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选手不同年龄组别中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体育舞蹈的蓬勃发展,体育舞蹈竞技比赛也随之不断增加,近几年体育舞蹈联合会针对评分系统不断进行改善升级,使裁判在执裁过程中有据可依,进一步提高评判的客观性,也使拉丁舞技术更加标准化,然而面对愈加清晰标准化的技术规定,不同年龄的选手开始出现不同问题,低年龄组别的选手过多的使用艺术表现力,导致舞蹈过于成熟化,技术标准化程度低,高年龄组别的选手则被技术标准化所捆绑,技术标准化程度过高,导致其难以展现自身的舞蹈风格,失去个性化发展,所以不同年龄段的选手,该如何平衡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成为当今选手的重大困惑,该文以不同年龄组别的体育舞蹈选手为研究对象,对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进行浅析。
  关键词:体育舞蹈;技术标准化;竞技
  一、体育舞蹈竞赛发展历史
  最初体育舞蹈竞赛的形成是因为在一战胜利以后,人们对舞厅舞(当时的体育舞蹈还称为舞厅舞)的狂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阶段在英国本土,各种舞蹈社团,职业化的舞蹈公司也纷纷设立,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糅杂,使一些新奇舞步和流行风格不断传入,造成了舞蹈教师的极大困扰,也逐渐使得各流派教师意识到需要有统一的技術标准来推广舞步,消除人们对舞蹈的负面影响,于是,标准舞与拉丁舞的规范动作及技术标准逐一形成,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规范动作与技术标准,各类竞赛相继兴起,由此可见,体育舞蹈竞赛的兴起源于对于舞蹈规范及技术标准化的推广,所以,当时的竞赛是以技术标准化为主要目标,为大力发展体育舞蹈奠定良好基础。
  二、体育舞蹈竞赛现状分析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体育舞蹈由最初的英国伦敦走向了整个欧洲,随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体育舞蹈赛事的选手们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体育舞蹈选手们开始尝试着改变一些技术的标准化,加入一些自己舞蹈风格及艺术元素来丰富自己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规范性,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竞技能力,面对这一发展趋势,自2010年起,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开始针对比赛评分规则进行研发与创新,从最初的2.0版评分系统至2013年新的2.1版评分系统,体育舞蹈联合会2.1评分系统是为体育舞蹈项目更加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竞赛项目的要求,增加体育舞蹈比赛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及透明性,有利于 制裁小组有依据,有标准的进行赛事评判所研发创新的。在2.1评分系统中分为技术质量,动作的音乐诠释,双人配合技巧,编舞与展示四大评分要素,并针对评分要素,运动表现评价标准(对预期运动表现和所要求的运用技术的描述),动作质量描述(对于正确完成技术,动作和表情等的运动表现的质量描述)以及运动表现评价三种计分等级(平均水平6分,良好8分,优秀10分)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在技术质量中又详细地划分了12类技术评分标准,对每一项技术都做出了一般(6分)、良好(8分)、优秀(10分)的评分依据,由此可见,2.1评分系统针对技术标准的评判是十分严格翔实的,并且对于舞蹈艺术特性的展现也制订了评分标准。
  三、体育舞蹈选手不同年龄组别中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
  结合体育舞蹈竞赛发展趋势,我将针对少年组,青年组,A组,与职业组四大组别进行技术标准化与竞技关系的分析研究。
  (一)少年组选手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
  少年组(14岁以下的所有选手),此年龄段技术标准化应是竞技中最看重的评分标准,14岁以下年龄的选手因年龄较小,对于文化,自我认知,舞蹈情感以及以何为美等方面的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所以,对于这部分年龄稚嫩的小选手,竞技中应以技术的标准化为第一准则,规矩地完成自己的组合,使自己的每个出脚,每个舞姿,每个基本节拍力争标准是竞技中获胜的主要因素,所以此阶段技术的标准化在竞技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青年组选手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
  在青年组(16至18岁的选手)中,这部分选手已处于青少年时期,开始有了自己一定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标准,并属于体力最旺盛的时期,技术标准化并不再是竞技比赛中获胜的唯一标准,根据2.1评分系统中评判标准中,表现力,能量,身体表达音乐的能力开始也成为取得好名次的关键,但因还处于青少年时期,文化底蕴还不够浓厚,此时期的选手是以技术标准化为主,在不破坏标准技术的前提下加上能量,表现力,音乐的运用,是获得优异成绩的法宝。
  (三)A组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
  A组可称为竞争最激烈的组别,参加此组别的选手大多为成年人,对于自我认知,文化底蕴,有了自己的想法,清晰自己的目标,且经过十几年的训练年限,对于基本技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所以在此阶段想要在竞技中脱颖而出,需以技术标准为根基,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舞蹈风格,突出自我美感,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性技术,不再按部就班的使用标准技术,但这些变化性技术一定是以标准技术为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化,以此来突出自己的特点,将变化性的技术与艺术表现力相结合,使舞蹈注入自己的灵魂,增添新的艺术源泉,使自己在竞技中脱颖而出,取得好名次。
