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三维颈动脉超声(3D-US)获取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值(GSM),对比分析药物治疗前后斑块GSM的变化,以探讨GSM值在定量评价斑块药物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5-10月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81例共计93枚斑块,治疗前接受颈动脉3D-US、3.0T MRI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检测。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6~12个月后进行3D-US和血脂的随访。共有55例患者共计62枚斑块纳入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8个月。根据治疗前MRI及3D-US的GSM值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等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内、组间血脂和GSM值的变化并分析二者间的关系。
结果①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TC和LDL-C水平明显减低(P<0.05),TG、HDL-C水平无显著变化;治疗后高风险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低风险、中等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风险组和中等风险组GSM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33.87±6.53对27.50±7.82,47.35±5.42对44.56±4.36,P<0.05),而低风险组斑块GSM值升高不显著(63.13±10.41对62.01±10.68,P>0.05);治疗前后各组GSM的差值与治疗前后LDL-C差值呈负相关(r=-0.28,P=0.03)。
结论3D-US所获GSM值可以作为临床评价颈动脉斑块药物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尤其对于中等风险及高风险的颈动脉斑块应用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