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测定灰阶中位数值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三维颈动脉超声(3D-US)获取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值(GSM),对比分析药物治疗前后斑块GSM的变化,以探讨GSM值在定量评价斑块药物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5-10月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81例共计93枚斑块,治疗前接受颈动脉3D-US、3.0T MRI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检测。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6~12个月后进行3D-US和血脂的随访。共有55例患者共计62枚斑块纳入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8个月。根据治疗前MRI及3D-US的GSM值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等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内、组间血脂和GSM值的变化并分析二者间的关系。

结果

①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TC和LDL-C水平明显减低(P<0.05),TG、HDL-C水平无显著变化;治疗后高风险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低风险、中等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风险组和中等风险组GSM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33.87±6.53对27.50±7.82,47.35±5.42对44.56±4.36,P<0.05),而低风险组斑块GSM值升高不显著(63.13±10.41对62.01±10.68,P>0.05);治疗前后各组GSM的差值与治疗前后LDL-C差值呈负相关(r=-0.28,P=0.03)。

结论

3D-US所获GSM值可以作为临床评价颈动脉斑块药物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尤其对于中等风险及高风险的颈动脉斑块应用价值更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梨状肌的扫查技巧及正常与异常梨状肌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为单侧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行超声检查,总结梨状肌的超声扫查技巧并对比分析正常与异常梨状肌轮廓、厚度、肌外膜及内部肌纹理的回声。本研究获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ZSLL-JS-2016-18)。结果以髂骨回声中断为声像图标志可快速、准确地寻找梨状肌;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患侧异常梨状肌轮廓欠清,并且厚于健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后Ⅰ、Ⅱ型内漏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EVAR术后随访患者接受超声造影、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出现内漏、内漏位置、来源、支架型血管及内漏超声造影剂显影时间。分析不同分型内漏的超声造影特点。结果9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接受了超声造影检查,均发现内漏,其中Ⅰ型内漏3例,Ⅱ型6例。6例Ⅱ型内漏超声造影剂显影时间晚于支架型血管9
期刊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CHC)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与肿瘤病理成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0例CHC的临床病理及超声造影资料。结果超声造影表现为周边不规则带状增强13例(32.5%),不均匀增强21例(52.5%),均匀增强6例(15.0%)。病理表现为肝细胞癌(HCC)成分为主16例(40.0%),胆管细胞癌(CC)为主19例(47.5%),HCC与CC比例相近5例(12.5%);其中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腱黄色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黄色瘤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肌腱内黄色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累及范围等信息,腱黄色瘤声像图表现为肌腱内的低回声包块,多位于手足的伸侧或双侧跟腱,呈对称性生长,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腱黄色
目的应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测量颈动脉斑块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探讨SWV与斑块内Ⅰ型/Ⅲ型胶原纤维比值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4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术前行颈动脉斑块VTIQ检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分
期刊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进展期(T≥3)直肠癌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大小、应变比值(SR)、超声造影量化分析参数(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并将新辅助治疗后TRUS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对照。结果①4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灶前后径及SR均较
期刊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诊断胎儿下腔静脉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4例下腔静脉异常胎儿,总结其上腹部横断面、腹部冠状面、下腔静脉长轴切面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并与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例下腔静脉异常胎儿中下腔静脉离断12例,下腔静脉高位汇合2例。12例下腔静脉离断中合并左侧异构9例,内脏反位1例,孤立下腔静脉离断1例;2例下腔静脉高位汇合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