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中考 释压前行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三;考前减压;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5-0037-03
  【活动理念】
  压力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是个体在面对具有威胁性的情境中,因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而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国内外各种调查显示,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其中学业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源。初三学生除了有学业上的压力,还有面临中考的升学压力。如何应对和释放升学带来的巨大压力,是初三学生迫切需要学会的重要内容。
  具身认知理论指出,人的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心智根植于身体,身体根植于环境,心智、身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团体辅导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工具。通过在团体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设计学生身体上的互动游戏和放松体验,就能够让学生心理层面的压力通过身体的活动而得到释放。与之相应的,学生也能够从活动体验中学会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
  【活動背景】
  本次辅导的开展时间是初三第一学期临近期末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都将自己埋没在繁重的学业中,对成绩格外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高负荷学习,忽视了自身压力的调节,压力和焦虑与日俱增。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可能面临父母的高期望而疲于应对。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合理看待压力,以更好的姿态轻松迎考,成为更好的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把烦恼具体化以及想象力训练觉察到自己的压力状态。
  2.让学生通过盲行活动认识到自己的压力来源于对中考的焦虑,学会立足当下的努力。
  3.让学生通过正念进食葡萄干活动专注当下,学会通过身体的调节降低压力水平。
  【活动准备】
  环境:户外空旷的场地。
  分组:学生提前分好组,每队以8~12 人为最佳,领导者为本校心理教师。考虑到心理教师数量限制,本次活动每队约20人。
  道具:A4白纸每人1张,秒表每组1个,气球每组15个,葡萄干每组1小袋,一次性纸杯每组1个,双面胶每组1卷,水彩笔每组1盒,椅子和纸箱若干当作障碍物,1个便携户外音响,正念葡萄干进食音频(7分钟,可从“正念研习”公众号获取音频)。
  活动时间:90分钟。由于每组人数较多,故活动时长设置较长,以保证学生充分体验和分享。
  【活动对象】
  初三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生命进化论(10分钟)
  活动目的:活跃气氛,放松身体,让学生从活动中意识到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并非一成不变。
  教师开场简单介绍本次团体辅导目的和规则后,让所有学生都蹲下扮演鸡蛋,相互找同伴猜拳,获胜者进化为小鸡,可以站起来但必须弯着腰和腿,跳着前进。之后小鸡和小鸡猜拳,获胜者进化为猩猩,输者退化为鸡蛋。猩猩必须拍着胸脯前进同时腰是弯的。最后猩猩和猩猩猜拳,获胜者进化为人类,直立大摇大摆走路。
  教师提醒学生:赢家要用最短的时间由蛋进化成人,但是进化的方式只能是同级别之间的猜拳。活动持续3~5分钟,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进化的过程和心情,直到多数学生体验小鸡到人类2~3轮的猜拳。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简单采访“赢家”和“输家”,让其分享感受。
  教师总结:在刚刚的活动中,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好不容易进化成了猩猩结果又被打回到了蛋,还有的一直停留在小鸡跳的状态。想必大家的心情是起起伏伏的。不过,这不正像我们的人生吗?从初一到初三,在某次考试中你胜利了,某次考试中你失利了。生活正是这样一条曲折的前行之路,失败和成功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团体转换阶段:烦恼飞一飞(20分钟)
  活动目的:把烦恼具体化,通过身体挤爆气球活动释放心中的压力。
  教师给每人发一张白纸,告诉学生在纸上写上一件开学以来对自己触动最大、让自己最烦恼或最担忧的事情。之后让学生将白纸对折两下放入盒子里,每人随机抽取一张烦恼卡。教师让前后两人一组领取一个气球,一人将气球吹大,一人将两人抽到的烦恼卡放入气球中并扎好。
  教师邀请3~5对两人组上台集体挤破气球,要求两人一组用背部挤破气球,并大声朗读出作者的烦恼,之后将卡放回盒子里。如此进行两到三轮,直到所有学生的气球都挤破。
  教师从学生的烦恼卡当中提炼出大家都比较在乎和担忧的事情,引导大家分享:考不上高中怎么办?如果真的考不上,以后会发生什么呢?中考对我们而言是否意味着人生的终点?中考到底意味着什么?
