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朝野的东海杀人案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秋季的一天,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陡然热闹起来,好些外地人一面不断向路人及进出中央党部的国府要员们散发传单,一面情绪激昂地诉说着什么。中央党部大门侧,一杆大旗不时随风展开,上呈几个醒目大字:“东海案件申诉团”。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大案,居然闹到了中央党部?此案说来话长。
  1929年夏,江苏省东海县驻扎着国民党独立第四旅,该旅旅长谭曙卿为谋取“生财之道”,竟在依靠外地进口粮食的东海县大量收购粮食,然后由连云港出口,售往青岛、日本,从中牟取暴利。由于粮食大量出口,导致地方上粮价猛涨。东海县各公团不得不出面要求该旅停止购粮,可谭曙卿仗着兵权在握拒不买账。加上其秘书长左馨彝等人从图谋私利出发,纷纷在谭前挑唆,双方矛盾日益加深。于是,县党部、商会、工会、农会等便开始劝令各粮行不再替军队买粮,又劝阻搬运工工会工人不再给部队运粮,并通知农民,不要再到县城里来卖粮。特别是县党部创办的《海州日报》编辑陈嗣衡,更是以犀利之笔不断在报上发表文章,对该旅违反法令,私运粮食出口,引起地方上粮荒之事进行抨击。这样一来,该旅的粮食生意终于做不下去了,气急败坏的谭曙卿怒火难下,于是便伺机报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谭曙卿不但是个贪婪之徒,而且还是个风流将军。当地有一新新舞台剧院,重金聘来一位坤伶花艳舫登台献艺,不想被谭曙卿看中,于是他便隔三岔五把这位女艺人叫到旅部唱堂会,唱完后还往往不让走人。有次新新舞台急待花登台,而花艳舫却来不了,结果观众气得纷纷退票。陈嗣衡出于义愤,在《海州日报》上揭露了这一丑闻,直气得谭曙卿暴跳如雷。
  终于在1929年8月的一天,谭借国民党中央“严防过激分子乘机(中东路事件)破坏”的指令为由,突然下令将县工会主席张劲枢、《海州日报》编辑陈嗣衡、县党部常委夏鼎文、县商会主席徐敬甫等人,以“过激党”(共产党)罪名一举抓捕,紧接着便是刑审,首当其冲的上述四人,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惨号之声整个旅部大院清晰可闻。张劲枢和陈嗣衡二人受刑时间最长,硬逼他们承认是“过激党”。谭责问陈嗣衡:“你为什么在报上辟‘冷箭’一栏,把矛头指向本军,挑拨军民关系,是谁叫你干的?”陈说:“是先总理叫我干的!”谭大怒:“放肆,有何凭证?”陈说:“你们目无司法,自毁军队威信,侵犯民众利益,总理遗嘱中不是说‘必须唤起民众’吗?‘冷箭’就是为了唤起民众监督你们。”谭咆哮如雷,忙挥手:“押下去!”次日下午,谭曙卿将受此案牵连的一些无关紧要人员释放后,竟突然下令将张劲枢、陈嗣衡绑赴刑场,执行枪决。罪名是“过激党”分子,说《海州日报》乃是领卢布所办,一贯宣传赤化;说张在县工会内煽动工潮。然而,人人皆知,张、陈两人都是国民党员,《海州日报》、县工会也都是国民党所御用。现在红帽子竟落在这两人头上,对此,东海县上下人人胆战心惊。谭曙卿原本欲将夏鼎文、徐敬甫同时处决,由于东海县长李夫及商界知名人士出面调处,两人才幸免于死,但仍关押在牢中。
  然而,令谭曙卿没有想到的是,东海县党部秘书颜振流、县工会委员孙肖韩等却逃出了魔掌,并很快向镇江省党部发出急电。东海县各界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组织了“东海案件申诉团”,赴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适逢此刻中央党部常委们正在开会,申诉团擎着大旗,站在中央党部门口,每出进一辆汽车即递上一份传单,同时也散发给过路行人,并把申诉书和标语贴到南京城内各要道口。南京多家报纸争相报道了这一消息。特别是《海州日报》编辑陈嗣衡,敢于揭露国民党新军阀的劣行竟被公开杀害,上海最有影响的《申报》、《新闻报》等大报都在头版头条揭露了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朝野为之轰动。
  国民党中央党部派中央委员张道藩负责接见了申诉团,随即又派中央党部总干事黄宇人专程赴东海县调查。黄问谭曙卿:“你怎么知道他们是‘过激党’,根据什么逮捕审讯,又根据什么予以处决的?”谭答非所问地说:“我们军人做事,只知道服从上级命令,你们办党务的怎么管这么多!”又说:“我有话只和上级说,和你们没什么可谈!”黄宇人严肃地说:“我是奉中央命令来了解此事的,有责任和你谈话,你也有责任回答我的问题!”谭依旧态度强硬,最后黄提出一定要先带走夏鼎文、徐敬甫两人回京,并说:“你的调查可以继续,如果查出实据可以呈报中央。”在此情况下,谭曙卿只好遵命。
