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区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山区实际,凸显山区特色,寻找闪光点,体现人文关怀,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全文理论联系实际,重在以事实说理。
关键词:山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2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地方两类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岳西,安徽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烈士的家乡,地处安徽西南部的大别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具魅力,被誉为“生态保存完好的天然大花园”。笔者就自己的实地调查、走访和所形成的“凸显山区特色、体现人文关怀”的体会,谈谈对山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一、坚持原则
1.突出山区特色,具有地域性。长期以来,与城市教育的多样化相比,山区课程为升学服务的倾向性更加突出。但是,传统课程统一性强,选择性和多样性差,课程内容脱离山区现实生产和生活,不能满足大多数山区学生的发展需求。我县的总体状况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民贫困、自然与人文景观得天独厚;该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这些社区条件,体现山区特色:要以宣传老区革命精神为己任,以山区百姓致富为目标,多角度、全方位为山区经济发展服务。
2.有利于山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是教育的实施机构和场所,是真正发生教育影响和学生体验的地方。教育目标只有落实到学校层面与具体的学校特点和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得以实现。在当今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之时,山区学校与城市学校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也逐渐加大。我们应当看到,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课程,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方面,山区有着明显的优势。
我校坐落于安徽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同志的家乡——岳西县温泉镇。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烈士用鲜血铸就的“红色精神”,不是一般城市所能拥有的。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根据这些找准切入点,找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本地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凸现学校特色。
3.强调综合性、大课程观,注重山区课程的有机整合。开发山区校本课程,将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仅靠几名教师,一两个学科很难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教师要在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多学科互相配合,在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理解、支持下,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要打破壁垒森严的学科界限,强调综合性,落实大课程观,采用调查研究、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动手制作、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山区课程的有机整合,为开发优质的山区校本课程而不懈努力。
二、具体措施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充分分析和研究本地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才能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和起点。
1.利用优美的自然风貌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道德风尚。我县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四大景点风光四季迷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可以让你领略到原始森林的千姿百态;区内有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国家森林公园——妙道山,森林覆盖率达97%,境内峰峦叠翠,陡峻险绝,流泉飞瀑,奇松怪石,如诗如幻,妙不可言。“中华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为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当时择居修行、讲经传道的发祥地,更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安徽第一漂”的天仙河竹筏漂流,可观沿途两岸“险似三峡,秀如漓江”的风景。
作为山区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着力描绘岳西优美的风光,用以陶冶学生情操,感化学生心灵,激励学生以生在美丽的岳西为荣,以建设繁荣富强的岳西为志,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把校本课程作为载体和平台,为宣传、推广岳西作出自己的贡献。
2.牢记先烈遗志,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据史料记载,1924年县内便有党的活动,1927年建立了党的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有38000余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县团级以上干部牺牲了100多名。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中,岳西是重点,是大本营[1]。安徽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和王效亭、陈履谦、胡祥仁等烈士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新华网2006年2月16日以“永远的丰碑:用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王步文”为题,详细介绍了他的英勇事迹。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把对烈士的深沉的爱写进教材、编进书本,教导我们的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唯有认真读书,才是对先烈的最好纪念。
不可否认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当年浴血奋战、生活过的这片土地至今仍比较贫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专题讲座上指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应当从实际出发,从农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作为山区教师,有义务为山区脱贫致富而奋斗。应当充分发挥智力支持的巨大推动作用,实事求是的反映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为山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保护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众多的“红色圣地”构成了岳西的无价文化资产。“红色岳西,人间天堂”是对我县的忠实评价,“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处处留英魂”是岳西这片红色土地的真实写照;王步文烈士故居、烈士陵园、红军28军重建纪念地等一大批文物遗迹,无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山区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大力宣传“红色精神”。我县发展“红色旅游”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2005年,安徽省旅游局局长高蔚青在回答安徽日报社记者丁光清提问时说道,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的有两个,其中一条就是包括岳西主题为“千里跃进,将军故乡”的大别山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岳西均榜上有名。“红色旅游”的推广,使作为旅游吸引物和主要载体的文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应把握正在兴建的东香(山东东营——香港)、合武(合肥——武汉)高速公路的机遇,发展“红色旅游”,宣传“红色精神”。
