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101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所以教会学生化学概念并会理解和应用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关键词:化学概念 理解应用 直观教学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每一个字、词、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在每个课题中几乎都会出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还不了解,而化学概念又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所以教会学生化学概念并会理解和应用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正在让学生学会、学透、并会用化学概念解释问题和现象哪?我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点方法:
  一、解读字、词法
  化学概念的每一字、词,都有它的意义和内涵,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如,在"催化剂"概念中的"改变"一词,是指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氧气制取课题中,双氧水和氯酸钾的分解都是用二氧化锰做的催化剂,且都是加快了两者的化学反应速率,学生很容易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催化剂"这一概念,往往把"改变"记忆成"加快",我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概念,我告诉一些化学反应由于进行的太快,不易控制,所以要加某些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将来会学到。再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注意了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首先单质、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不同的是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不相同,学生在学这一类的概念时,只看元素的组成种类有几种,而忽略了关键的"纯净物"一词,如容易错将红磷、白磷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稀硫酸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二、实例教学法
  對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句子比较长,而且条件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边讲解边结合实例,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再如"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学生特别易混淆,通过多举身边的实际例子,说明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使学生能很快区分、掌握。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与"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汽油易燃烧"与"汽油燃烧"等。
  三、.直观教学法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一个心理障碍就是觉得抽象。所以教学中教师我尽可能的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采用讲分子、原子概念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给学生学习微观的理论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四、实验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概括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是深化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如:"过滤"的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分组亲自去做如粗盐提纯的实验,亲自看到过滤前后液体的不同,亲自归纳出过滤的概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概念的理解。再如,学习"指示剂"的概念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用食醋、石灰水、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溶液等进行小组实验,溶液颜色的变化,归纳出其概念。即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我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就是只要抓住每个概念的关键、特征所在,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并尽可能的多举出实际例子加以理解和应用,通过讲解和练习相结合加深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把化学概念学会、学好,才能有助于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人的心理的真正方式应该是通过一个人自己来考察自己,仅从认知角度发掘出的智能潜力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个性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 情感 学习兴趣  现代情感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伴随着情感过程,调动情感因素可有效地提高认知过程的积极性和认知加工水平等。同时,不少教学实践也表明:仅从认知角度发
目的:糖尿病性血管增殖症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发生在微血管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病症和发生在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本课题通
目的: 结肠直肠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浸润和转移是术后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从分子水平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机制,探寻与肿瘤发生发展、远
心肌肥厚是心力衰竭时机体重要的代偿反应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的肥大和间质成分的改变(或称心脏重构),心脏顺应性和循环泵功能降低。心肌肥厚时,心肌细胞内收缩蛋白表型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管理好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制定好的管理制度、加上好的教授方法。对课堂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不同于平常的文化课程,它的实践教学多于论,教学环境也比较复杂性,我们上课时经常会遇到学生上网或者玩游戏,那么,如何能在课堂中正
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升级换代明显加快,高考中的理科综合试题出现了研究性实验。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动摇着传统教育的根基,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种变化,即中学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做研究。本文就学者型化学教师的素养加以探讨。  一、学者型教师的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者型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中的物理科学探究,是指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曲折与乐趣,体验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与科学的结论相比较,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更重视的是科学过程,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探究 速度变化 规律  新课标中强调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对于一些物理规律的习得过程,教材中特意设计成了探究式的实验,如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摘要: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在小班化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升。  关键词:合作实验 小班化 化学实验教学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实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
【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小学教师要想在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主动作用,必须在思想上认清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行动上学习、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上讲究策略让学生乐学,指导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正確对待 网络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