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qwerty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科目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且知识点琐碎,十分容易记混。但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相似性和互通性,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没必要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迫他们死记硬背,应当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串联相似的历史事件,有计划地开展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自发地深入思考问题,并在关键点上给予指引,保持思考方向不出问题。初中历史内容繁杂,各种重大历史事件令人应接不暇,填鸭式教学已经成为过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思维和方法。本文结合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提出提升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技巧研究。
  1采用启发与点拨教学法
  1.1应用时机
  想要提升课堂效率,就必须保证学生在获取新知时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否则他们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传输,效果不会很好。孔子曾经明确指出过启发教学的使用时机——只有到了学生努力思考无果、十分想弄明白问题始末时才能够去启发他,只有到了学生已经对知识有初步的理解,但无法完整地用言语进行表达时采取点拨他。此外,若是学生不能做到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而是只等着教师讲解,那么就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他。
  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统一度量衡,若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明白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巩固秦始皇的统治,但不明白具体能在哪方面有所助力,那么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讲解,若学生未经思考便请教,则应当先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
  1.2应用技巧
  启发与点拨的使用都十分注重时机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水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着十分精确的了解,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的革命史时,一定会学到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盘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成功的,但它对于当时中国的现状没有起到改善作用,反而使得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带来一场乱世。然而同样是革命,毛主席引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最终取得了胜利,我党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并带领人民走向富强,正是由于历代党员不懈的努力与无私的奉献,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同样是革命,为何一个会失败,而另一个则能够获得成功?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先确保学生已经进行过自主思考,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从他们的答案中推断出学生是否认真、深入探究过,是否已经接近真理,然后确定为他们解惑的时机和方式。应用启发与点拨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所教内容的关键点,知道在什么地方为学生设置问题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要具备从学生发言中获取关键信息、推断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的能力。
  1.3具体实施方法
  1.3.1设疑解惑法
  所谓设疑解惑,指的就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收集他们的答案,判断学生思维方向是否正确,程度是否足够深刻,然后再将正确答案的关键点告诉他们,为他们指明方向,再进行一次深入思考,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时,可提出“为何前者失败而后者成功”的问题,并通过一连串小问题来启发他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参与的阶级、民族、人数是否存在差异?在军队的掌握上是否有所不同?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简单思考中就能逐步发现答案,既不会一次性让他们思考太难的问题从而打消其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让他们不劳而获。
  1.3.2适当精讲
  有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不能靠学生自身进行解决,因此教师除了适当启发和点拨外还要结合精讲法,例如必修二中学习经济体制变化和经济发展趋势时,学生缺乏相关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许多专有名词很难理解,学起来也较为吃力,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选取简单问题,并且要在点拨启发后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讲。
  2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许多时候,学生学习历史时往往会感觉它们离自己很遥远,缺乏真实性,就好比对一个从小衣食无忧的孩子讲述饥荒年代的艰苦生活一般,他们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因此无法体会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因而不能取得较高的课堂效率。采用情境教育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和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最逼真的历史环境,能够使他们获得代入感,更好地了解歷史事件的起因、过程。例如,在学习长平之战时,可能不少学生都会对武安君白起坑杀赵军的行为感到愤慨,批判他的残忍,但如果采用情境教育法,让他们切身体会白起的感受,他们就会明白这数目庞大的俘虏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若不直接杀死,可能会使秦国一败涂地。情境教育法除了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还能提升课堂趣味性,吸引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强大助力。
  总之,授之以鱼只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只能让学生通过大量背诵和记忆的方式获取新知,工作量很大,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还会使学生的兴趣减退,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产生疲倦和反感心理。唯有授之以渔,采用多种教学法提升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才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取最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锡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67.
  [2]叶敬玉.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2):8-9.
  [3]李银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宁夏教育,2017(06):58-59.
  [4]刘汉雄.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7(12):65-66.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我国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智能手机的逐渐普遍,互联网+英语教学也慢慢变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各种基于英语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这些软件具备丰富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高职英语课堂的难题,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网络教学平台对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影响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职业英语(workplace English),即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在許多场合被使用着,所以无论是从学生的高考成绩出发,还是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英语阅读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但是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英语阅读水平提升不起来。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在英语考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学生如果不会做英语阅读,会直接导致英语成绩跌落好几个档次,有句话说“得英语完型、阅读者得天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大意,真正亲近课文,走进课文,体验课文中描述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感受到文章的本质特点,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立足课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文;初中语文;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丰富性人文精神学科,蕴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摘 要:进入到新世纪之后,课程在不断的改革深化,因此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了广泛关注度,同时无论是老师还是相关的教育专家都对其开始进行大量的探究,使其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同时还对整个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当下各大小学院校对语文水平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小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此外还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得每个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读
◆摘 要:由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这些孩子们的情绪与意志力等普遍存在不稳定性特点,这些因素使得他们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造成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需充分利用好课堂导入,密切關注学生们共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具体、形象的导入方法,将低龄学生们的情趣调动起来,使其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与渴望去迎接学习。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具象课堂导入;方法;应用  小学一年级最难教,这些六七岁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