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让诏文课堂更添魅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v_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而小学德育教育,是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具有真、善、美的人。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中,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切入点,抓住时机,多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会呈现出别样的魅力,我们的学生也会真正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记得,我曾经上过一篇叫《去年的树》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一一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它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但最扣人心弦,值得反思的是,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树呢?昔日的好朋友变成了灯火,令人神伤,如何让树永远成为鸟的朋友呢?孩子们给了我答案:要保护树木,不随意毁坏树林,让树木永远是鸟儿温暖的家,让每一棵树永远成为小鸟最好的朋友!
  这篇课文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而且给孩子们上了最宝贵的一课,那就是要信守诺言。如今这个世界,诚信教育对我们的孩子们而言,是何等的重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思想也悄悄地播撒到了孩子们的心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再也不是简单地教文识字,而是因德育教育的渗透而显现别样的魅力!
  一节再普通不过的语文课,都能将德育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孩子们的心中,像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
  如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这篇课文,小姑娘孝敬妈妈,关爱别人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了孩子们,这给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孩子們以人性的教育;s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跟时间赛跑》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珍惜时间,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好好学习,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s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张衡》《捞铁牛》《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几篇课文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孩子们:只有关于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实践,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德育教育,无形之中让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不能过多地渗透德育,否则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文本的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文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这样才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不仅教会孩子学文,更教会孩子做^,“人文结合”方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其他文献
诗歌语言大量利用意象,还有比兴、象征、双关等,与日常话语看起来确实不一样,以至于我们要感叹诗人到底与我们是不是同一种人类了。但我们要说的是诗人的确不是来自火星,诗人与我们的思维规律是共通的。比兴、象征等本质上都属于人类思维规律的一种,它就是隐喻。隐喻不仅存在于诗歌中,也存在于日常话语中。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对基本的隐喻有所了解,会说话,能认字就可能读懂诗歌。下面用汉语中与“道路”相关的隐喻来说明我们
在当今诸多的语文课注重表面热闹,声光电样样俱全、说学唱式式照搬,忽视文本解读,轻慢语文素养,甚至连起码的陈述性知识要求都达不到的背景下,抓住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说句实话,我是有点担心,也觉得无从下手。  于是,我想到了“入境、悟神、创生”的教学模式。能否以此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感悟和掌握。  
前不久,高三复习课上,学生做了一篇名为《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的论述类文章阅读题。文章结尾处写到:“今天部分国人存在不尊重契约的现象。”这让我感慨良多。虽然文章旁征博引论述了中国人不缺乏契约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又如何呢?背信弃义的事件屡屡发生。中国的历史传统中不乏的契约因素,但离契约文明还很远。而恰恰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到来,缺乏契约的传统被凸显,诚信危机随之而来。于我而言,感受最深
一、合作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首先在美国兴起,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十年里取得相对较大的发展,这种教学理论和策略是有一定的创意和实效的,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或群体在某一活动中,为完成某一任务而建立起的相互之间的互助合作人际关系。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具有目标
作品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展现,透过文学表象,可以窥见作者的性格特征。下面就几首诗词展开分析,从作品来看人品,同时引领学生用此方法去分析古代诗词及其作者,用作者与作品互相印证。  一、大气豪迈的诗词必是有雄才大略之人的作品  大气之人,其眼界是开阔的,其志向是宏远的,其气势是豪迈的。在他的行为做事上,往往大气磅礴,气势恢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现代教学媒体给传统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模式为作文教学服务,使作文教学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对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与尝试非常必要。  一、Web同步教学模式的运用  1.web同步教学模式的特点  Web同步教学模式主要以Web即网页为作文教学环境。网页是一种基
教学的本真是什么?教育应该富有一种文化影响力,不仅能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能影响学生的明天。也就是说,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现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在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真正关注到了教学的本真。核心素养内涵非常丰富,本人特别关注到其中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方面,联想到现在作文教学中为了高分而墨守成规的僵化教学,在此以记叙文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写作时常常抱怨没有什么可写,不知写什么,于是胡编乱造、百度抄袭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老师当务之急是要教他们如何选材。有人说自由写作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但自由并不是放任,必须加强作文写作指导。现就自由写作之——选材,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选材要积极向上,贴近生活  所选材料应积极向上,有生活气息。如打球、骑车、游泳、登山运动类的;看书、下棋、学琴学习类的;邻里之间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透过“纸上的话”看到“纸的背面”的过程,只有在课文的美点、细节、矛盾、留白等关键处不断咂摸、品味,才能让“纸的背面”凸显出来;也只有这样的反复咀嚼、揣摩,才能发现自我精神的倒影,品出语文的味道。  一、于美妙处驻足,品出字里行间的芬芳味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课堂教学成功、有效。  怎样用一个标准去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我认为判断的标准是:教学后学生能理解课本内容,能掌握知识要点,并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要想学的有效,就要教的有效,这就离不开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了。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