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中美元首再次互动,美对华政策心口不一
  8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双方就特朗普年内访华和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特朗普高度认可当前美中关系发展态势,认同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并愿同中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然而,双方刚结束通话,美国就举起拟对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调查的“大棒”,并于18日正式援引美《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华发起专门用以打击竞争对手的“301”调查。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华政策的反复,一方面折射出其在诸多国际事务上需与中国协调合作,但骨子里又对中国心存焦虑、防范和戒备的矛盾心态。另一方面也延续了其嬗变和“无利不起早”的作风。除外界揣测的“将对华贸易与朝核问题捆绑、以达到‘以中制朝’目的”之外,美此时发起对华贸易调查也是为了策应整个西方世界保护主义升温、“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大背景,迎合国内部分民粹主义选民的情绪和胃口,抬拉当局不容乐观的民意支持率。此举还有一个深层动因,即“逼迫”那些对美国市场抱有疑虑而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回归本土,强行推动资本“回流”,以缓解本国“再工业化”后继无力的尴尬局面。
  二、中印边界对峙一度胶着,终以印方“快闪”而宣告结束
  8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重申中国在对峙地区的绝对主权,敦促印方立即撤军,并强调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文件发布后,印方一度“顶风示强”:不仅将越界人数由此前47人增加至53人,而且追加军费、宣布部署反导系统、对华实行“反倾销”措施。15日,印方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对中印边境西段班公湖地区正常巡逻,并发生肢体接触,造成中方人员受伤。随后,印度总统和陆军参谋长分别视察中印边境,印内政部则批准新建一条直抵班公湖的国防公路。27日,中国海军在西印度洋举行实弹演习,引发外界诸多联想。28日下午,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结束了这场长达两个多月的边境对峙事件。
  此次事件初期,印方看似有备而来、“频频出招”。事实证明,步子走得越急说明其内心越是发虚。印方能在最后一刻“迷途知返”、主动撤走其越界人员和装备,首先应归功于中国政府和军方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并及时有效地采取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反制措施。其次,近期印度国内的银行业百万人大罢工、东北部地区“独立”运动、宗教大师因强奸信徒入狱而引发的教派骚乱等“治理困境”,让印当局捉襟见肘、首尾难顾。第三,中印是搬不走的邻居,“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尤其是,两国同为“金砖国家”重要成员,曾携手在深化“南南合作”合作、發展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公平正义等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印之间一旦生战、生乱,势必影响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影响中印两国关系大局,对印自身发展实属无益。
  三、 半岛博弈重演“过山车”,“擦枪走火”风险不容忽视
  8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371号决议,谴责朝鲜上月两度试射导弹,并对其实施近十年来针对单个国家的“最严厉”制裁措施。朝强硬反对决议,称将坚持强化核武,并威胁“用导弹包围关岛”。美国总统特朗普警告称,若朝继续挑衅,美将以“烈火般的暴怒”予以还击。朝回应称将于8月中旬完成对关岛打击方案。美朝“剑拔弩张”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担忧,中、俄、德等国及时沟通协调,韩国总统文在寅也明确表示坚决反对朝鲜半岛生战。在各方积极斡旋下,美朝一度放低调门,美重申外交手段为解决朝核问题首选,金正恩宣布暂不袭击关岛。美韩“乙支自由卫士”年度例行军演声势也较以往有所降低。29日,朝鲜再次射导。导弹穿过日本领空,再度引发轩然大波。安理会谴责朝鲜射导行为,要求平壤停止任何导弹试验;文在寅下令展示武力予以回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必须对朝鲜施以强压”;特朗普强硬表态称“会考虑一切选项”。
  朝鲜半岛生变、生乱严重威胁地区和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由于有关当事方长期以来的偏见和执念,半岛形势近年深陷“紧张——缓和——紧张”的怪圈难以自拔。在这种类似于“游戏”的对赌中,双方赌注越下越大,最后一旦崩盘,带来的必然是当事方乃至整个地区和全世界“难以承受之重”。半岛问题的本质是安全问题,症结在于朝美、朝韩之间的矛盾。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直接当事方保持冷静和克制,照顾彼此正当的合理安全关切,重启“六方会谈”、真正坐下来展开务实有效的磋商谈判,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当前轮番升级的“口水战”和“秀肌肉”,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只会平添“擦枪走火”的现实风险。
  四、《南海行为准则》应运而生,地区形势走向总体向好
