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进一步明确网络思政的要求和职责,创新工作路径。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积极探索微信公众号平台运营方式和传播规律,在新媒体时代积极运用网络阵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和生活辅导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学生微信公众号
一、引言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2004年的16号文件提出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到2017年10月教育部第43号令,进一步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职责,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创新工作路径,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和生活辅导等等。
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概况和运营原则
(一)“传播蓝色正能量 共筑海洋强国梦”——开辟大学生思政引领新载体
为响应号召,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学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机制和对策,紧紧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于2014年3月创建集信息发布、工作交流、经验分享功能于一体的“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微信公众号,同时成立海洋学院学生传媒中心。经过几年发展,微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该微信公众号已成为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的重要平台。
(二)“一个中心,多个主题”——科学设置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
公众号自创设以来,坚持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围绕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功能形成“一个中心、多个主题”的内容推送模式。“一个中心”指的是以向青年学子讲述海洋故事为中心。“多个主题”指的是设置“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学子风采”“学术科研”“原创推文”“海洋视野”和“每周一库”等在内的主题性版块,向青年学子集中预告学院的活动,介绍学院发展成果,提供思想交流平台,普及海洋科普知识,介绍海洋事业动态,传播国家海洋战略和政策行动等。
公众号以引领和服务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需求为主要内容。中心团队与学院各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第一时间获取学院新闻信息资讯。同时,开通原创投稿通道,吸收原创推文内容,鼓励和欢迎青年學子在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公众分享浙大学子的想法和生活,引发思考和讨论,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发展理念;通过走访涉海类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海洋国防军工单位等,拓展原创推文来源。如曾陆续推送“宁波港”原创系列专题,作者是曾在东海舰队工作过的关心海洋学院发展的热心人士,该系列向青年学子全方位展现了宁波港的发展历史,让读者了解这个古老的港口在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又如,2015年9月,时值海洋学院搬迁舟山之际,公众号推出原创【泛舟】系列推文,从海洋学子的视角,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舟山校区的新生活,展现了海洋学子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焕发出的新活力,增进了外界对海洋学院的了解,提升了社会各界对舟山校区的认可度,从而扩大了舟山校区的知名度。
三、“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运营现状和探索
(一)“专业化和价值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公众号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专业化服务水平来体现平台的价值,主要包括结合用户需求,不断丰富自定义接口,积累分析后台用户阅读数据,加强内容建设等。成立以来,公众号先后增设“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微站、学院简介、本科招生信息等专业化功能页面;开设“留言墙”、四六级词汇等具有学习功能的栏目;根据活动需要,定期开启“微信墙”、“活动报名”功能等;增设文章评论功能,加强互动交流;增设“留言板”功能,中心人员定期查看留言内容,了解用户的意见建议,答疑解惑,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中心人员根据后台数据,统计推文的阅读人数和次数等信息,分析青年学子的阅读偏好,进一步分析了解公众号内容推送方式的成功与不足,为平台的建设提供定性定量指导。此外,定期发放公众号线上问卷,了解用户主观阅读体验,进一步完善平台的日常管理。
(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打造学生管理团队
随着公众号发展的不断深入,平台管理团队由创设之初的两人(一位指导老师、一位学生)发展成具备采编播半专业化能力的学生传媒中心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借鉴其他优秀高校团委微信平台的发展经验,加强对海洋及传播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他们需要每天关注和分析用户的阅读情况,留意用户留言,根据平台建设需要对推送内容和图文排版方式等进行改进,以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完善平台的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平台通过各类项目的申报,大力拓展发展机会。在学校和学院等各方的支持下,平台开展线上及线下活动,进一步扩大公众号平台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学生特色与工作创新”——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创新了学院学生活动的宣传方式:以双十一为契机,推出了“海洋光棍节”活动,紧跟时尚潮流又不失自身特色;在浙江大学学生节期间,开展微信平台线上抢票活动,提高了海洋学院学生节各项活动的影响力;平台上一直进行签到送礼品活动,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青年学子对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关注度,增强了学院学生工作的实际成效。
四、“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运营成效
