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歼敌 被动中求主动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民军队中有这样一支部队,其经历极为独特。这支部队原属军阀张作霖的东北军,后来跟随张学良“东北易帜”成为国民党军,在抗战时期则发动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进入东北,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一部分,后与其他部队合编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的一个师,即38军114师。该师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侦察部队赴滇轮战行动,创造了诸多典型战例。在1947年东北解放战争的秋季攻势中,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9团(即后来的38军114师342团)进行的白龙驹山战斗就是其中一例——
  白龙驹山战斗全过程
  1947年秋季,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当时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之前还使用过“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称,后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经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开始向国民党军发动大规模攻势——1947年9月14日的秋季攻势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展开的。经过前两个阶段作战,我军歼敌3.4万余人,随即转向敌兵力比较薄弱的长春和吉林地区作战。为了调动四平地区之敌北上增援,以达到在运动中歼敌的目的,我军开始围攻长春和吉林。国民党军果然开始从四平地区北上增援,其新1军于11月1日夜开始以200辆汽车往返运输北进。据此,我军除留下少数部队继续佯攻吉林市外,将主力西调准备歼灭新1军主力。11月2日晨,新1军进抵陶家屯一线,其先头部队暂编56师遭到我军独立第2师的阻击,被歼1个营。此时,新1军发现我军主力集中形势不妙,转而准备取道白龙驹山逃往长春市。白龙驹山战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1纵3师奉命向范家屯以北急进,准备堵住敌军去路,为主力部队围歼敌军创造条件。11月3日3时许,该师先头9团进至范家屯以北、八大泉眼地区时与敌突然遭遇。9团先头8连当即发起攻击,将敌军的1个重机枪连击溃,缴获2挺重机枪。随后,8连就地展开修筑工事准备阻击后续之敌。9团其他部队听到枪声后,立即沿公路展开,准备抢占公路旁的制高点——白龙驹山。白龙驹山海拔不到100m,有4个小山包,东南侧山腰上有一座大庙——白龙驹庙(暂56师占据白龙驹山后,将团指挥所设置于庙内),其东西侧都是沼泽地,公路从其山脚下通过,其位置可以控制新1军逃往长春的公路,因此成为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9团指挥员通过先头审讯得知当面之敌是新1军暂56师后,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团长王乾元、政委张致善和副团长孙洪道凑在一起研究怎么打。首先,这个暂56师对于我军来说很陌生。新1军作为东北国民党军的主力之一,其编成情况9团指挥员是清楚的,但这个暂56师却不在以前我军掌握的新1军序列之内。实际上,当时主事东北的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陈诚上任后就大肆扩编部队。他将原有的主力军中的主力师调出1~2个,以此为基础扩编为新的军,然后将地方部队改编为正规师编入主力军,以弥补调出的主力师的空缺。暂56师就是这样以地方部队改编后编入新1军的,当然该师的战斗力要比新1军原有部队差得多。不过这一情况我军基层指挥员并不特别清楚,因此感到有些困惑。
  其次,新1军是国民党军进入东北与我军作战的“急先锋”,与我军多次交战,我方都未讨到大的便宜。因此,我军面对新1军和同样精锐的新6军时要更慎重一些。
  当然,这个部队的前身伪满“铁石部队”是一支战斗力很差的部队,多次被我军打击过。团长王乾元认为如果是新1军的主力部队,我们1个团打他1个团就有困难,但要是“铁石部队”就没有问题。副团长孙洪道表示不管是什么部队都得打,政委张政善也同意这一意见,认为后面还有我方的后续部队,绝不能让敌人逃到长春。取得一致意见后,团长王乾元下令孙洪道带2营分割敌人,并以4连迅速抢占白龙驹山堵住敌人,掩护团主力展开,3营就地展开,1营则赶到白龙驹山以北截其退路。同时,9团将相关情况向师指挥部报告。得知情况后,3师师长彭景文命令9团占领白龙驹山,切断敌退路;7团向大屯、双山子攻击,协助9团作战;8团1个营则向范家屯搜索前进,掩护师主力的侧翼安全。
