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型牛角类型辣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果型牛角类型辣椒为新一代早熟大果超高产泡椒品种,综合抗性较强,且后期果不变短。该类型品种适于进行塑料大棚春早熟种植、塑料大棚秋延后种植、露地种植。主要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苗期管理、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果型牛角椒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为辣椒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辣椒; 大果型; 牛角类型; 优质; 丰产
  河南省在大果型牛角类型辣椒育种方面地位领先于全国,从20世纪90年代的‘汴椒1号’‘洛椒早4号’‘洛椒98A’,到近年的‘墨秀大椒’等品种都给种植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种植模式、气候等方面的原因,种植户对辣椒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生产的需要,新一代大果型牛角椒‘优美88-5’能够适合当前农户种植模式,在早熟性和抗病毒病等方面表现较好,在主要泡椒类型种植区域的河南、江苏、山东、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大量推广种植,给当地种植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品种选择
  进行大果型牛角类型辣椒栽培,选择优良的品种很重要,如‘墨秀大椒’‘康大601’ ‘优美88-5’等品种[1]。
  2 播种育苗
  2.1 苗床要求
  苗床土要求富含土壤有机质。土壤和有机肥的体积比一般为6∶4。如肥力不足,也可加少量的速效肥,如0.1%~0.2%的过磷酸钙或三元复合肥。添加少量石灰,能促进有机物的分解、硝态氮的形成,从而有助于幼苗的生长。对于黏性土壤,可加10%~20%的粗砂、垤石或珍珠岩。
  2.2 茬口安排
  2.2.1 露地种植 北方一般于1月中下旬、2上旬月利用电热温床育苗,4月中旬定植。苗期要求日平均温度21 ℃左右(白天28 ℃、夜温不能低于15 ℃为宜),防止幼苗徒长。定植前5 d进行低温炼苗以适应外界环境。
  2.2.2 塑料大棚春早熟种植 塑料大棚规格以长为80 m、宽8 m、高度为2.8~3.0 m为宜,棚膜用进口全新料无滴膜。塑料大棚没有严格的方向性,以长度顺当地风向为宜,有利于通风。建造时间:塑料大棚宜在定植前10~15 d建成覆盖,提高地温。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定植时间确定,一般于早春种植应在12月中下旬、1月中旬在已经备好的电热温床上进行播种育苗,3月下旬定植。苗期注意保温、增温。整个育苗期间气温白天以25 ℃为宜,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5 ℃。
  2.2.3 塑料大棚秋延迟种植 应在7月10日播种育苗,在30 d左右即可定植;此时正值高温季节,为防止苗期发生病害,育苗土使用前进行消毒,采用50~100倍的福尔马林液消毒。选用128孔苗盘基质育苗。遮阴防雨是育苗成败的关键,防治病毒病的发生。
  2.3 苗期管理
  播種后出苗前,日温28~30 ℃,夜温18~20 ℃比较适宜,以促进出苗整齐,出苗后,由于前期苗小,要预防苗期猝倒病的发生,增加放风或减少浇水次数等降低空气湿度;为了防止幼苗徒长,苗出齐后白天温度控制在15~17 ℃,夜间10~12 ℃,忌偏施氮肥,应加大通风量、增加光照,控制生长速度;为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白天温度再提高到25~28 ℃,夜间16~18 ℃,选择晴天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混合营养液1次。当幼苗有10~11片真叶时选无病壮苗,用1 000倍的病毒A溶液喷1遍后带药定植。
  3 定 植
  3.1 整地施肥
  辣椒不宜连作,连作后病害更严重。应选择保水能力强的壤土或腐殖土最为适宜。结合整地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5 000 kg,深翻地30 cm,使粪土掺匀并耙平,沟施过磷酸钙30~40 kg、尿素20 kg、硫酸钾15~20 kg。
  3.2 土壤消毒