  8月6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第50届中国与东盟“10 1”外长会议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作为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推进和落实,该协议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在尊重国际社会海事航行安全与飞越自由、照顾域外国家船只与飞机无害通过南海合理诉求的基础上,强调南海问题的局域性和排他性,旨在排除外部干扰因素,促进南海各当事方之间的互信合作,为和平解决分歧和矛盾营造良好氛围。
  这是自2012年南海问题升温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就此达成的首个重要框架性文件,被外界普遍视为中国与东盟加强双边协调、“内部消化”摩擦和管控冲突的实质性举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互信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局势今后走向具有标志性意义。东盟国家总体肯定南海形势向好势头,对达成框架协议感到满意。尽管美、日、澳等少数西方国家并不乐见南海“风平浪静”,私下仍“小动作”频频,但随着《南海行为准则》的不断深化落实,域外势力难掀“大浪”。
  五、美国弗吉尼亚州爆发骚乱,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重新抬头
  8月11日,数千名“白人至上”主义者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夏市)举行集会。抗议者以反对当地政府拆除美内战时期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罗伯特·李将军的塑像为由,手举纳粹旗帜,高呼“一个种族,一个国家,停止移民”等口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游行遭到左翼团体反制。12日,一名白人男子驾车高速撞击并碾压“反制”人群,造成数十人伤亡。随后,弗州政府宣布夏市进入紧急状态,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电视讲话谴责暴力事件,但并未批评引发骚乱的白人种族主义团体。特朗普的表态被指有意“护短”,招致反对党和社会各界广泛批评质疑。   孟德斯鸠曾说过,“小国常亡于外患,大国易没于内斗”。这是美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白人种族骚乱,其“罪魁祸首”是美近来不断抬头的“白人至上”主义和新纳粹思潮,根本原因是深深困扰当今美国社会的身份认同和公平正义问题。夏市只是美国的一个剪影,当前个人权利、公民美德、社会秩序这三者之间的失衡已渐成美国社会难以自愈的“顽疾”,或将进一步撕裂不同族群间的纽带,甚至影响到美新形势下的国家和民族共同体建构。
  六、特朗普政府公布阿富汗新战略,调整方向“改退为进”
  8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电视讲话,公布美国对阿富汗新战略。他在讲话中称,美从阿富汗撤军或造成“权力真空”,并给极端主义和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美军必须继续“為胜利而战”。新战略拟增加前方授权,增强美军作战灵活性;不再提前公开驻阿美军数量和军事行动计划,并将根据实际战况而非事先拟定的撤军时间表采取行动。此外,新战略还强调“阿人治阿”,点名要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多出力”,并威胁称“不再对巴基斯坦成为恐怖组织避风港保持沉默”。尽管新战略中并未明确宣布兵力调配情况,但此前已有美方官员透露,特朗普已同意向阿增兵4000人。
  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首次正式公布其对阿战略。特本人此前曾多次表示,“美国应该马上从阿富汗撤军”。此番公布的新战略与其“初衷”相去甚远,鉴于特执政团队内“将星闪耀”,不排除博弈过程中军方强势施压的可能。同时,由于该战略恰巧在特因弗州种族主义骚乱而为“朝野所指”之际抛出,其背后亦难脱借机“转移视线”之嫌。新战略标志着美国放弃近年在阿富汗的“脱身”策略,并“转守为攻”。由于阿富汗地缘位置特殊、力量构成复杂,美国对阿战略的重大变化,势必给该地区的力量格局和博弈态势带来新的不确定性。至于特朗普领导的美国能否打破阿富汗的“帝国坟场” “魔咒”、坚持至“最后胜利”,还有待观察。
  七、委内瑞拉成立制宪大会,政局走向牵动地区神经
  近日,委内瑞拉通过全国选举成立制宪大会。由于反对派未推举候选人参选,新成立的制宪大会代表均为执政的统一社会主义党的支持者。委制宪大会的成立引发拉美地区和国际社会多方关注。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秘鲁、阿根廷、智利等17个美洲国家拒绝承认委“制宪大会”,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公开以武力相威胁,南方共同市场以“委民主秩序中断”为名中断委南共市成员国资格。古巴、玻利维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等国则力挺委内瑞拉,称其成立制宪大会是“主权行为”,谴责国际社会对委的偏见和制裁。
  成立制宪大会原本是马杜罗领导的统一社会主义党政府为抵消反对党在国会中的优势、打破此前政治僵局而走的一招“险棋”。此举果然招致多方发难,进而演化成了牵动多方神经的“国际性”事件。目前看,鉴于拉美主要国家和南共体均明确反对军事干预,美国最新表态中调门也较前有所降低,短期内委或无剧变之虞,但各方博弈仍将继续,委中长期政局走势仍待进一步观察。
  (责任编辑:魏银萍)
其他文献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18世纪叱咤欧洲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他因为修建王宫挡住了一旁的风车而被磨坊主诉至法庭,最终被判赔偿磨坊主损失,国王竟也乖乖地支付了罚金。直到今天这个风车还伫立在腓特烈大帝的宫殿外,作为德国法治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正是这位皇帝,以奉行“强权即公理”的原则为世人所知,他的一生都和权力、欺诈、杀戮纠缠在一块,曾多次将战火烧到别国的土地上,而他本人也成为德意志军国主义的象征。  那么我