  当4连到达白龙驹山时,发现敌人已经抢先一步占领该地。4连随即发起攻击,攻占了白龙驹庙东侧的一个小高地,固守下来。
  拂晓时分,副团长孙洪道和2营营长以为4连已经控制了白龙驹山,就带5连2个排和机枪连1个排到白龙驹山增援4连。经过白龙驹庙时,我军和白龙驹庙守敌都误认为对方是己方部队,因此副团长孙洪道带部队顺利通过。当前进到白龙驹庙和白龙驹山主峰中间地带时,我方发现主峰山头有人活动,就派通信员前往联络。实际上,白龙驹山绝大部分阵地仍控制在敌人手中,通信员上去后就被敌人抓住。敌人随即向山腰上的我军开枪射击。
  此时,白龙驹庙内敌人也回过味来,派出2个排向我军发动攻击。5连在副团长孙洪道指挥下,迅速展开火力组织抵抗,将白龙驹庙出来的敌人击退。接着,主峰守敌出动2个连兵力向我5连攻击,使我军陷入前后受敌的危险境地。
  危急时刻,我2营教导员姜延生带5连1排和机枪连1个排赶来增援,封锁住被击退的白龙驹庙进攻之敌的退路。该敌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进行拼死顽抗。见到己方增援到来,5连组织2排和3排抗击主峰来犯之敌。当敌人进至40m距离时,5连突然开火以密集的手榴弹将其击退。与此同时,4连和6连分别从东侧和西南侧向白龙驹山发起攻击,虽然因地形不利而攻击受阻,却牵制住敌兵力和火力,减轻了5连所受到的侧翼威胁。
  这样一来,控制白龙驹庙和白龙驹山主峰之间小山头的我5连就成了敌军的“肉中刺”,将敌人的整个防御态势分割为两半。敌军急于拔掉这根“刺”,于7时30分再次集中兵力火力向5连攻击。5连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顽强坚持战斗,连续击退敌人进攻。
  激战一小时后,该连弹药告急,而敌人又以2个连发动进攻。副团长孙洪道多处负伤后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鼓舞了5连战士们的斗志。5连在敌军接近阵地后,端起刺刀与敌展开肉搏战,再次将敌击退。但2营教导员牺牲,5连的指挥员也多数牺牲,其中一个排伤亡过半,只剩十几人仍死守不退。   9时30分,9团1营和3营在团部的统一指挥下加入战斗。1营攻击白龙驹山西侧高地时,遭到敌1个多连兵力阻击。1营2连在火力掩护下一举突破,1连和3连则从两侧迂回包围,将该敌全部歼灭,随后1营继续向东发展进攻。
  3营占领白龙驹山东北侧一线后向白龙驹庙攻击,但遭到守敌猛烈火力封锁。7连3排利用地形掩护接近白龙驹庙,并向庙内投掷手榴弹,趁敌混乱一举突入庙内。趁此机会,7连与4连配合作战,在8连和9连的跟进支援下也进入了白龙驹庙。4连一个战斗小组冲入庙内后,将敌团长关瑞玺俘虏。庙内剩余守敌企图从西门逃往西北高地,被我5连截住歼灭。
  接着,3营继续向西北进攻,与1营和2营一起攻击仍在敌军控制下的主峰阵地。配合9团战斗的7团1营也攻占了白龙驹山北侧高地,有力支援了9团的战斗。守敌在团部被歼灭失去指挥后又遭到我军四面围攻,终于丧失斗志纷纷缴枪投降。
  10时30分,战斗全部结束。我9团在其他2个团的配合下全歼敌暂56师1团,共歼敌2000余人,其中俘敌团长、副团长以下1456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战后,5连1排被评为“白龙驹山战斗英雄排”,8连9班被评为“白龙驹山战斗英雄班”。可惜的是,由于暂56师吸引了我军注意力以及正面阻击部队截击动作迟缓,致使新1军主力在我1纵和2纵主力到达之前就逃入长春,使我军丧失了歼灭援敌的机会。
  战斗结束后,9团团长王乾元前往白龙驹庙查看战场。当他看到被俘的敌团长关瑞玺时,两个人都愣住了,原来他们两人都是原东北军张学良的部下,而且在东北讲武堂学习时是同窗好友。毕业后,王乾元随东北军入关,后来参加东北军111师的起义加入八路军。而关瑞玺的部队留在了东北。东北沦陷后,他随部队投降日寇,成为伪满“铁石部队”的军官。东北光复后,关的部队又接受国民党军改编,当上暂56师1团团长。没想到东北一别十几年,两人竟在此时此地意外相遇,真有些造化弄人的味道。
  战斗经验分析
  白龙驹山战斗是3师成立以来到当时为止,单独歼敌最多的一次,全歼敌一个整团。此次战斗对于一支由国民党军起义过来的新部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该师后来参加解放战争等更大规模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这次战斗的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部队积极求战的主动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国民党军的一般表现来看,其积极求战的精神较差,在作战中表现相当消极保守。1纵3师作为一支以起义部队为班底组建起来的部队,必然存在一些原来国民党军的影子。然而,在白龙驹山战斗中,该师却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积极求战精神。9团8连在前进中突然与敌遭遇,立刻发起攻击将当面之敌击溃,通过审讯俘虏迅速掌握了该敌番号等情况。团领导得知当面之敌是“大名鼎鼎”的新1军后,经过短暂的研究就决定立即发起攻击。3师首长得到报告后,也迅速组织部队向白龙驹山方向攻击,以另外2个团支援和配合9团战斗。这种主动求战的精神,成为迅速歼敌取胜的重要原因。
