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渗透幼儿生活的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chu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间美术是源于生活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艺术瑰宝,它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意味,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更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教育的今天,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有效地将民族、民间美术引入到幼儿教育之中,让幼儿从小接触,感受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 幼儿教育
  我国传统社会中,孩子们基本是在与民间艺术尤其是民间玩具的亲密接触中成长起来的,从小时候玩的拨浪鼓、小布偶、穿的虎头鞋到长大一些放风筝。而如今的社会,家长们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从小就开始上各种早教班,孩子大一点上幼儿园,一到双休就让孩子忙于参加各种兴趣班:舞蹈、绘画、钢琴等,就算有一些时间玩耍,他们身边围绕的也是芭比娃娃、遥控汽车、变形金刚等电子玩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因此,我们不禁要问,曾经给过去孩子带来无限快乐的泥巴、折纸、剪纸等都已经过时了吗?难道只属于过去的孩子吗?幼儿教师应该把原生态还给幼儿,把生活还给幼儿。那么,如何利用民间美术丰富幼儿的生活呢?我结合实例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立足幼儿的生活,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我国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美术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立足幼儿的生活和知识经验,选择适宜的民间美术活动内容。例如美术活动《印染》,幼儿通过初步理解和学习印染技术,使我们生活中随手可见的餐巾纸变得五彩斑斓,通过活动幼儿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而且了解了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又如美术活动《冰糖葫芦》,活动题材选择于民间,冰糖葫芦是幼儿很熟悉的,教师提供黏土,幼儿在自由玩耍中不仅感知了黏土的特性,趣味性强,易于塑造,还任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创造,通过游戏掌握了捏、团、搓等基本技能。
  二、联系幼儿的生活,运用多元教学手段
  1.在生活情景中感受
  民间美术作品很多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感受作品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们会开展一系列欢庆活动。在元宵节前夕,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会挂起花灯,公园里甚至会举办花灯展,花灯的造型繁多,颜色鲜艳,很能吸引幼儿的眼球。我们开展美术活动《元宵花灯乐》,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花纹、色彩、造型等,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了解色彩的装饰性,图案的对称性等特点,并让幼儿自己制作一盏花灯。我们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于长廊之中,不仅营造了节日氛围,还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
  2.借助多媒体再现生活
  农村幼儿园的民间美术资源不是很丰富,民间美术作品离幼儿的生活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带领幼儿走出去是不现实的,现代多媒体技术正是开阔幼儿眼界的良好途径之一。我们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声音、图片、视频等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和了解。例如美术活动《京剧脸谱》,单靠观察脸谱,幼儿是无法理解其人物特点的,更无法进行创作。我们在网络上搜寻了有关京剧的影像资料,让幼儿欣赏,幼儿在听听、看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了。这比老师单一讲说的效果要好得多。正是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民间美术的欣赏活动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更加充满情趣。
  3.社会资源的利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捏面人等。”我们利用农村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民间老艺人,邀请剪纸老艺人展示卓悦的剪纸技术与艺术,孩子们叹为观止。我们还邀请了捏面人的老爷爷为小朋友表演,在老爷爷灵巧的双手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通过这样将民间老艺人请进来的活动,使幼儿与民间艺术拉近了距离,更丰富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知。这些材料因其具有具象性、熟悉性、丰富性的特点,容易与幼儿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幼儿好奇心、亲切感,让欣赏活动充满浓浓的生活情趣。
  三、融入幼儿的生活,营造艺术的氛围
  幼儿园还注重整体环境的创造,比如我们将幼儿装饰的草帽、簸箕、竹篮、草席、草垫等作品展示在大厅中、悬挂在长廊之中,把美术专用室、民艺工作室进行了精心的布置……不仅凸显浓浓的民间美术氛围,更是幼儿的创作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幼儿自然而然地对民间美术充满了好奇,进一步拓展了欣赏的途径,丰富了幼儿的感受。但是民间美术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关系对幼儿的艺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园举行“青花瓷器”展,展示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的各种青花瓷盘、青花瓷瓶、青花瓷碗等。从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制作材料到作品构思到作品完成,幼儿都亲自参与,并通过家长的指导,不仅有目的地完成了作品,而且获得了有关民间美术形式的审美经验。又如亲子活动日,我们开展了“奇妙的编结”“我们都来学刺绣”等亲子活动,家长们在活动中表现得积极主动,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情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再如每逢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时,我们就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外面参观感受节日氛围,丰富孩子对于民间艺术的认知。
  四、拓展艺术的表现,丰富幼儿的生活感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一踏入幼儿园的民艺工作室,就会感受到浓浓的“民间风味”,活动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随手可得的民间材料,如瓦片、毛线、石头、纸伞、购物袋、各类瓶瓶罐罐,等等。我们将这些材料都投放到活动室,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有的幼儿在用各种材料进行印染;有的幼儿在瓦片上用水粉进行装饰;有的幼儿在把彩色的毛线整齐的绕在啤酒瓶上;有的幼儿在小石头上刻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这一系列活动都深深吸引着幼儿。我们还将已经完成的作品专门设置了展区进行展示,这些作品都是他们亲手创作、引以为豪的成果。
  在中华民资的摇篮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才能引导幼儿从仅仅关注作品到关注生活的世界,懂得如何热爱艺术,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创造更美好的艺术作品,如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陶行知.创造宣言,新华日报,1943(11).
  [3]庄春华.用游戏教幼兒学美术[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其他文献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逐渐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思想与理论、技术与方法均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国内学术界对当代西欧社会党的介绍和研究始于80年代初,当时除译介了部分国外研究成果外,一些学者也做了一些前期性的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张契尼、潘琪昌的《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
摘 要: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司马懿二人形象的相似、相异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二人并非脸谱化的扁平人物,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复杂形象。作者塑造人物时受到了三类读者群,即普通民众、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的影响,另外作者的主观视角也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了笔下的人物。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司马懿;形象;比较  对《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研究批评历来不衰,众说纷纭。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批评其人物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满怀豪情地歌颂祖国的伟大成就,并且决心以更稳健的步伐迈向更灿烂的明天.
2019年4月13日下午,当搭载着倾斜摄影相机的固定翼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勉县卓笔村附近的一处地头,在第一时间检查过数据摄录无误后,无人机航摄团队负责人田超长舒了一口气。对他而言,自此陕西省124个重要典型性地质灾害隐患点、3个地质灾害隐患重点防范县低空航拍任务顺利完成,同时按照既定计划,这批优于0.2米分辨率的航摄影像,很快会被加工制作成大比例尺全要素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地质灾
期刊
随着当前企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化,企业薪酬管理的职能愈加重要。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着重要影响。薪酬管理的有效运行,能直接影响
本世纪初以来,巴尔干半岛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间接或直接同民族主义有关.尽管民族主义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也不是巴尔干特有的现象,但它是20世纪巴尔干历史的一个特点和
摘 要:课堂教学是高校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座位格局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产物,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影响师生双方的教学体验。通过调查了解当前高校课堂的座位格局,探寻其形成原因以及对师生的影响,以这一间接方式反映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体验。  关键词:大学课堂;座位格局;教学体验  一、高校课堂的座位格局  目前,高校课堂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座位现象,即学生集中于教室前排
摘 要:宗教信仰的符号象征和仪式历来被人类学家所关注,并逐渐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宗教信仰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珞巴族的宗教信仰有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不同的地域生态文化环境塑造出不同的信仰形式即礼俗,在信仰的背后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珞巴族;宗教信仰;礼俗  珞巴族作为世居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个人口较少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保留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宗教信仰。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