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年间所铸铜币,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今所介绍的“津”字党徽古布壹分铜币(如图),币直径2.6厘米,重6克。红铜材质,包浆熟旧自然,形制规整,无新仿做旧之嫌。纵观此币,正面中圈内为古布纹饰图案,在古布纹图下端中央,赫然一“津”字,区域性特征跃然于币端,古布图案右左分列“壹分”二字。中圈外,一周圈“ ”纹饰。背面中圈内党徽图饰,党徽上缘从右至左“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字。中圈外,与正面纹饰相同。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正界临民国中、晚期铜元铸币之际。从相关资料得知: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了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元流通呈现着明显的区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元,民国的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如四川、湖北、河南等局部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也发行有自己的铜元,日伪政权则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也发行了伪铜元。因此,这一时期的铜币五花八门,极为混乱。
“津”字党徽古布壹分铜币,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天津造币厂所铸之试品币,此时正值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铸币之际。民国中期后几年,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开始了他们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过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币辅币逐渐被镍币所代替。发行的铜辅币,主要有党徽古布分币等。
“津”字党徽古布壹分铜币,“系平津地区试铸币,未经中央核准,并未正式发行”(钱币鉴赏家华光普先生注释语)。收藏机制币,要十分注重版别、品种,故我每得一品总要仔细观察对比,以期发现新的版式,增添新的藏品,集币之乐莫过于此。因此在集币的时日里,对机制铜币的鉴别和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
光阴荏苒,政权更迭。“津”字党徽古布壹分铜币遗存至今,以其自身的神韵令今日的钱币收藏爱好者魂牵梦绕,垂青不已。此币乃试铸之品,以其独具的区域性风采屹立于钱币园地之中,稀若星凤,存世寥寥,今日难得一睹芳姿,故简介于方家同好,希冀同赏共析!
责编 丁丑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正界临民国中、晚期铜元铸币之际。从相关资料得知: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了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元流通呈现着明显的区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元,民国的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如四川、湖北、河南等局部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也发行有自己的铜元,日伪政权则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也发行了伪铜元。因此,这一时期的铜币五花八门,极为混乱。
“津”字党徽古布壹分铜币,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天津造币厂所铸之试品币,此时正值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铸币之际。民国中期后几年,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开始了他们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过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币辅币逐渐被镍币所代替。发行的铜辅币,主要有党徽古布分币等。
“津”字党徽古布壹分铜币,“系平津地区试铸币,未经中央核准,并未正式发行”(钱币鉴赏家华光普先生注释语)。收藏机制币,要十分注重版别、品种,故我每得一品总要仔细观察对比,以期发现新的版式,增添新的藏品,集币之乐莫过于此。因此在集币的时日里,对机制铜币的鉴别和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
光阴荏苒,政权更迭。“津”字党徽古布壹分铜币遗存至今,以其自身的神韵令今日的钱币收藏爱好者魂牵梦绕,垂青不已。此币乃试铸之品,以其独具的区域性风采屹立于钱币园地之中,稀若星凤,存世寥寥,今日难得一睹芳姿,故简介于方家同好,希冀同赏共析!
责编 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