  如果当时3师和9团稍有犹豫,暂56师就会全部夺路逃往长春,从而丧失歼敌机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就有“向枪响的方向前进”的传统,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求战的精神。3师具备了这种精神,也就意味着其战斗作风已融入了解放军部队。
  需要注意的是,积极求战也要考虑到己方的实际情况。如果明摆着打不赢或者肯定要打成僵持状态,己方又没有可以投入的后备力量,那么就不能盲目地主动寻战,否则可能陷入被动局面。此战中,9团和3师之所以敢于以1个团向处于防御状态的敌军1个团发起攻击(一般情况下,攻方要达到对守方5倍以上的兵力火力优势才能发起攻击,当然,这一比例是要考虑到双方装备水平、技战素质之间的差距的,3倍的优势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正是由于我军后续部队还有2个团可以在短时间内投入战斗这一有利条件。
  其次,在遭遇战中正确执行先敌展开、先敌开火的原则,并在战斗开始后边侦察敌情边组织战斗
  白龙驹山战斗带有遭遇战性质,双方都是在行军中接触后展开战斗行动的。9团先头8连在行军中因夜暗曾与敌暂56师部队隔着一段距离在平行的道路上并排行军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人听出敌方队列内有马蹄声,才搞清楚对方是敌人(因为我军先头部队内并没有马匹)。8连9班趁敌未发现我方身份时,迅速展开向敌接近。敌军夜暗中难以辨别来人身份。就在双方都用手电筒向对方照明时,9班即突然开火,一下子就将敌军的1个重机枪连击溃。
  遭遇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抢占先机,否则就会陷入被动局面。应该说,8连的大胆行动为整个战斗开了一个好头。
  遭遇战的另一个特点是要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开始战斗。遭遇战发生突然,不可能像有准备的战斗那样侦察好敌情再开始战斗,因此需要部队就现有掌握的敌情迅速投入战斗,然后边侦察边调整部署。9团与敌遭遇并发现白龙驹山被敌占领后,并没有停下来组织详细的侦察,而是判断敌立足未稳立即按照现有态势投入战斗。3营就地展开,准备从白龙驹山东北发动攻击;1营从西侧迂回,准备从该方向发起进攻;2营则从白龙驹山南侧发动攻击。这一部署着眼于利用敌立足未稳的有利时机,迅速发起攻击,在战斗中逐渐完善攻击部署。
  事实证明,这一部署是正确的。当时,暂56师1团也是刚刚到达山上不久,正在抢修工事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然,如果敌人已经占领阵地一段时间,建立起了完整的防御体系,那么就不能按照遭遇战的原则组织战斗了,而需要认真组织侦察,做好准备后再发起攻击。
  第三,从被动中求得主动,利用误入敌阵地内部的5连达成分割敌防御体系的目的
  遭遇战中除了先敌展开、先敌开火的原则外,还有一条非常重要,这就是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从自龙驹山地区的地形来看,白龙驹山无疑是这一地区之内最重要的地区。一方面,白龙驹山属于这一地区内的制高点,抢占后容易坚守;另一方面,白龙驹山能够俯瞰通往长春的公路,是敌军逃往长春和我军切断其退路的关键点。   由于敌军行动比较迅速,白龙驹山被暂56师1团抢先占领。从这一点来看,我军陷入了被动之中。然而,9团指挥员发现敌人已经占领白龙驹山后,分析认为敌军占领的时间不长,立足未稳,可以实施强攻将白龙驹山夺回。这一决定将使得我军从被动中求得主动。
  此时,因误认为白龙驹山已被4连控制的孙洪道副团长带领的5连却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敌军阵地内部,在通讯员被敌军抓获后迅速抢占了白龙驹庙和主峰之间的一个小高地。这样,5连就意外地获得了一种有利态势:他们已经处在敌军阵地中可以分割其整个防御体系的位置。
  这种有利态势所带来的危险性也是很明显的,由于身处敌阵地内部,因此随时都会遭到敌军的前后夹击。孙洪道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但他组织部队顽强抗击来自两个方向的敌军的攻击。在2营教导员带领的增援部队支援下坚守阵地数个小时,在弹药几乎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依靠白刃格斗将敌多次进攻击退,牢牢守住了阵地,坚持到大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刻,成为我军迅速取得战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正确运用一点两面战术和三三制原则
