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将可 “定位追踪”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从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领先成功研制出携带荧光素酶的可示踪重组流感病毒IAV—luc,可以清晰地反应流感病毒对人体的感染情况,相当于给流感病毒安装了“定位追踪器”。该项成果日前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广州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共建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携带荧光素酶的重组流感病毒IAV—luc。利用此“荧光流感病毒”病毒感染小鼠后,通过一个特殊的成像仪就可以观测到病毒感染的区域发出荧光。研究人员可以在活的动物,例如小鼠通过检测肺部发光而实时得知病毒感染的情况,从而可以对同一动物体内的病毒感染进行连续、实时的动态监测,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灵敏度高等特点。(吴月辉)
  宇宙最冷之地:回力棒星云的绝度零度
  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回力棒星云,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宇宙中最冷的“回力棒星云”的温度只有1开氏度(约零下272摄氏度),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冷天体”。“回力棒星云”位于半人马星座,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
  智利天文学家表示,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冻结。“回力棒星云”位于半人马星座,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他们说,“回力棒星云”的温度只有1开氏度(约零下272摄氏度),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冷天体”。“回力棒星云”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星状星云,它正迅速膨胀,并在这个过程中耗尽能量,产生冷却效果,从而使自身温度保持在比周围温度还低的水平。捕捉到“回力棒星云”芳容的“阿尔马”设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那里几乎没有任何湿气或植被,能对天空一览无余。
  微型黑洞:如果“膜宇宙”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太阳系可能遍布着上千个迷你黑洞,每一个大小都在原子核大小,它们和那些大黑洞不一样,是宇宙大爆炸的遗留物,对时空的影响也不同,可能和第五维有着密切的关系。(申安)
  部分坍塌的量子比特
  可通过“自旋回聲”恢复状态
  在同一时间处于两种不同状态是量子比特的一个显著特点,测量量子比特会导致这种叠加态崩溃,使其塌缩成一个单一态。这个测量过程以及由此造成的量子比特坍塌似乎是不可逆转的。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牛津大学的一个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的实验证明,有一种方法可以原则上完美地恢复部分坍塌的单个量子比特的状态。该成果可用于量子系统中的质量控制。
  开展这项研究的牛津大学物理学家J.A.谢尔曼等人解释说,对一个量子比特进行测量,如果导致其完全崩溃,该量子比特就可以塌缩至一个确定的状态;而如果只是局部崩溃,可以理解为只是“窥看”了量子比特一眼,因为这不过是在验证量子比特没有衰变。但问题在于,这种单纯的窥看行为往往也会改变量子比特的状态。因此,找到恢复的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扭转窥看对量子比特的影响,从而使窥看变成一种非破坏性的量子质量控制技术。
  可以用“薛定谔的猫”来想像一下这个局部坍塌的概念。“假设猫可以处于三种状态:快乐、悲伤或者死了,”谢尔曼说,“那么,这种方法只是检测猫究竟是死了还是没有,而无需了解猫是快乐还是悲伤。而快乐和悲伤混杂的量子状态在核实了猫还活着之后是可以得到积极地恢复的。”
  物理学家们说,这种恢复量子比特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一个概念——自旋回声。自旋回声可以理解为一种让自旋“解开”的技术,该方法于2002年提出,2008年首次通过实验实现。他们对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加以改进,使其失真度降低了一个量级,从而能够大幅恢复已经严重坍塌的量子比特的状态。比如,即使衰变的可能性高达80%,量子比特的信息内容也能被保存下来,且准确性超过98%。
  但这种恢复方法并非完美无缺。量子比特的状态能否恢复,取决于它坍塌的程度,正如死猫无力回生一样,完全崩溃的量子比特恢复的可能性为零。尽管如此,该方法对于克服量子退相干仍非常有用,而退相干是发展量子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量子相干性是量子系统最大的弱点,因为所有的量子系统都会受到嘈杂环境和自发衰变的极大影响。”谢尔曼说,“要更完善地利用量子信息,就需要方法来检测和纠正这些随机误差。我们所描述的‘可逆窥看’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并且在一个量子比特比其他的衰变更快(或对噪音更敏感)的情况下最有用。对于光子量子比特,‘可逆窥看’可以通过双折射光学系统和偏光器来实现。对于超导体量子比特,‘可逆窥看’可以利用微波脉冲来操作。而对于像我们实验中的原子量子比特,我们采用的是光脉冲和射频脉冲。‘可逆窥看’可能是促使这些量子计算架构从实验室走向真正广泛部署的有用设备的几种技术之一。”(陈丹)
  最新研究称银河系中类地宜居行星普遍存在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可能每5颗类太阳恒星的周围就隐藏着一颗在宜居带范围内运行的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有关这项发现的论文发表于本周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这一研究工作是在美国宇航局已经失效的开普勒望远镜遗留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基础上得到的。
  天文学家认为在所有和太阳相似的恒星中大约有22%可能拥有围绕其运行的小质量岩石行星,并且恰好位于宜居带范围内。在这一范围内运行的行星将会接收到与地球相似水平的光照。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家杰夫·马西(Geoffrey Marcy)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小与地球相仿的小型行星是普遍存在的。”
  这一结果意味着,距离地球最近的与地球大小相似的系外行星可能就在大约12光年之外,这是一个非常近的距离。
  马西在一份电子邮件中写道:“天文学家知道在我们太阳系周围距离最近的数千颗恒星的精确位置。而现在我们又了解到,大约每5颗类太阳恒星中就有一颗,其周围的宜居带范围内拥有至少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仿的岩石行星。”
