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小聪明”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女士最近为4岁的儿子豆豆整天耍小聪明、讲歪理而烦心。豆豆的胃口不好,饭量很小,尤其不爱吃蔬菜。每次吃饭,黄女士都要费尽心思,累得满头大汗。“豆豆,来,吃一口青菜。”“妈妈,我想看动画片。”黄女士刚把电视机打开,豆豆又说:“妈妈,我想喝酸奶。”喝完酸奶,豆豆像是忽然想起来了,“妈妈,我的剪贴作业还没做完呢!”这时候黄女士的耐心已消耗殆尽,冲着豆豆大吼大叫。结果是妈妈筋疲力尽,满腹怨气,儿子豆豆也没吃几口饭,哭得眼泪汪汪。除了吃饭,每天晚上为了让豆豆按时睡觉,黄女士又得和他进行一番“争斗”。豆豆层出不穷的借口让黄女士既无奈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小聪明”: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难免会让他养成耍小聪明的习惯,成为一个狡诈的人,可是批评他,向他发脾气,不仅孩子会伤心,也没有让事情好转的效果。
  其实,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出现豆豆这样的情况,这是通常所说的“第一叛逆期”的延续行为。“第一叛逆期”通常出现在孩子两岁左右,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他们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再长大一些,便会用“不”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反抗情绪。当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时,就开始用耍小聪明的方法迂回地表达自己不合作的态度。这些意味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着心智的不断发展,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父母大可不必为此担忧。
  对父母来说,首先要尊重和包容孩子的小聪明。父母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认为孩子耍小聪明是狡诈的表现。虽然这些小聪明在成人眼中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对孩子来说,是经过思考找出回避不喜欢做的事情的办法,是出于本能的一种选择。如果父母揭穿进而批评孩子的小聪明,孩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孩子会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父母不喜欢。久而久之,孩子不会再耍小聪明,但同时也丧失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女士说,很多时候,根本做不到冷静地面对孩子耍小聪明,比如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父母肯定会很心急,想让孩子乖乖就范,这时该怎么办呢?
  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借口,如果和孩子讲道理或者争论,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采取强制甚至惩罚的办法,还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抗。避免冲突的一个关键原则是,不要长篇大论地讲道理,也不要和孩子争论。很显然,孩子此时提出的借口,只是针对他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为什么不想做,找到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豆豆为什么要耍小聪明不吃饭呢?可能他吃了太多零食,肚子不饿,也可能他不喜欢吃大块的青菜,等等。只有找到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话,孩子就不需要把精力花在和父母斗智斗勇上,而会用于发展自身的需要。
  虽然孩子的小聪明并不是坏事,但仅有小聪明是不够的,父母需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强大的意志力,才能把小聪明转为大智慧,帮助孩子成长。
  既不能揭穿孩子的小聪明,又要坚持原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意志力,这并不矛盾。父母在倾听孩子、对孩子表达爱的基础上,更容易坚持原则。这样,既保护了孩子运用小聪明的积极性,避免亲子冲突,又有利于孩子接受原则,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比如,孩子不愿意关上电视去睡觉,此时,父母应该先强调原则:“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这是咱们早就定下的规矩。”孩子可能会哀求:“妈妈,就这一次,我想知道结果。”“宝贝,你必须得上床睡觉了,要不明天起不了床,去幼儿园迟到了,老师会批评你的。”此时,孩子可能还会找个借口,坚持要看,这时父母要坚决但不要强迫孩子,可以温和地对孩子说:“宝贝,明天你可以接着看,但现在你必须上床睡觉了。妈妈给你讲故事,你想听哪个?”