  我军进入东北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处于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历史转折期。当时,我军部队即使是那些老部队也都是刚刚由分散各地的带有游击队性质的部队编组起来的,其战术运用和指挥员的指挥水平明显不适应正规战的要求。
  我军进入东北初期,尤其是与国民党军美械装备部队作战时暴露出很大的问题,严重的损失促使指挥东北军的林彪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林在仔细考察了部队现状和作战情况后,提出了著名的“六条战术原则”,即一点两面战术、四快一慢战术、三猛战术、四组一队战术、三三制原则和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战术。其中,一点两面战术和三三制原则在白龙驹山战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点两面战术中的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于攻击点上,不能在攻击中平分兵力;两面就是要在攻击中至少对敌形成两个方向的攻击,兵力够用时要三面甚至四面包抄敌人。9团在对白龙驹山的攻击中,由2营负责从南面攻击,其他2个营则从东西两侧迂回攻击,对守敌形成三面攻击的态势,顺利全歼了守敌。1营在攻击白龙驹山西侧高地时,同样采用了这样的战术方式,以2连正面突破,另外2个连两侧迂回,全歼了当面守敌。
  三三制原则是针对我军进入东北初期以密集队形向美械装备国民党军攻击而遭到很大伤亡的情况制定的。三三制原则就是在一个班内分成3个战斗小组,每组3~4人,由班长、副班长或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任组长,灵活采用前三角,后三角,左三角、右三角等疏开队形相互支援的战术,以避免队形拥挤造成重大伤亡。9团部队在战斗中广泛采取三三制原则,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敌军团长就是由突入白龙驹庙的4连一个战斗小组俘获的。
  胜利中暴露的问题
  白龙驹山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部队组织作战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教训是各部队之间通信联络组织较差,上级对下级作战态势掌握不够。如4连奉命抢占白龙驹山,发现敌军已控制该山并攻击受阻后,未能及时向营、团两级报告情况,致使孙洪道率领的5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孤军深入险地,若不是及时抢占一个小山头并进行顽强抵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当时部队的通信装备来看,不可能具备无线电通信手段,遭遇战中也难以利用有线通信设备。因此,当时4连应该派通讯员向营或团报告战况,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而作为上级的2营和9团也应该派人及时了解各连进展情况。这一点我方做得很不够,险些酿成大祸。
  编辑/郑双雁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食品专业人才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聚焦“三农”问题的背景下,以辽宁大学啖食果蔬脆团队为案例,从教学、科研、实践、运营和网络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食品专业双创人才和助力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食品专业;“三农”问题;啖食果蔬脆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
我们经常会看见或参加这样的教研盛会:  几百甚至上千教师齐聚一堂,观摩几节课,听专家点评或者讲座,有时还会有参加活动的教师和授课教师以及专家互动。  这样的教研活动,看上去,很美。  至于活动是否受教师欢迎?无人知晓。  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初衷就在于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力,如果服务的对象——教师,对活动不感兴趣,或者说活动不能解决他们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个活动,就失
