在习惯的萌芽期内,小朋友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会状况百出,教师则需控制情绪,用肯定的态度表扬孩子。如小朋友第一次用筷子吃饭的时候,吃得少,掉的多。尽管学生表现不好,但教师可肯定其正面动机,表扬学生“真棒,已经能够自己动手了,你是一个不错的好孩子”。在其他三个阶段中,小朋友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相比批评,肯定的态度更能让小朋友开心。
  然而,一味地肯定也容易导致孩子产生盲目的自信。例如,数次吃饭后,桌面上或地面上的饭粒不曾减少。此时,教师依旧赞美其行为,不利于小朋友了解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而需要采取“肯定部分行为+指出部分行为问题”的手段,并用温和的态度帮助小朋友改正行为。例如,数次吃饭后,教师可对小朋友说,“学习能力不错,可以自己吃饭,不过吃饭时掉的饭粒有点多,下次需小心点。…‘肯定+指导”这一教育方式能够让小朋友意识到何为好习惯,好习惯应如何坚持下去。

三、抱团合作,减少习惯养成中的外界干扰


  “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身处充满坏习惯的环境中,很难有孩子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容易慢慢成为不良习惯的受害者。因此,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尽一切努力减少坏习惯的恶性感染力。
  同样以孩子阅读课外书为例,笔者身为低年级教师,总能听到不少家长抱怨,“孩子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机,很少看书。即使躲在房间看书,也是装样子。”如今各种娱乐设备五花八门,侵占了小朋友的注意力,让其沉浸在虚拟活动的快乐之中。但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不只是孩子的自制力不足,家长也需承担一部分责任。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亲密,会习惯性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如果家长整天抱着手机不放,孩子也容易迷上手机。
  因此,培养良好习惯,需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培养阅读习惯,足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同样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笔者所见,一部分家长愿意放下手机,与孩子阅读同一本书,并且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同一认知高度,一起探讨书中知识,写读书笔记;另外一部分家长也愿意关上电视机,然而孩子读画册,家长读专业书,彼此之间没有深度交流;还有一部分家长一边要求孩子阅读,自己则一边在电脑上打游戏,并批评孩子读书不认真。家长行为不予置评,但三种家庭环境中培养出的孩子,哪一类孩子更可能坚持住阅读习惯,显而易见。唯有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孩子才能长久地保持某种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养成好习惯正是小朋友拉开与同龄人差距的好方式。然而,惰性已深深刻入了每个人的基因中,要想小朋友长久地坚持某种好习惯,一味地强迫孩子并不可取,而需要遵循好习惯的养成规律,使用激励与指导相结合的措施,教师与家长彼此配合,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他文献
我国东南沿海风灾频繁,低层双坡屋面房屋在该区分布广泛,在屡次风灾中其损失所占比重较大,但是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学术关注度却较低。常用的研究方法中,现场实测很难在项目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历史与社会》课堂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新气象.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表面的新颖、合作、开放和热烈,而恰恰忽视了教学的有效
《建筑美术》是建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的《建筑美术》教学实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新的教学模式,如:SPOC课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Linux服务器管理与配置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传统
我国西南地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等流域云集一大批在建或拟建的百万KW以上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这些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高陡边坡都经历了强烈的表生地质作用,形成独特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我国人民正常的生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疫情中也处处体现出“中国精神”.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