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支架在动脉导管依赖性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ong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在动脉导管依赖性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RHS)患儿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行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伴HRHS,3例为室间隔完整的危重肺动脉瓣狭窄伴HRHS。以同医院同期行外科Blalock-Taussig(B-T)分流术的9例PA-IVS伴HRHS患儿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患儿年龄和体重与B-T分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100)]比17(1~142)日龄,U=31.000,P>0.05;(3.8±1.1)比(3.7±1.3)kg,t=0.272,P>0.05]。动脉导管支架组手术时间[(108±7)比(160±49)min]、重症监护时间[(3.4±1.0)比(6.3±4.5)d]、总住院时间[(10.3±1.0)比(26.3±1.0)d]均明显低于B-T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4、-8.692、-7.822,P均<0.05)。动脉导管支架置入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明显改善(0.723±0.125比0.926±0.005,t=-6.044,P<0.05)。动脉导管支架直径为3.5~4.0 mm,支架长度为16~21 mm。动脉导管支架组患儿无血管损伤、急性血栓、导管痉挛及死亡,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狭窄发生。9例B-T分流组患儿围术期死亡3例。动脉导管支架组3例肺动脉闭锁患儿分别在术后6、9、9个月时行肺动脉瓣切开术及双向Glenn手术。

结论

对于动脉导管依赖性HRHS患儿,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作为早期外科B-T分流术的替代方法。

其他文献
1例以纳差、腹痛为主要表现的青春期女性患儿,初诊为急性胰腺炎,经过液体复苏、镇痛、胰酶抑制剂、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以及抗炎等治疗后,患儿胰腺炎好转,但血钙逐渐升高、血磷降低,超声发现甲状旁腺占位,术后病理确诊甲状旁腺腺瘤。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后,患儿出现血钙正常性高甲状旁腺激素血症,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后10个月患儿甲状旁腺激素恢复正常。
期刊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6省(自治区)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治疗及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陕西、甘肃、宁夏、河北、河南、山东6省(自治区)17市21家医院于2020年1月25日至2月21日经2019-nCoV核酸检测确诊的31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以及治疗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31例患儿年龄7岁1月龄(
特异性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临床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了解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生物特性以及不同病原体特异性抗体之间的差别等相关知识,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以及常见几种感染相关疾病抗体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期刊
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危及生命的急性脑病,4岁以下儿童多见,多呈散发。ANE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ANE有遗传易感性,对RANBP2基因的探讨最多。本文主要就儿童ANE的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无颅脑损伤患儿扰动系数的参考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的200例无颅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0~1岁、>1~3岁、>3~5岁、>5~16岁4组,每组50例,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每例患儿进行监测,每次测量时间为15 min,间隔12 h重复测量,取2次测量值的均数为该患儿最终扰动系数值。利用方差
目的探讨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至2月6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影像资料。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CT影像肺部病变分布位置、病变形态等特征。结果15例患儿中男5例、女10例,年龄4~14岁,其中初诊发热者5例、无症状者10例;鼻拭子或咽拭子病毒核酸初诊检测均阳性。初诊胸部CT影像
2例FGF12基因变异所致早发型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就诊年龄分别为4月龄(男)和2月龄(女),分别于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收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均为新生儿期出现反复抽搐,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形式多样,恶化期为痉挛后强直,伴或不伴痉挛发作,另伴有喂养困难和运动发育迟缓以及难治性肺炎。2例患儿均有FGF12基因杂合变异,变异位点分别为p.R52H和p.R114H。1例患儿因重症肺炎死亡,1例
期刊
期刊
1例以"打喷嚏,伴间断吐奶1周"为主诉的17日龄新生儿于2020年2月5日就诊于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隔离病房,其父母于入院前3 d出现发热伴咳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患儿早期临床症状轻,病程中出现一过性发热及腹泻,无严重并发症,反复咽拭子和肛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肺部影像学提示炎性改变,诊断为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示感染后新生儿呼吸道及消化道中均可存在病毒。需要关注新生
期刊
1例主诉为"皮疹5个月,双眼视力丧失3 d"的7岁患儿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经磁共振成像、肌电图、血清肌酶谱、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自身抗体等检测,临床诊断为幼年型皮肌炎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免疫性疾病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临床罕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