背越式跳高不仅代表了最先进的跳高技术,而且以其独特的过杆姿势展示了人体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那么,教师在教学背越式跳高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注意示范的准确性  在背越式跳高的初步教学中,教师完整而准确的示范,能最直观地给学生建立技术动作表象,确立学生的学习方向。如果教师示范动作错误,学生就会跟着犯错,这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准确的示范,在跳高技术教学中,有着非
TS12霰弹枪是以色列IWI美国分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3弹仓供弹式霰弹枪。该枪最大特点是供弹具由一体式的3个弹仓管组成,3个弹仓管为“品”字形排列,手动旋转弹仓,将其中一个弹仓管置于枪管正下方,即由此弹倉管供弹。该枪可发射18.4mm口径70mm和76mm两种长度的12号霰弹,弹仓总容弹量分别为12发和15发。弹仓置于枪管下方时,3个弹仓管尾部均伸入机匣中,从机匣左右两侧均可向弹仓装弹或卸弹,将枪弹
辽宁 张泾哲  薛明  山东 齐勇  张莹  朱琳芬  四川 刘立  吴翠霞  马雯  山西 孙效禹  苏毅  河南 李娜  劉艳君  杨惜蕾  北京 陈丽怡  杜宜俊  周羽洁  河北 胡晓宇  罗秋月  江苏 王未一  李娟  重庆 张军  段婉君  河北 张磊  孙小清  吉林 周孝祥  范琳琳  陕西 任煜玮  刘静  毛勇洁  江西 潘平  黄静  黑龙江 张丽娜  杨胜勇  内蒙古 冯
FDM公司,全称前进防御弹药公司(Forward Defense Munitions, Co.),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全新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有了这种“伪无壳弹步枪”的概念和相关技术后,专门成立该公司来生产销售这种武器。  FDM公司的官方网站主页上宣称,公司的目标是开发高性能的轻武器,这种武器要消除传统自动武器的痼疾:卡壳和过热。因此,公司抛弃了现行成熟的枪械设计,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原
手动保险位于枪机后部上方,此时为射击状态,红点露出枪管口部加工有螺纹,可安装消声器,不装消声器时可拧上螺纹保护帽  狙击手的狙击水平除了与射手的射击天赋、稳定的心态有关外,还得依靠大量的实弹训练,而通常用于狙击的7.62mm NATO弹及0.338英寸拉普阿弹价格较贵,拿来训练成本确实太高。0.22 LR弹价格便宜,非常适宜用来训练。CZ美国分公司便设计了一款外观及操作方式与狙击步枪相似、发射0.
JARD力推新作  坐落在美国艾荷华州的JARD公司规模不大,以制造各种不同类型的M4卡宾枪为主。JARD公司之前曾推出过基于M4卡宾枪的J16卡宾枪,与其他M4系卡宾枪不同的是,其护手截面为不规则的八边形,外观看上去上窄下宽,比较有个性。不过,该卡宾枪反响一般。JARD公司经过调研发现,M4系卡宾枪市场竞争激烈,没有独到的设计很难立足。为此,公司便另辟蹊径,采用之前推出的J16卡宾枪的护手样式,
“和谐·灵动”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定教,整体优化。《水和水蒸气》的教学是怎样凸显这种理念的呢?  “和谐”,一是指生命论意义上的和谐。科学课中,主要体现在要充分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导入新课时,教师根据课前调查,确定了学习任务:一是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用湿抹布擦黑板的情景;二是仔细观察湿抹布中的水迹慢慢变干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三是根据观察
《青蛙和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篇故事性强又具有丰富内涵的课文。这篇来源于流传久远的非洲同名民间故事的文章选材新颖、寓意深刻、生动有趣,让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就蕴含著情理与法理、自然法则和道德情感的矛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对教材编写者指导方向的不同揣摩会导致教学方法的多样。  一、封闭式结尾的常规处理  教材《青蛙和蛇》的结尾是小蛇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