  黄宇人一干人走后,谭曙卿已知问题严重,慌忙跟着赶赴南京,向其老上司何应钦求援。因谭在东征战役中救过何的命,故当中常委开会讨论黄宇人的调查报告时,何即说:“谭曙卿跟随我多年,情况我最熟悉,他为人莽撞,对问题认识不清,姑念他北伐中立过一些战功,可否予以从轻处置。”何发言后,立即引起国民党内的正义之士邵力子的驳斥。由于此事引起了国民党内的派系之争,张道藩更大声发言:“我不同意何委员的发言,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谭曙卿的违法乱纪、擅自杀人问题,他在东海行为不检,且破坏政府法令,私运粮食出口,严重影响国计民生,最后竟将劝阻的我党基层干部公然杀害,实属无法无天。为此,我建议将谭撤职拿办……”张的发言得到了多数委员的支持,结果谭曙卿被撤职,但“拿办”却迟迟没有下文。
  再说东海县申诉团工作结束后,东海各界见案情迟迟没有结果,于是县党部秘书颜振流即组织了东海案件后援会,再赴南京请愿,表示决不让杀人犯逍遥法外。后援会到南京后很快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报告案件经过,吁请新闻界仗义执言,一面向宪兵司令部和警察局多次交涉,要求尽快缉拿凶犯,又到何应钦家门前请愿,请何部长主持正义,让杀人犯早日归案。何应钦此时也噤若寒蝉,不敢出面。其夫人王文湘出面接见,听了代表们的慷慨陈词,她似乎也被感动了,遂悄悄地说:“据我所知,谭仍在南京,我所帮助你们的也只能这样了。”事也凑巧,也就在此时,突然有位知情人向后援会密报了谭曙卿的去向。原来谭此时正藏在花牌楼大华饭店后院。根据这一线索,宪兵们很快将谭曙卿扭获归案。随即,军事委员会成立了特别军事法庭,由贺耀祖任庭长,并开了两次庭。
  这里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谭曙卿擅杀案到此总算水落石出,但作为受害人的夏鼎文和徐敬甫,以及前来作证的李夫(因谭反噬其杀人是经李同意,故李也被拘在军法处)三人却仍被关押,且释放无期。而且作为原告的后援会,开庭时却不准参加。凡此种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针对国民党当局这一法制紊乱的情况,后援会又再次发出通电,吁请各界主持公道。电文在报上发表后,军法处知道众怒难犯,这才将夏鼎文、徐敬甫、李夫三人明令释放。徐敬甫仍回东海任商会主席;夏鼎文因伤重留南京养病;由于东海县长已易人,李夫经监察院院长戴季陶私人介绍,到浙江定海县任县长。但审讯迄未作出结论。
  事情一直拖到1933年底。当时驻防福建的19路军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公开通电全国,反对蒋介石。夏鼎文受命率部入闽镇压19路军,遂向蒋介石建议:“谭曙卿曾任职福建,对当地情况颇熟,且旧部尚多,可否叫他立功赎罪?”正好此时在死硬派的唆使下,谭曙卿的一些同袍,约有20多名师旅长也联名具保。蒋介石是个惯会玩弄权术之人,便借口俯念下情,即令军法处将谭曙卿“着即释放去闽,立功赎罪”。狗头军师左馨彝亦得同时出狱。几年来的一幕紧锣密鼓的“闹剧”最后竟以“最高领袖”的亲自“压轴”而告收场,谭曙卿又重新操起了他的杀人屠刀。
  轰动朝野的东海杀人案,虽然其中也牵涉着国民党党、政、军方面的明争暗斗,但基本上是地方上反对谭曙卿的走私贩私,伤风败俗,堵塞其发横财的道路而引起的。因为蒋介石的“宽宏”,此案便不了了之。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如何准确地评价外资企业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就利用外资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提出来一些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创新能力;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国家”,不断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步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