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要善于调适心理变化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1073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人到中年,无论从身体和心理上、社会与家庭地位上都趋于成熟和稳定,同时也是业有所成的时期。但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组织器官等逐渐发生退化,生理功能日益降低,体力消耗由于工作和生活负担的加重而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再增加某些心理压力而又不妥善去处理或正确对待,那么势必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影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例如个人的名誉、地位、工作、待遇、家庭夫妻关系、父母赡养、子女培养或就业以及社会上其它不良现象等。这些因素一旦落到自己身上,就会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波动。当个人问题、家庭矛盾强烈刺激大脑思维,引起七情太过,就能使人生病。正如我国早期养生著作《三元还寿参赞书》所说:“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忿怒则气逆,甚则呕血。”“思虑怵惕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悲哀则伤志,忧愁不解则伤意。”“惊恐忧思,内伤脏腑,气逆于上,则吐血也。”古人的这些养生名言,我们不妨借鉴而防患于未然。
  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情绪的恬静和愉悦,或者说这一辈子从来不忧伤,不发怒,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来转移和调整自己的心境,是能够做到的。因此,对待工作中的失误,就不要因此而焦虑不安,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应该总结教训,在逆境中崛起;对待上下级或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不要因为有点看法或闹点意见就争吵不休;不要抑郁寡欢,沉闷不语,应该坦诚相见,交换思想,以取得他人的帮助和谅解。对待家庭琐碎之事,夫妻间要相互尊重,共同克服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切不可相互指责埋怨,甚至反唇相讥,伤害情感。对待社会待遇不公等问题,要正视现实,不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古代养生家彭祖曾说:“养生之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不劳,神不极,但尔可得千岁。”这段话说明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思想情绪,是养身防病的重要条件之一。
  由此可见,中年人应当正确理解中年期各方面的变化特点,正视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和学习行之有效的健身养生方法,调适自身的心理变化,以促进身体健康。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饮茶应适当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它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适量饮茶能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提神健脑、祛病轻身。但茶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有其固有的禁忌。医学专家告诫我们,只有饮茶适当,才是养身保健的好习惯。所谓适当,一是指茶水浓淡适中,一般用3克茶叶冲泡一杯茶为宜。茶水过浓,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引起贫血;二是控制饮茶数量,以一天8~10杯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宜以清为补:夏季气温高,人体喜凉,应以清补为宜,进食寒凉食物为主,如大麦、小麦、绿豆、百合、黄瓜、菠菜、白菜、豆芽菜、芹菜、水萝卜、竹笋、茄子、荸荠、兔肉、鸭肉、羊肝、牛乳、鸡蛋及新鲜水果;多吃凉拌菜、咸鸭蛋、咸鸡蛋、松花蛋、豆制品、芝麻酱等。  宜补气清暑:夏季极易伤津耗气,气随津脱,从而导致气津两虚,再加上夏季气温炎热,所以容易导致气虚中暑,故在夏季宜补气清暑。补气清暑的食物有:香菇、紫菜、鲜
炎炎夏日,各种茶饮料铺天盖地,红茶、绿茶、乌龙茶、菊花茶,有糖的、无糖的……不过,虽然许多人每天都在喝茶,却不知夏季健康饮茶也有大学问。绿茶苦寒胃寒不宜饮茶讲究四季有别,曾有“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的说法。夏季推荐饮用绿茶,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但对于喜爱选购冰镇茶饮料的消费者,以及女性与胃寒的消费者,建议以乌龙茶为佳。绿茶为不发酵茶,性味苦寒,冰镇后更寒,不适
提出了一种对冒窦B超序列图象进行自动分割的方法。我们综合利用传统的图象分割技术,提出了一套自动提取胃窦初始轮廓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活动轮廓模型,进行边缘轮廓的逼近,从而获得比较精确的胃窦边缘轮廓。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民间认为最消食开胃的办法莫过于食酸吃醋了。酸味是有机酸产生出来的,如醋酸、乳酸、柠檬酸等,食之可促进食欲,有开脾健胃之功,并可提高钙、磷等元素的吸收,增强肝脏功能,对防治一些疾病也有益,尤其是夏季,天气炎热让人们普遍感觉不适,会引起人体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一系列功能失调,吃点酸味食品对健康有利。一般说来,夏季多食酸味食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敛汗祛湿 夏季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如柠檬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李言闻著有《蕲艾传》一卷,相传他处之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所以天下之艾,以蕲州所产为胜。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又有蕲艾、祁艾、医草、艾草之称。艾用于医药,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即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医治。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