  为防止苗期病害,应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在夏季高温季节,深翻地25 cm,每667 m2撒施500 kg切碎的稻草或麦秸,加入100 kg熟石灰,四周起垄,灌水后盖地膜,保持20 d后再通风。让农药在土内充分扩散、杀灭病菌、虫卵。
  3.3 合理密植
  ‘优美88-5’属早熟大果加长型泡椒品种,根据这一特性和栽培习惯,建议采用单株栽培,适当稀植,实行错穴栽苗,株距35~40 cm,行距60~65 cm,667 m2定植2 800株为宜。露地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4月中旬定植。定植时土面与营养钵土面向平即可;延秋栽培7月10日播种育苗,8月10日即可定植,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栽苗时带土团护根,及时浇定植水;塑料大棚春早熟栽培,在12月中下旬至1月中旬育苗,3月上旬定植,定植前7 d扣上棚膜,便于管理。
  4 田间管理
  4.1 肥水管理
  露地栽培定植后至采收前轻浇水,早追肥,勤中耕。缓苗水轻浇,浇后及时中耕,增温保墒,促进发根。此后根据需要及时灌水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采收至盛果期要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施肥,肥料可用氮磷钾水溶性复合肥。果实膨大期掌握勤追少追原则,每667 m2施硫酸铵15~20 kg、硫酸钾10~15 kg。秋延迟栽培定植前期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以遮阳降温为主,根据墒情每隔3~5 d浇1次水,采用膜下暗灌浇水。当门椒长到2~3 cm时后,结束蹲苗并追肥浇水,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硫酸钾10 kg 。结果前期7 d浇1次水,结果盛期4~5 d浇1次水,每摘1次果追1次复合速效性化肥,每667 m2追施10~15 kg,进入10月15日以后减少浇水次数,11月5日后停止浇水。塑料大棚春早熟种植,为提高棚内地温,前期应控制浇水次数,以防发生病害或沤根死苗现象。当门椒长到3 cm长时,可结合浇水施1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2.5 kg,硫酸钾10 kg。进入盛果期,根据植株长势及结果情况,每667 m2施硫酸铵14~16 kg、过磷酸钙8~22 kg,还可以叶面喷施1%磷酸二氢钾或钾宝2~3次,为了促进果实膨大[2]。   4.2 温度管理
  秋延迟种植,缓苗后,日温过高,造成花器官发育不全或不能受精而落花,高温还易诱发病毒病和果实日烧病。铺设遮阳网遮阴,把温度控制在适温范围内。8月下旬以后撤掉遮阳网,随着气温的下降减少通风次数。9月中下旬以后夜间注意闭风保温,白天注意通风,为了保证花蕾发育开花坐果,秋延迟种植白天温度控制在28 ℃以上,夜间不能低于15 ℃,低于10 ℃不能开花,已坐住的幼果也不易膨大,且容易出现畸形果。白天温度高于35 ℃,不能受精,高温还诱发病毒病。11月初白天中午气温高时,选择晴天应扒缝通风降湿,否则影响开花和授粉受精。塑料大棚春早熟种植,缓苗后由于气温不稳定,棚内要注意增温,同时还要补充光源,以防形成高脚苗。
  4.3 植株调整
  为了提高果实的品质质量,减少营养消耗,应及时摘除门椒以下的侧枝[3]。在整枝打杈过程中,发现病果、病叶、病秆或枯叶、老叶、黄叶要及时处理。盛果期时,为防止浇水后出现倒伏,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可在每行植株两侧拉铁丝或吊绳。
  4.4 病虫害防治
  辣椒栽培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病毒病、炭疽病、根腐病和蚜虫、烟青虫、白粉虱等。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建议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4.4.1 疫病 辣椒疫病以幼苗期发病为主,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以上倒伏。疫病发病初期,用72%霜脲 · 錳锌133 g喷雾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交替使用喷雾,间隔7~10 d,连续2~3次。特别注意在阴雨天气时,天晴后应及时喷药,防治效果较佳。严重时可选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瑞毒铜500倍液或25%瑞毒霉1 000倍液喷雾防治[4]。