  父母的做法让孩子知道他的坚持没有意义,同时又没有伤害他的感情,他才会有能力面对内心的冲突,逐渐了解自己真正的感觉和需求,形成明确和正面的自我意识,做到自觉自愿地接受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意志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闫妍】
其他文献
下不为例  河南省内乡县城镇一小分校五(2)班 周士晶  考试时,我坐在椅子上,心“怦怦”直跳,因为昨晚看课外书看得太入迷,我忘了复习。  下午试卷发下来,我一看成绩就傻眼了。傍晚回到家,我悄悄溜进自己的房间。没想到料事如神的妈妈早在我的房间等候多时了。我冒出一身冷汗。我说:“妈,天气预报快开始了,别错过了。”妈妈不吃这一套,直截了当地问:“考试结果怎么样?”我支支吾吾地回答:“61分,请妈妈原谅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站在这里,站在这庄严的国旗下,心情十分激动。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们的生活充满爱的阳光。弯腰绕过低垂的树枝,轻轻扶起摔倒的同学……正是这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才体现出一颗盛满爱与美好的真心。如果有灾难来临,让我们一起承受,一起战胜,一起将温暖传递。我们曾积极为灾区捐款,奉献爱心,在受灾同胞阴暗的心灵天空上投射一缕温暖的阳光
打骂孩子,是中国家长最著名的陋习。但是假如把该陋习的成因简单地归结为“传统”,无疑是找借口,顺带强调自己有理。事实上,习惯于打骂孩子的家长,无一不具备以下三大恶习:懒、贪、愚。这三大恶习恰恰是他们打骂孩子的心理原因,且听我一一分解。    原因1:懒    经常打骂孩子的家长,无一不是懒人。  可能有些家长不同意,认为自己每天辛勤工作,赚取家庭生活必需的开销,回到家还要操持琐碎家务,其中的辛苦,怎
干煸豆角:微波后再炒  ●于仁文  原料:豆角500克,肉馅300克,虾米25克,榨菜末20克,葱末、酱油、姜末、糖、盐、醋、味精、油少许。  步骤:1.豆角除筋,洗净、切好、沥干,虾米泡软剁碎。  2.豆角用微波炉加热1~1.5分钟,取出时豆角和油炸、干煸的效果一样。  3.锅中加少量油,放入葱姜末、肉馅、虾米末、榨菜末炒,最后倒入豆角干煸出香味,并加入酱油、糖、盐、水、味精、醋,继续翻炒至汁干
[摘 要] 词语品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操作中,“换词法”的运用极为普遍,但多数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一换”便“了之”了。换词学习需要紧扣单元语文学习要素,遵循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认知特点,在文本语境中达成品析词语的目的。   [关键词] 词语品析;换词法;语文要素;语境  教学《荷花》(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一文时,因为教材中有“‘挤挤挨挨’‘冒’用得真好”这样一个泡泡提示语,所以把“
全國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王涌天认为,在线教育的主动权不能掌握在资本手中。建议推动将中小学教育专网建设列入国家新基建项目规划,在补齐农村地区网络短板的同时,有效统筹在线教育的监管服务,共同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有力推动教育公平,更好地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摘 要] 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忙碌的生活常常会让我们忘记了体验快乐。快乐似乎很难,离我们很远。事实上,平凡的日子里蕴藏着许多快乐。快乐如空气一样围绕着我们,如水一般滋润着我们,我们只需转变心态,从容面对庸常,便能收获寻常日子里的快乐。我们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的明朗,感受同事的善良,悦纳家人的挚爱。同时,将这份快乐回馈我们所爱的人。生活就是如此简单,快乐就是如此简单。当快乐无须理由,“幸福教师”就此
一、挖掘学校人文地理因素,创建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教育品牌  前锋区得胜小学坐落在得胜场镇之中。得胜场镇,原名“大石场”,因学校矗立着一尊巨大的石头而得名。巨石的由来虽然不得而知,但这尊大石早已被得胜人民视为镇乡之石、得胜学校的镇校之宝。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石”。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对石之神韵赞赏有加,诸多仁人志士对石之精神更是顶礼膜拜。就石头本身来说
我与《校长参考》结缘于2006年,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校长参考》是什么样子,印象已模糊,但我的脑海中却深深地印着她从2006年至今的发展、进步和给我带来的快乐与收获。2006年第1期《校长参考》扉页上朱主任的《承诺》给了我心灵的启迪,让我尝试着动笔总结、反思自己的工作。  尊重是一种力量,好的教育期刊就是对教育的一份尊重。我有自己的信念,我坚决地选择了自己的梦想,即使坎坷、即使困难重重,但我还是走过
女儿八九岁的年龄已经有了自己的美丑观念,但烦恼也因此增多。  夏天来了,本来穿吊带小背心配上小短裙,再扎条漂亮腰带的女儿,看起来也一副可爱小女生的样子,但因为天生脑门大,女儿的前额总靠厚厚一排刘海儿遮盖,天凉快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的还好,可天一热,她就受不了了。奇热难耐的女儿只好把刘海儿扎起来,可这样就原形毕露了,大脑门像个招牌一样。  标志性的“大门楼”,常常惹得小伙伴们取笑。一首专门为女儿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