尊敬的马果哈校长先生,  老师们、同学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来到“阳光下的绿城”——内罗毕,在风景如画的著名学府内罗毕大学,与各位老师、同学以及各界朋友欢聚一堂、共同交流,感到格外高兴。内罗毕大学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成就享誉非洲,内罗毕大学的毕业生活跃于肯尼亚及其他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为推动肯尼亚以及非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
申建军,男,回族,教授,硕士生导师,1955年8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8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任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社会科学系教师,1989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处长,1994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1998年任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2003年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    记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2005年召开的第二
杨学义,男,汉族,教授。1951年3月出生,河北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并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杨学义多年从事高校党委和行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先后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个人著作、编著5部,参与和主持教育部、校级课题多项,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德育先进工作者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2016年美国大选之后或可能变得更加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首先中国自己在实现国家目标的道路上要走得更稳,同时在面对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之际,特别要注意稳住日本,促使其少添乱,防止其干扰甚至再次打断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从战略高度审视中日间不断发生的具体问题时,既要立足于原则立场一一加以应对,同时也要把中日关系乃至中日美关系看作一个大系统,深入思考中日关系乃至中日美关系
有那么一阵子,我在成都一个人生活。  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就是作息不太规律,白天经常我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还在休息。而她醒来,往往看到我深夜在发朋友圈。我妈很担心。年初那阵子,又出了个编剧猝死的新闻,让她更坐立不安,最后决定放弃原来的工作,来成都照顾我。  或者说,看着我。  刚开始我是有点抵触,但拗不过她,说好了四月份之前我先回成都赶稿,结束了再接她过来。于是,在她还没来的日子里,我享受着最后
生日这天,我接到《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周美兰老师的短信,说我的中篇《胡桃夹子》将被选载。巧合的是,去年同一时间,我的中篇《母子平安》也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所转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缘分这样的事情:一个作家与一本刊物的缘分,一篇小说与一本刊物的缘分,一个作家与一篇小说的缘分。  我要说说我与这篇小说的缘分。  今年三月,有闲人搞了个“小学同窗群”,我被拖进去,联系上许多多年未见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能不断地散发出光和热来,启发人的智慧、温暖人的心田。谭向勇教授就是这样的人。在北京物资学院,凡是听过谭向勇教授讲课的人,无不被其课堂上挥洒自如、举重若轻的魅力所折服。  讲台上,谭向勇教授的眼中透出睿智的光芒,讲起任何问题都胸有成竹,论述严谨,让人一目了然。他的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显示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人生、对学问的独到感悟。听过他课的人都会评价道:“谭向勇教授不仅是在传
寒冬中的天津蒸腾着欢迎远方来宾的热情。12月6—8日,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与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港口城市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34个国家的政要、港口城市负责人、企业家、智库学者等共120多位外方代表参加会议。嘉宾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围绕“联通陆海·融合发展”的主题展开研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
一、世界政党齐聚北京,共襄构建美好世界盛举  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共600多名中外方代表与会,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与会各方一致通过《北京倡议》,强调政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