岳西高腔,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岳西高腔的演唱形式是“围鼓坐唱”,其基本结构是腔、滚结合,从不采用管弦类伴奏,只有打击乐器、帮唱等。与其他剧种不同的是,它不仅是“台上之戏”、“书中之曲”,而且是与岳西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是群众的“生活之曲”、“身边之戏”。它的剧目据史料研究是来自宋元南戏及明代传奇[2]。岳西高腔不仅是一种高腔文化,而且是一种民俗文化。作为山区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应该注重发掘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在我们手中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4.关注留守学生,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据县统计局统计,我县40万人口,近10万人常年在外打工;据笔者的本校不完全统计,父母至少一人在外打工的约占全部学生数的三成,父母双方全部外出占整个打工人数的比例也达到三成。难怪许多专家戏称,现在从事山区农业劳作的是一支“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部队。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第一课堂,家庭和父母对于个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留守儿童长久远隔父母,使不少孩子性格孤僻,压抑郁闷,甚至心态逆反,烦恼粗暴,易走极端。作为山区校本课程开发要关注、吸收这些相关内容,对学生,疏导心理、激励进步,呵护心灵,激发自强,引导遵纪;对家长,进行代理监护人选择指导,疏通与学生父母和代理监护人的沟通渠道,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指导并监督代理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自这样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再配以丰富多彩的常规性活动,以追踪学生的心理历程,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调整教育措施,追求最佳教育成效[3]。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笔者最终得出我县山区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框架:
三、评价建议
1.突出发展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蕴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评价从学生出发,指导学生自我反思和阶段总结。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鲜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崇美向上的生命追求和理智的生存意识的生成状态,考察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状况。这些都应该作为评价的内容。
2.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达到总结、反思、改进的目的,同时也是评价领域中提倡民主意识的需要。要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代理监护人乃至当地居民融为一个评价平台,要把学生的自评与教师、家长的他评、学生的互评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探索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新手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山区校本课程开发能否成功的“试金石”。作为山区校本课程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心系老区百姓,凸显山区特色,体现人文关怀,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传代. 红色岳西[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12,1.
[2]张启生,徐丽萍. 民间艺术“活化石”岳西高腔[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8-3,8.
[3]曹新吾,张耀庭. 教师心里教育能力培养与提高[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2,20.
责任编辑:韩立鹏
关键词:山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2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地方两类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岳西,安徽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烈士的家乡,地处安徽西南部的大别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具魅力,被誉为“生态保存完好的天然大花园”。笔者就自己的实地调查、走访和所形成的“凸显山区特色、体现人文关怀”的体会,谈谈对山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一、坚持原则
1.突出山区特色,具有地域性。长期以来,与城市教育的多样化相比,山区课程为升学服务的倾向性更加突出。但是,传统课程统一性强,选择性和多样性差,课程内容脱离山区现实生产和生活,不能满足大多数山区学生的发展需求。我县的总体状况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民贫困、自然与人文景观得天独厚;该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这些社区条件,体现山区特色:要以宣传老区革命精神为己任,以山区百姓致富为目标,多角度、全方位为山区经济发展服务。
2.有利于山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是教育的实施机构和场所,是真正发生教育影响和学生体验的地方。教育目标只有落实到学校层面与具体的学校特点和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得以实现。在当今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之时,山区学校与城市学校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也逐渐加大。我们应当看到,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课程,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方面,山区有着明显的优势。
我校坐落于安徽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同志的家乡——岳西县温泉镇。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烈士用鲜血铸就的“红色精神”,不是一般城市所能拥有的。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根据这些找准切入点,找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本地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凸现学校特色。
3.强调综合性、大课程观,注重山区课程的有机整合。开发山区校本课程,将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仅靠几名教师,一两个学科很难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教师要在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多学科互相配合,在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理解、支持下,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要打破壁垒森严的学科界限,强调综合性,落实大课程观,采用调查研究、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动手制作、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山区课程的有机整合,为开发优质的山区校本课程而不懈努力。
二、具体措施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充分分析和研究本地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才能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和起点。