(一)增强教育引导的有效性,增强号召力和凝聚力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微信公众号在宣传方向上坚持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宣传形式上,注重方法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在宣传主体上,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构建宣传大格局;在推送内容上,注重即时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等特色,呈现方式集文字、声音、图像和数据等,改变了让受教育者变成接收器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大大激发了受教育者参与学习和讨论、提问和思考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两年来,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质量日益提高,吸引了院内外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已逐渐成为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曾多次入围浙江省院系新媒体风云榜,收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二)宣传好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与舟山校区,激发青年学生投身海洋事业的热情
公众号立足海洋,结合学院特色,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专注于向平台用户讲述海洋故事。几年来,公众号积极宣传海洋学院和舟山校区,传播海洋资讯,不断提高海洋学院及舟山校区在校内外的认可度,增强海洋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同时,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将公众号打造成为以海洋为特色的新媒体平台,让青年学子、普通民众了解海洋、走近海洋,提升了公众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关注度。
五、“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运营经验和反思
第一,要不断梳理青年学子的需求和关注点。精确化定位平台发展模式,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比如,直接从其他网站或新媒体转载而来的内容没有原创性的内容阅读量高、吸引力强。只有满足需求的文章,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第二,發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的宣传内容比单纯发布信息的阅读量高、吸引力强。信息发布经过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包装之后,就具有了更强的附着力,并且能够形成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更广大青年学子的宣传引领效果,甚至引发流行。
第三,加深用户的参与和协作。重视阅读者的反馈和体验,加强交流、增加互动,体现用户在使用媒体过程中的存在感,不断提高公众号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如,微信上墙可以让用户自由地发表观点,极大地提高了微信对他们的吸引力。
第四,要注重平台的开发和维护。创新是一个平台得以生存和焕发活力的源泉。微信推送的素材,仅仅依靠搜集和转发远远不够,要让平台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在注重“内容为王”的同时,不断开拓传播渠道,加强对终端和技术的创新开发,提供更多的良好服务,形成公众号所特有的风格,形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王丽.高校学生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与探索研究——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苏护青年”官方学生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传媒论坛,2020,3(01):8-9.
[2]朱应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以微信公众号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121-123.
[3]龚家琦,张安梅,安薇.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以北京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建设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9(10):33-3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学生微信公众号
一、引言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2004年的16号文件提出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到2017年10月教育部第43号令,进一步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职责,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创新工作路径,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和生活辅导等等。
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概况和运营原则
(一)“传播蓝色正能量 共筑海洋强国梦”——开辟大学生思政引领新载体
为响应号召,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学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机制和对策,紧紧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于2014年3月创建集信息发布、工作交流、经验分享功能于一体的“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微信公众号,同时成立海洋学院学生传媒中心。经过几年发展,微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该微信公众号已成为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的重要平台。
(二)“一个中心,多个主题”——科学设置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
公众号自创设以来,坚持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围绕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功能形成“一个中心、多个主题”的内容推送模式。“一个中心”指的是以向青年学子讲述海洋故事为中心。“多个主题”指的是设置“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学子风采”“学术科研”“原创推文”“海洋视野”和“每周一库”等在内的主题性版块,向青年学子集中预告学院的活动,介绍学院发展成果,提供思想交流平台,普及海洋科普知识,介绍海洋事业动态,传播国家海洋战略和政策行动等。
公众号以引领和服务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需求为主要内容。中心团队与学院各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第一时间获取学院新闻信息资讯。同时,开通原创投稿通道,吸收原创推文内容,鼓励和欢迎青年學子在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公众分享浙大学子的想法和生活,引发思考和讨论,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发展理念;通过走访涉海类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海洋国防军工单位等,拓展原创推文来源。如曾陆续推送“宁波港”原创系列专题,作者是曾在东海舰队工作过的关心海洋学院发展的热心人士,该系列向青年学子全方位展现了宁波港的发展历史,让读者了解这个古老的港口在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又如,2015年9月,时值海洋学院搬迁舟山之际,公众号推出原创【泛舟】系列推文,从海洋学子的视角,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舟山校区的新生活,展现了海洋学子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焕发出的新活力,增进了外界对海洋学院的了解,提升了社会各界对舟山校区的认可度,从而扩大了舟山校区的知名度。
