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GenBank中隐丛赤壳属其他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寄生隐丛赤壳菌的特异性引物ITSP1/ITSP2,片段扩增大小为462bp。利用该引物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可以将寄生隐丛赤壳菌与其他参试菌区分开,检测灵敏度达30pg。而以引物ITS1/ITS4和ITSP1/ITSP2进行的巢氏PCR,
其他文献
摘要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了解稻瘟病菌群体毒性组成是水稻抗病品种合理布局的重要基础。2012-2015年从湖南桃江病圃中不含已知抗瘟基因的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上成功分离出351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温室于水稻5叶期采用离体接种法测定了其对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的毒性,结果表明,病圃中稻瘟病菌以广谱强致病性的菌株为主,病菌对不同抗瘟基因的毒力频率在50.56%~96.67%之间,而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小组在ICU护士在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人工气道、压疮护理、静脉治疗、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营养支持、镇静镇痛、血糖控制等7个专项护理小组,运用案
将基于深度学习的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目标检测方法应用于刑侦图像目标检测中。通过对目标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将小目标与大目标采用不同级别的特征图方式进行融合识别。实验测试结果表明,SSD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小目标在刑侦图像中的检测率,且与Faster R-CNN相比发现,在置信阈度为0.5时,SSD的检测精度接近Faster R-CNN,mAP(Mean A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新课程”教材(新教材),已经使用四五个年头,现在仍谈新课程好像已经很“老土”了,可在实践中,并不是那么回事。已经使用了几年的教师,还是感到“不习惯”;刚刚使用的教师,则认为“拉拉扯扯,摸不着头路”。“新教材”让我欢喜让我忧。 “新教材”遭受冷遇的原因 1.原来的教材容易看到成绩,看到效果;新课程则主要注重通过数学知识的积累形成数学认知的过程,注重
“认识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做你自己”是哲学家奥里欧斯说的。“做真实的你”是莎士比亚说的。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浮躁,要认清自己,脚踏实地地做事。教师更应该静下心来,潜心工作,坚持不懈,找到真实的自己,树立自身形象,把自己经营成学生喜欢、爱戴、敬佩的教师。 现在,社会浮躁,赶潮流之风盛行。教师的教学个性失落殆尽,基本被新课程改革全部同化,并且有点“东施效颦”之感:提
目的探讨步行运动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疲劳症状的效果。方法对33例有疲劳主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步行运动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