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农田水肥效应研究进展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肥是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制约该类型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否充分发挥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灌溉试验、旱棚试验与长期定位试验等几种水肥效应常用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及不足;并在总结旱农地区水肥协同效应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旱地农业水肥相互作用机理和交互作用模型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适宜的水、肥条件对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但因研究方法与试验地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农业生态系统特点对未来旱地农业水、肥效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农田N2O排放因子的定义,将气候和种植制度等N2O排放的主控因素引入到估算方法中,结合GIS技术估计了中国农田化肥氮导致的N2O直接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异.结果表明,在1991—2000年间由于化肥投入量的增加,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2O排放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年排放量为204GgN2O-N,变幅为159~269GgN2O-N,排放量最高的年
动物的食性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主题.本文从不同角度,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放牧家畜食性选择机制问题进行了阐述:1)食性选择行为发生的机制,包括基于遗传和学习两方面的解释,其
刚到美国不久,邬建国先生赠与小书一本,日《绿色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标题很恬静闲适,就置于案头,希望有时间用以养生.
区域生态安全目前受到广泛重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因子研究尤为重要.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尺度上,分析案例区的生态安全驱动指标,
用生物检验法研究了苯胺、苯酚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两种藻类在5d内对不同浓度苯胺、苯酚的降解或在藻细胞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苯胺、苯酚对两种淡水藻
烟粉虱具有较强的飞行潜力,飞行高度可以超过150m,在田间的扩散距离最远可以超过7km,但在食源丰富地区,较少作远距离的扩散,绝大部分飞行高度在距地面0.5m左右.烟粉虱具有搜索飞行和
森林冠层在能量传输、光合有效辐射和微气象等方面的差异可导致冠层光合生产力空间分布的变化.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对精确估算森林冠层的初级生产力十分重要.本文
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基于光能利用率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模型,估算了我国陆地1982—2000年1—12月植被NPP,分析了198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