三、“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运营现状和探索
(一)“专业化和价值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公众号通过不断创新和加强专业化服务水平来体现平台的价值,主要包括结合用户需求,不断丰富自定义接口,积累分析后台用户阅读数据,加强内容建设等。成立以来,公众号先后增设“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微站、学院简介、本科招生信息等专业化功能页面;开设“留言墙”、四六级词汇等具有学习功能的栏目;根据活动需要,定期开启“微信墙”、“活动报名”功能等;增设文章评论功能,加强互动交流;增设“留言板”功能,中心人员定期查看留言内容,了解用户的意见建议,答疑解惑,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中心人员根据后台数据,统计推文的阅读人数和次数等信息,分析青年学子的阅读偏好,进一步分析了解公众号内容推送方式的成功与不足,为平台的建设提供定性定量指导。此外,定期发放公众号线上问卷,了解用户主观阅读体验,进一步完善平台的日常管理。
(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打造学生管理团队
随着公众号发展的不断深入,平台管理团队由创设之初的两人(一位指导老师、一位学生)发展成具备采编播半专业化能力的学生传媒中心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借鉴其他优秀高校团委微信平台的发展经验,加强对海洋及传播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他们需要每天关注和分析用户的阅读情况,留意用户留言,根据平台建设需要对推送内容和图文排版方式等进行改进,以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完善平台的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平台通过各类项目的申报,大力拓展发展机会。在学校和学院等各方的支持下,平台开展线上及线下活动,进一步扩大公众号平台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三)“学生特色与工作创新”——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创新了学院学生活动的宣传方式:以双十一为契机,推出了“海洋光棍节”活动,紧跟时尚潮流又不失自身特色;在浙江大学学生节期间,开展微信平台线上抢票活动,提高了海洋学院学生节各项活动的影响力;平台上一直进行签到送礼品活动,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青年学子对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关注度,增强了学院学生工作的实际成效。
四、“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运营成效
(一)增强教育引导的有效性,增强号召力和凝聚力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微信公众号在宣传方向上坚持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宣传形式上,注重方法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在宣传主体上,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构建宣传大格局;在推送内容上,注重即时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等特色,呈现方式集文字、声音、图像和数据等,改变了让受教育者变成接收器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大大激发了受教育者参与学习和讨论、提问和思考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两年来,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质量日益提高,吸引了院内外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已逐渐成为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曾多次入围浙江省院系新媒体风云榜,收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二)宣传好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与舟山校区,激发青年学生投身海洋事业的热情
公众号立足海洋,结合学院特色,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专注于向平台用户讲述海洋故事。几年来,公众号积极宣传海洋学院和舟山校区,传播海洋资讯,不断提高海洋学院及舟山校区在校内外的认可度,增强海洋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同时,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将公众号打造成为以海洋为特色的新媒体平台,让青年学子、普通民众了解海洋、走近海洋,提升了公众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关注度。
五、“浙江大学海洋学院(zjuocean)”运营经验和反思
第一,要不断梳理青年学子的需求和关注点。精确化定位平台发展模式,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比如,直接从其他网站或新媒体转载而来的内容没有原创性的内容阅读量高、吸引力强。只有满足需求的文章,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第二,發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的宣传内容比单纯发布信息的阅读量高、吸引力强。信息发布经过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包装之后,就具有了更强的附着力,并且能够形成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更广大青年学子的宣传引领效果,甚至引发流行。
第三,加深用户的参与和协作。重视阅读者的反馈和体验,加强交流、增加互动,体现用户在使用媒体过程中的存在感,不断提高公众号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如,微信上墙可以让用户自由地发表观点,极大地提高了微信对他们的吸引力。
第四,要注重平台的开发和维护。创新是一个平台得以生存和焕发活力的源泉。微信推送的素材,仅仅依靠搜集和转发远远不够,要让平台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在注重“内容为王”的同时,不断开拓传播渠道,加强对终端和技术的创新开发,提供更多的良好服务,形成公众号所特有的风格,形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王丽.高校学生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与探索研究——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苏护青年”官方学生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传媒论坛,2020,3(01):8-9.
[2]朱应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究——以微信公众号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121-123.
[3]龚家琦,张安梅,安薇.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以北京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建设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9(1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