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影响室间隔穿孔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到2017年5月由湘雅二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5家医院确诊的AMI合并VSR患者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43~90(66.2±10.7)岁,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心肌梗死史、吸烟史、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AMI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Killip分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n=32)和院内存活组(n=64),探讨影响AMI合并VSR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再根据患者存活时间分为早期死亡组(存活≤2周,n=50)和非早期死亡组(存活>2周,n=46),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71例收集到VSR穿孔部位的患者中,64.0%(32/50)前壁AMI的VSR部位为心尖部或前间隔近心尖部室间隔穿孔,57.1%(12/21)非前壁AMI的VSR部位为后间隔和基底段。与院内存活组比较,院内死亡组患者多为高龄[(69.6±11.3)岁比(64.6±10.1)岁,P=0.031]、不合并室壁瘤形成[71.9%(23/32)比37.5%(24/64),P=0.001]和前壁心肌梗死[84.4%(27/32)比62.5%(40/64),P=0.028]。早期死亡组(存活≤2周)与非早期死亡组(存活>2周)比较,年龄、性别、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Killip分级≥Ⅲ级、合并室壁瘤形成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5.11, 95%CI 1.19~22.00, P=0.012)、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史(OR=23.34, 95%CI 3.44~158.37, P=0.001)、Killip分级≥Ⅲ级(OR=5.35, 95%CI 1.26~22.66, P=0.019)、不合并室壁瘤(OR=6.30, 95%CI 1.67~23.73,P=0.005)为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女性、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史、Killip分级≥Ⅲ级、不合并室壁瘤为AMI合并VSR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周期中染色体易位对胚胎染色体组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2例染色体易位携带夫妇的61个PGD周期活检的胚胎按易位类型、携带者性别、女方年龄等进行分组,比较易位对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影响。结果相互易位组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和新发异常率(63.3%和1.1%)明显高于罗氏易位组(27.5%和0.3%
目的建立一种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检测母体血浆游离DNA中父源CD41-42突变基因的排除性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参照序列,β-地贫CD41-42突变基因为目标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基于Bio-Rad ddPCR技术的检测体系。通过对目标基因的浓度梯度样本进行检测,评估
期刊
目的明确1例具有高氨血症疑似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缺乏症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进行外显子捕获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软件对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携带CPS1基因c.1631C>T(p.T544M)和c.1981G>T(p.G661C)复合杂合突变,经Sang
目的探讨染色体结构多态性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289例遗传咨询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胰酶G显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多态性471例,检出率为10.98%。其中D/G组染色体多态性140例、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延长168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02例,Y染色体多态性61例,分别占染色体多态性的29.72%,35.67%,21.66%,12.95%。染色体正常
期刊
期刊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神经元发育异常性疾病,遗传度达76%。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基因、5-羟色胺代谢基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及单胺氧化酶A基因均与ADHD有关。我们就ADHD认知功能中相关的智力、执行功能在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