  他介绍说:“你可以想象从太阳系出发向外飞行,并在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类太阳恒星附近停留,然后飞往下一颗,然后再下一颗,这样不断继续。当我们抵达第五站时,你已经越过了5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了。平均来说,1/5的类太阳恒星在其周围宜居带中就会存在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仿的岩石行星,并且这颗行星上的温度适中。”
  这项研究论文的合著者之一霍华德原本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现在在夏威夷大学天文系担任教职。他指出,当美国宇航局以及其他国家的空间机构在规划未来接替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项目时,了解宇宙中这些行星的大致数量规模将会具有重要意义。
  霍华德表示:“开普勒项目的后续计划将尝试直接拍摄一颗系外行星的图像,而工程师们在设计需要搭载的镜头时,他们将需要知道未来将要拍摄的地球大小系外行星中最近的一颗大概是在什么样的距离上。” (晨风)
其他文献
【摘 要】为适应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就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课程设置;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及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目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培养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们更具创造性能力的要求。对于大学物理学专业而言,专业课程还存在着布置不合理与实
期刊
硅基光电子器件由于具有大带宽,高速率,低成本,与现如今成熟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作工艺兼容等特点成为光互连中的研究重点。而光开关作为光互连中核心的基本元素,其性能对整个通信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Mach-Zehnder光开关由于其大尺寸,高功耗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集成光学领域的发展。而微环谐振器光开关由于尺寸小、易于集成、低功耗等特点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Fano谐振光开关由于其不对称的谱线特点,相比于传统的洛伦兹谐振光开关,其在功耗,消光比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但是Fano谐振光开关有着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 ,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领域之一,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同样也应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献策献力。本文分析了影响职教育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职教学研究生由于招生时间短、职业教育专家少、培养目标不符合职业教育硕士的发展、导师素质结构不健全、学校缺乏创新氛围及职教研
期刊
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提升,依赖于随机性物理过程的真随机数产生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激光器的自发辐射噪声由于具有内禀的量子随机性,可用于构建真随机数产生器。本文以实验为基础,分析了基于分布反馈(distributed feedback, DFB)半导体激光器幅度噪声和相位噪声的随机数产生特性,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1)研究了不同激光器偏置电流和接收端采样速率下基于DFB激光器幅度噪声产生的随机数的随机特性,对实验观察到的背景噪声和激光器驱动噪声,分析了它们对所产生随机数随机特性的影响
乙烯(C2H4)是植物成熟时释放的一种气体激素,在合适的浓度下可以被用作水果成熟催化剂或保鲜剂。通常,这种应用场合的气体浓度探测需要达到几个ppm甚至亚ppm量级的灵敏度。为满足这种应用要求,本文采用双通道锁相放大器电路,结合高效率的红外反射光路结构和一种降低传感器温漂的双温度补偿算法,成功实现了基于非色散红外分光(Non-Dispersive InfraRed, NDIR)原理的高灵敏乙烯红外气体传感器。
  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对乙烯气体传感器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原理
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11月8日在上海开幕,创业周中国站校园伙伴组织在开幕式上正式揭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向辛勤创新创业的广大青年,向关心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表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
期刊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3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世界上最老生物的实际年龄比之前测算的还要大100多岁。但可惜的是,这个507岁“高龄”的软体动物已经被科学家不小心弄死了。  这种被叫做“明”的蛤蜊是一种深海圆蛤类动物,研究人员2006年从北大西洋的海底将其捕捞出来,然后放置在冷冻柜里以待后续研究。然而,当研究者为了分析它而撬开它的壳时,明的生命迹象渐渐消失了。  英国班戈大学海洋科学家保罗·巴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在小行星带发现迄今为止最奇怪的一个天体,这块岩石像失控的草坪洒水喷头一样旋转,向外喷出六条像彗尾的尘埃尾巴。  首席调查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卫-朱维特说:“我们看到它时,确实都傻眼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尘埃不断向外喷涌的13天里,它的尾巴结构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这确实令我们倍感吃惊。很难相信我们正在观测的是一颗小行星。”朱维特和其他科学家借助夏威夷的泛星巡
期刊
我国自主设计的首座低湍流度航空声学风洞日前顺利完成典型试验状态调试,标志其已经具备基本试验能力。这座风洞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填补我国在航空飞行器低湍流度和声学地面试验研究设备的空白。  这座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计所研制的我国首座大型航空声学风洞,包括低噪声风扇、消声室、试验段、腹撑、尾撑等20余个子系统,试验背景噪声设计指标为75-80dB(A),风速100m/s。风洞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