1.利用优美的自然风貌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道德风尚。我县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四大景点风光四季迷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可以让你领略到原始森林的千姿百态;区内有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国家森林公园——妙道山,森林覆盖率达97%,境内峰峦叠翠,陡峻险绝,流泉飞瀑,奇松怪石,如诗如幻,妙不可言。“中华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为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当时择居修行、讲经传道的发祥地,更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安徽第一漂”的天仙河竹筏漂流,可观沿途两岸“险似三峡,秀如漓江”的风景。
作为山区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着力描绘岳西优美的风光,用以陶冶学生情操,感化学生心灵,激励学生以生在美丽的岳西为荣,以建设繁荣富强的岳西为志,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把校本课程作为载体和平台,为宣传、推广岳西作出自己的贡献。
2.牢记先烈遗志,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据史料记载,1924年县内便有党的活动,1927年建立了党的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有38000余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县团级以上干部牺牲了100多名。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中,岳西是重点,是大本营[1]。安徽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和王效亭、陈履谦、胡祥仁等烈士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新华网2006年2月16日以“永远的丰碑:用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王步文”为题,详细介绍了他的英勇事迹。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把对烈士的深沉的爱写进教材、编进书本,教导我们的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唯有认真读书,才是对先烈的最好纪念。
不可否认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当年浴血奋战、生活过的这片土地至今仍比较贫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专题讲座上指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应当从实际出发,从农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作为山区教师,有义务为山区脱贫致富而奋斗。应当充分发挥智力支持的巨大推动作用,实事求是的反映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为山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保护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众多的“红色圣地”构成了岳西的无价文化资产。“红色岳西,人间天堂”是对我县的忠实评价,“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处处留英魂”是岳西这片红色土地的真实写照;王步文烈士故居、烈士陵园、红军28军重建纪念地等一大批文物遗迹,无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山区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大力宣传“红色精神”。我县发展“红色旅游”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2005年,安徽省旅游局局长高蔚青在回答安徽日报社记者丁光清提问时说道,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的有两个,其中一条就是包括岳西主题为“千里跃进,将军故乡”的大别山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岳西均榜上有名。“红色旅游”的推广,使作为旅游吸引物和主要载体的文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应把握正在兴建的东香(山东东营——香港)、合武(合肥——武汉)高速公路的机遇,发展“红色旅游”,宣传“红色精神”。
岳西高腔,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岳西高腔的演唱形式是“围鼓坐唱”,其基本结构是腔、滚结合,从不采用管弦类伴奏,只有打击乐器、帮唱等。与其他剧种不同的是,它不仅是“台上之戏”、“书中之曲”,而且是与岳西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是群众的“生活之曲”、“身边之戏”。它的剧目据史料研究是来自宋元南戏及明代传奇[2]。岳西高腔不仅是一种高腔文化,而且是一种民俗文化。作为山区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应该注重发掘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在我们手中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4.关注留守学生,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据县统计局统计,我县40万人口,近10万人常年在外打工;据笔者的本校不完全统计,父母至少一人在外打工的约占全部学生数的三成,父母双方全部外出占整个打工人数的比例也达到三成。难怪许多专家戏称,现在从事山区农业劳作的是一支“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部队。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第一课堂,家庭和父母对于个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留守儿童长久远隔父母,使不少孩子性格孤僻,压抑郁闷,甚至心态逆反,烦恼粗暴,易走极端。作为山区校本课程开发要关注、吸收这些相关内容,对学生,疏导心理、激励进步,呵护心灵,激发自强,引导遵纪;对家长,进行代理监护人选择指导,疏通与学生父母和代理监护人的沟通渠道,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指导并监督代理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自这样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再配以丰富多彩的常规性活动,以追踪学生的心理历程,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调整教育措施,追求最佳教育成效[3]。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笔者最终得出我县山区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框架:

三、评价建议
1.突出发展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蕴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评价从学生出发,指导学生自我反思和阶段总结。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鲜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崇美向上的生命追求和理智的生存意识的生成状态,考察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状况。这些都应该作为评价的内容。
2.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达到总结、反思、改进的目的,同时也是评价领域中提倡民主意识的需要。要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代理监护人乃至当地居民融为一个评价平台,要把学生的自评与教师、家长的他评、学生的互评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探索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新手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山区校本课程开发能否成功的“试金石”。作为山区校本课程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心系老区百姓,凸显山区特色,体现人文关怀,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传代. 红色岳西[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12,1.
[2]张启生,徐丽萍. 民间艺术“活化石”岳西高腔[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8-3,8.
[3]曹新吾,张耀庭. 教师心里教育能力培养与提高[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2,20.
责任编辑:韩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