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3-O-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h8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设计并合成槲皮素酰胺类衍生物,并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廉价的芦丁为原料,经苄基选择性保护、Williamson成醚反应,再经Pd/C催化加氢脱苄基得到目标产物,采用DPPH法考察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人食管鳞癌细胞EC109、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的15个槲皮素酰胺类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ESI-MS确证.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半数清除率(SC50)小于槲皮素或与槲皮素相当,这提示3-OH不是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的必需基团.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化学方法对槲皮素进行结构修饰后,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增强.其中,化合物7-6对EC109细胞的抑制作用(IC50=10.25 μmol/L)明显优于母药槲皮素(IC50=31.884 μmol/L)和5-FU(IC50=41.738 μmol/L),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新型抗肿瘤候选化合物.结论 15个槲皮素-3-O-酰胺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6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探讨分析。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4年11月之间来我院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治疗的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8~48岁,平均年龄(34.5±1.4)岁。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人。接受气管插管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经气管插管后发生并发症有3例(14.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按照《自然资源部2020年定点扶贫工作计划》,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20年支持定点扶贫县
期刊
一、发展背景rn当今中国处在科技、文化、经济等外部环境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标准和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对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新时
期刊
目的 为更加全面、系统、快速地表征肠炎宁片中的化学物质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H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宁片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归属
1绪论rn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一般来讲,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手段,为组织制定目标,应用组织的各种要素,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企业来
期刊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健美操认知与态度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指出高校大学生在健美操认知与态度中存在
社会实践教育作为课堂的延伸和素质教育的载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