  教师总结:从大家写的事情当中可以看出来,原来大多数同学都在担忧同样的一件事情:考不上高中怎么办?认为自己考不上高中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但事实并非如此,香港首富李嘉诚就是小学三年级毕业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只是初中毕业。可见,中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它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人生的万般精彩,决不是中考就能决定的。我们要努力,但不要过分恐惧,中考只是我们人生中千千万万座山中的第一座,我们要调整好心态,才能更好地攀登。
  三、团体工作阶段
  (一)主题活动1:盲行(30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黑暗,体验中考的不确定和自己的害怕,学会突破自己,调整心态。
  准备工作:教师让所有学生转身布置前行障碍物(椅子、纸箱、气球碎片及树、篮筐等周边可利用的物体),标记起点和终点,准备好用秒表记录各组盲行成绩。
  教师组织学生两人前后一组,一人戴眼罩前行,一人在其左右,进行两阶段的尝试。第一阶段是一人戴眼罩前行,另一人与其手牵手,可以语音提示。第二阶段是一人戴眼罩前行,另一人在其左右,但不能身体接触,也不能用语音提示,只能说一句话——“不用怕,我在你身后”。教师将每组学生用时以及是否触碰障碍物登记在表上,记录表见表1。
其他文献
士,尤其文士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中最为敏感的人群。他们总是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震荡,因此便较其他阶层的人群走过了更为繁复、更为艰难的心路历程。  袁济喜的《人海孤舟——汉魏六朝士的孤独意识》一书,以汉魏六朝为切面,讨论了这一时期士人所走过的凄寂孤哀的心路:两汉时代,士与帝王之间已丧失了春秋战国时代君臣、师友、同道诸多关系,而仅存单一的君臣关系,甚至如同主仆。这一根本上的
我最初知道陈康先生,是年轻时读他的译著《巴门尼德斯篇》,看到序中他关于信达雅的论述,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他关于做学问方式的说明似懂非懂,只觉重要。后来每年春节去看望汪子嵩先生,常听汪先生谈起他,加上学习他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思考他对一些术语的解读和讨论,对他的生平和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甚至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我想集中谈一谈他的学术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哲学理念,当然,这只是我所理
人类自从有教学活动起,就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总是以实现或达到某种目标而展开的活动,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目标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目标也要相应的进行创新。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目标教学呢?我认为要特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 教学目标的内容从平面到立体    目标教学从开始实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论是教师的备课,教学设
〔摘要〕小豪是一名初二年级的男生,因为性别认同问题引起换座位风波,与班主任沟通不畅,从而导致情绪问题及人际关系紧张。咨询师采取认知行为疗法、空椅子对话技术、自我表露技术等方法,引导小豪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策略,学会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性别认同;初中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8-0049-
在山東省临沂市兰陵县,有个关于铜钱的故事流传至今。  兰陵县曾叫赵镈县,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赵镈。赵镈,陕西省府谷县人,抗战时期任中共鲁南区委书记、鲁南区委党校校长兼鲁南军区政委。1940年初夏,赵镈带队检查工作,行军途中他的军马受惊,跑到路边老百姓的瓜田里,踩坏了两个西瓜。赵镈深感抱歉,从马褡子里摸出两枚铜钱,放到西瓜上作为赔偿。第二天,他又专门找到瓜田的主人赔礼道歉。  1941年10月,国民党
摘要: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学校每年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能力,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部分学校甚至直接选派心理教师担任班主任。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分属两个不同的角色,存在矛盾与冲突,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化解这种冲突,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班主任工作中,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心理周记”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心理班会”共同参与,
十年间,纷至沓来的生命新技术、医疗新奇迹让人眼花缭乱,婴儿可以设计了,基因可以编辑了,大脑可以移植了,病残器官可以3D打印替换了,治疗可以精准(打靶)了,濒死可以冷冻了(来日复活),不病、不老、不死的生命图景似乎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接近……却扰得哲人们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技术的逻辑,从生命哲学与伦理角度质疑生命技术提速的前景,是美妙新世界,还是深渊险壑?弗朗西斯·福山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
摘要:疫情以来,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总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对家人说的话置若罔闻,有时甚至说一句,顶三句……面对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呢?本文提出了四大妙招,供家长参考: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孩子精准的爱;用平和的心态,共同协商“亲子的约定”;用美和爱的眼睛看孩子,多给孩子心灵上的滋养;营造“无声”的家庭环境,发掘孩子成长的力量。  关键词:沉迷手机;亲子沟通;心理需求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教育。课堂组织形式过于严密、封闭,约束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笔者在这里进行了“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    所谓“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
〔关键词〕团体动力学;灵动生成;生命课堂;心理活动课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基于“自我统合”这一概念。“自我统合”也称为“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感”,它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感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是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第五个时期,而这个阶段正是个体进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