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升本和高校扩招,全国外语专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青年外语教师加入了高校教师的行列。他们既是高校外语教学的生力军,又是目前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化的一个相对缓慢的群体。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并就如何加快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做一定探讨,提出加强对教育信念的学习和培养,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倡导反思性教学,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
  [关键词]高校 青年外语教师 专业化发展 困境 对策
  [作者简介]蒲仕江(1979- ),男,四川盐亭人,乐山师范学院日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语言、日本翻译。(四川 乐山 614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89-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身处教学实践活动第一线的教师为主体。无论是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还是国内各大高校提出的“质量工程”,都是要通过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不仅在于课堂,更是在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升本热”、大学扩招以及新办高校的出现,外语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上升。势必要扩大师资力量,越来越多的青年外语教师有机会加入高校教师队伍,高校外语教师的年轻化现象和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年外语教师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一个相对缓慢的群体。如何加快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目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概念界定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关注焦点和认知角度出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进行了论述。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佩里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富兰和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是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罗水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期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本文采纳国内学者刘昌本的概念界定,即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
  二、困境分析
  影响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身因素可以说是因人而异,种类繁多。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制约因素。本文着重探讨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困难的自身原因,即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教育信念相对薄弱、主体意识相对不强,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尽管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具备高学历,受过系统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但将专业知识和教学活动有效结合时,常常表现出专业知识面狭窄、教学技能单一等问题;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缺少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不清楚一系列重大举措将对自己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教学技能、教学方法上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对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认识不够,缺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激情,缺乏做学术科研的热情;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不够,主要表现在对高校教师的职责认识不明确,对自身的发展没有深入思考,对所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疏于研究、缺乏必要的认识;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三、加快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注重加强对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育信念的学习和培养。信念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自然及自身持有的认识和理解并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与主体的经验、认知发生共鸣并为主体确认和坚信,进而内化为主体追求的精神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活动的内在驱动。教育信念是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是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心理向导,可以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或借鉴他人而形成,也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形成。一定的教育信念支配着一定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信念一旦形成,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常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信念,这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学习和相关的培训支持。教师教育信念深受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学校经历的影响,要改变教师的教育信念,需要教师对教学组织过程、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及教师本人的教学观念进行深刻思考和总结,需要学校加大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培训和支持力度。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由于入职时间不长,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教育信念还处在摸索和逐步形成阶段,但他们是执行教学实践活动和课程改革任务的主要载体,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应是改进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教育信念。
  2.加强自主学习,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包括相当的社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及娴熟的教学法知识。作为高校青年外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相当水平的社会文化知识,这是教师正常组织教学和自我不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应具备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教师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解决的是有东西可教的问题;最后应具备娴熟的教学法知识解决的是课堂设计、课堂管理、激发学生兴趣等的技术问题。应将上述三方面知识紧密融汇,体现出学科精神和教师个人的人格力量。知识来自于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的学习应该是教师主体与学习资源建立对话关系,教师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读解,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在头脑中建构新知,并且这种建构与教学同构共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本质上强调成长和发展的历程,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只有通过主体建构的学习,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情境的、真实的、问题的学习,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考角度和教学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学习不仅是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复杂教学情境中各要素及其动态关系的深入了解,在不断修订和改编中进行发展和创新。在信息多变的时代,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要时刻汲取新知识、储存新信息,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持续学习,革新自我,才能在教育发展变化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使教学充满活力。   3.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既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指导和调控作用。人的一切社会活动总是受一定主观意识的支配,教师的自我发展也是如此。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只有具备了自我发展的意识,才能将这种意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真正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提升、完善和发展。作为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是促进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需求,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保证。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让教师专业化发展伴随自己职业生涯,成为自觉主动的行动。教师自我要求发展的意识可激发出无可估量的工作潜能和欲求,可让“被动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的主动诉求,并逐步形成教学工作态度和习惯,为进一步专业提升和自我完善奠定基础。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的自我专业化发展意识对自身专业化发展道路起着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使得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并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4.倡导反思性教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和结果进行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和分析的行为。这种对教学反思的行为主要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和途径的专业成长过程。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职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性发展。作为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只有通过对自己实际教学以及学生的反应和理解进行反思,不断建构和重构对教学经验的新解释,才能增进自身对教学全过程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推动教师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在新形势下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学活动反思的目的是让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不断得到改进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和不断完善、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目的是让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名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出色的教育工作者。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只有立足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实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策略、评价机制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不断审视、质疑、分析、修正并完善,才能适时胜任教学任务,专业技能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形成有理有据的教学观点、做出明确的教学决策。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以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和专业技能的成长和升华。
  5.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是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的教育研究源于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并进行教育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才能顺利进行并实现理想的预期目标。新形势下,解决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资源的开发、丰富和拓展越来越依赖于教学研究的进行,依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思考、总结并形成教学理论的科学指导。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只有从事教学活动,不断地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才能立足于实际工作,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创造专业生活品质。高校青年外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创造能力,还应该对未来教育实践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前沿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方法,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权威性和内在魅力。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围绕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教学技能,充实新的知识、观念,始终保持自身知识的先进性、前沿性和权威性,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
  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涉及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庞大体系。就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而言,只有解决了其自身能够发展、愿意发展等认识上的主观问题,唤醒其认识上的觉悟,使其意识到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将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原动力,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转变为自觉行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快速推进,为培养出优秀的、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孟中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7(3).
  [2]赵昌本.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李颖.解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系统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7]刘君源,时俊卿.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多媒体手段、课程特点和创新理念,分析了数据库知识领域的教学手段、特点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大实践环节、使用创新理念和情景模式的教学方法,以进行详细探讨。
铁路工程施工全流程中路基为重点施工内容,其对于铁路的运营安全性将带来明显的影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作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铁路路基施工特点为立足点,提出相
2015年,北京市教委整合央属、市属高校等创新力量启动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至今已有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了该认定。在国家日益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和创
国内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近年来具有发展迅速、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特点,致使其课程建设受到影响,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科学化建设就愈显迫切和关键。文章在比较借鉴国外知名
很多非核能工业已经广泛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他们的生产力,而核电厂收集了大量历史、实时运转和维修数据,本论文提出核电厂"数字双胞胎"集成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教育现代化做出要求。因此,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能够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工作后继续教育有效地衔接,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用工大省,《纲要》为河南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 跨越发展 双师型 双证制
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经过几代人努力,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形成了以农学专业“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红满堂计划、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为国内外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深受国内外社会赞誉。  改革教育观念,营造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  多年来,学院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调查,找出其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 教学现状  [作者简介]梁平安(1980- ),男,河南周口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经济学。(广西 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G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