  (四)职业组技术标准化与竞技的关系
  职业组是一个最特殊的组别,参加职业组比赛的大多数选手之前都以获得过较好的名次,所以在这高手聚集的组别,技术标准成为非常小的得分分值,此组别的选手大多具有良好的标准技术,他们需要展现的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他们不在纠结于是否按照标准技术来进行演绎,他们以是否能演绎出打动人心的,有灵魂,有故事的舞蹈是获胜的关键,在此组别中技术的标准化似乎与竞技成绩无太多绝对关系,他们需在音乐诠释,编舞与展现方便提升自己的竞技能力,从而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成为赢家。然而,技术标准化一定还是他们舞蹈的根基,艺术特性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所以此组别选手夺冠的有可能不是因为技术的标准化有多高,但没有这些标准技术的长年累积的训练,在竞技中仍无法取得优异名次。
  四、结语
  我国体育舞蹈赛事制度在不断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同时竞技难度与舞蹈艺术表现力更加完美结合,技术标准化是竞技的基础,个人艺术表现力是跻身高水平行列的重要条件,选手们一定要以技术标准化为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在进行艺术特性的晕染,增加舞蹈的美感,但针对少年组的选手,应先规矩的完成标准技术,展现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感觉,杜绝过多的加入成熟化的情感艺术,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手们就要开始突破一些技术的标准化,加入艺术特性,不可过多的被技术捆绑。
  参考文献:
  [1]运动舞蹈运动教程编写组.体育舞蹈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2]World Dance Sport Federation.WDSF Competition Rules.
  [3]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C].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4:145–148.
  [4]刘烨.对影响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表现力因素的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李月.竞技性体育舞蹈编排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6]谢湘元.影响高校拉丁舞选手竞技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7]李春文编著.体育舞蹈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8]王雨宁.我国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培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作者简介:于海婷(1997-),女,汉,山东潍坊人,硕士,运动训练。
其他文献
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是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人民警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符合我国改革发展攻坚阶段的客观要求,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愿
目的探究血浆五聚素3(PTX-3)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PTX-3检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体育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得到逐渐提升。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使学生掌握一项或两项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教学的目标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地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对健康中国视域下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新途径
主要分析了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的意义和现有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创新园林工程管理模式方法做了重要论述。
本研究运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评选和研究河源城市十大文化符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河源应从城市形象、客家元素、文化产业等方面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现代篮球比赛的不断完善,新的篮球比赛条件也对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以及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篮球运动可能只是一项偏于耐力的运动,但是新时代的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从战术意识、力量、速度和技巧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体能,篮球教练也在日常训练中为运动员设计了合理有效的训练标准,以此提高运动员的相关能力。只有通过多种措施,不断的提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