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并最终获得长足发展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相应的变式活动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去激发、促进、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
  關键词:深度;探究;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071
  深度学习也称为深层学习。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深层次的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迁移,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生动活泼、主动并且富有个性的。其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是数学教学常用的重要方式。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计算、推理。因此,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基于深度学习,假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使学生能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应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
  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能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度学习。比如:在探究“轴对称的性质(1)”时,基于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想要照镜子看看自己是否漂亮。请同学们辨别一下,每一幅图片中的右半部分是这四种图形在镜子中的影子吗?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教师先不做评价,等归纳出轴对称的性质后再让学生作出评价。这样的情境首先唤起了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美好感受,也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辨别、思考。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轴对称的相关性质后,最初的问题也就有了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在欣赏中感受数学,在活动中品味数学,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被充分激发。
  二、设计形式多样的变式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变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事物不变的本质的过程。通过变式,教师可以多角度、深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笔者在执教“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时,设计了如下变式活动:
  例: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BO、DO的中点。证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将例题中“点E、F分别是BO、DO的中点”改为“点E、F在对角线BD上,且BE=DF”(如图)。
  变式2:将变式1中“点E、F在对角线BD上”改为“点E、F分别在对角线BD的反向延长线、延长线上”(图略)。
  变式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G、H分别是OB、OD、OA、OC的中点。证明: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图略)。
  变式4:将变式3中“点E、F、G、H分别是OB、OD、OA、OC的中点”改为“点E、F、G、H分别是OB、OD、OA、OC上的点,且AG=CH,BE=DF”(图略)。
  变式5:将变式4中“点E、F、G、H分别是OB、OD、OA、OC上的点”改为“点E、F分别是对角线BD的反向延长线和延长线上的点,点G、H分别是对角线AC的反向延长线和延长线上的点”(图略)。
  整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将例题中的某些条件进行改动,并利用几何画板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动态演示。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亲身感悟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思想和方法,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和形成正确的思考与实践的经验。
  三、利用课堂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提升学生深度学习
  教学活动不能按照教师的预设开展时,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灵活加以选择。有时甚至需要教师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教学流程。比如,笔者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第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只学过利用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求证,就预设从定义加以证明。可是在创设完把碎玻璃补全的情境后,有学生提出“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法,而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于是笔者将错就错,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修正,然后再去论证“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教师根据课堂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准确捕捉并巧妙加以运用,使学生对这一判别方法有更深的认识,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数学能力的培养。
  深度学习,贵在参与,重在思考,妙在引领。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能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从多个角度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习惯。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200)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导图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且深受教师们的喜爱,究其原因在于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初中历史学科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教学可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供历史教师教学时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
摘要:本文从明确区域比较内容、掌握区域比较方法、总结区域比较结论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对区域比较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比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108-1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区域比较能力是提升区域认知能力、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选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综合思维的概念,以此确立研究基点;然后简述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的重要性,以此展示研究价值;最后详细论述如何借助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将综合思维科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041  综合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地审视、分析、研究某一认知对象,然后
摘要:历史教学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这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生学习历史而言,应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统编教材双线组织单元内容,构建了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语文学习目标体系。本文旨在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进行分析,用整体性、结构性的思维进行单元教学解读,读出本单元散文之间的“异”与“同”;教学实施中,教师要设计进阶式语文活动,在活动中读出散文内的“风景”与“情愫”,逐步实现“要素”向“能力”的转化。  关键词:编写意图;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獻标识码:
临床新用途  ◆ 治疗体表慢性溃疡  用法:在撒布葡萄糖粉前,先将创面周围皮肤消毒,再用4∶1O00O过氧乙酸溶液冲洗创面,清除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然后,取经消毒的葡萄糖粉适量,撒布于创面后包扎,隔日换药1次。  效果:采用葡萄糖治疗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一般换药3~8次即可获得治愈。  ◆ 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  用法:先对溃疡疮面进行冲洗、消毒,然后以葡萄糖粉均匀涂撒于创面上包扎;若为窦道或漏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出现明显转变,多种先进教学方法被应用到实践教学工作中。其中,备受教师青睐的就是微课教学法,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摘要:专业实训是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一定的实训知识,尽可能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这也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不仅如此,专业实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将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在专业实训过程中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专业实训课
摘要:本文就“互动参与式”课堂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互动参与式”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具体如下: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参与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保证学生的探究质量;要合理的划分小组,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师生互动;可以丰富探究形式,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要注重总结反思,使学生在这一环节弥补不足,发现
摘要:在如今的教学体系下,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初始阶段,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教学模式也单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主要表现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形式过于僵硬,同学们接收到的知识也是片面的。物理学科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更是传达物理观念、科学态度、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方式。由此看出,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