  4.4.2 病毒病 整个生育期要注意防治病毒病,重点抓住苗期,以预防为主。发病时,可用0.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喷雾叶面,间隔7~10 d喷施1次,连续使用3~4次,就可以得到控制。
  4.4.3 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应提前预防,播种前先浸种,可选用蛋白农药稀释500倍,浸种5~6 h。移植成活1周后,进行叶面喷施,用蛋白农药稀释1 000倍喷雾,每次间隔20~25 d,连续3~4次。每667 m2用量30~45 g。
  4.4.4 根腐病 辣椒根腐病以提前预防为主,整地时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20 g·m-2进行土壤处理,发病初期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400~600倍液灌根。
  4.4.5 蚜虫 整个生育期都要注意防治蚜虫。建议采用生物防治,混合烟叶0.5 kg、生石灰0.5 kg、肥皂少许,加水30 kg,浸泡48 h后过滤,取液喷洒,间隔7~10 d喷1次,共2~3次,效果显著。大面积发生时还可用2.5%鱼藤酮乳油500倍液喷雾,连续喷洒2次,防治效果最佳。
  4.4.6 烟青虫 烟青虫防治关键,务必掌握在3龄期前,即幼虫尚未蛀入果实内用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选用Bt乳剂、25%灭幼脲3号悬乳剂600倍液、2.5%氟氯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连续喷洒2次,防治效果最佳。
  4.4.7 白粉虱 防治白粉虱应提早实施,重点在预防,采用综合措施。可以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等均有效。间隔5~7 d喷1次,共喷2~3次。
  5 适时采收
  当辣椒达到商品果大小或果皮油绿发亮、果肉变硬时进行采收[5],以免坠秧影响植株后期开花结果。对长势较弱的植株,门椒和对椒采收要适当提前;对长势较强的植株,采收时适当留几个果暂缓采收,可防植株生长过旺[6]。盛果期,要结合植株长势或市场行情,采收要勤、要早,采收时用剪刀,以免损伤茎叶,以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春华,周东伟,蒋春玲.大果型牛角椒新品种鼎优大椒的选育[J].长江蔬菜,2015(8):5-7.
  [2] 宋立新. 北方地区设施辣椒各茬次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6(4):1-2.
  [3] 石娜,胡春华,娄东明. 薄皮泡椒“国宾2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7,30(12):61-63.
  [4] 郭春歌.辣椒疫病的防治[J].河南农业,2014(20):55-56.
  [5] 王耀永,董铁成,马志伟,等.辣椒新品种‘墨秀 8 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4,27(5):60-61.
  [6] 房超.四川设施长季节嫁接西瓜—秋辣椒高效生产模式[J].中国瓜菜, 2015,28(1):55-59.
其他文献
1少见的恶性黑素瘤    1.1葡萄膜MM[1-2]:葡萄膜MM很少见,每年每一百万人群中可新发现5~7个患者。白色人种发生几率多于黑色人种,除家族史有眼部黑素细胞增多者与发病有关外、其他与发病相关的因素还不甚了解。除葡萄膜MM外,眼部的色素细胞还可引发虹膜异色性、脉络膜异色性和青光眼。葡萄膜MM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个类型。睫状体MM与脉络膜MM相似,而虹膜MM的病理改变与之不同,它趋于发生转
‘甬蜜2号’是以优良自交系‘TRM’为母本、‘X1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中果型西瓜新品种。生长势中等,春播全生育期约108d,果实发育期约32d,第1雌花出现在主蔓8~9节,以后每隔5
摘 要: 黄皮西葫芦口味独特,经济效益较高,但是相应的栽培技术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类西葫芦设施栽培的发展。结合寿光地区设施条件下黄皮西葫芦栽培技术,从育苗、整地、定植和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几个方面总结出适宜北方地区的黄皮西葫芦秋季设施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黄皮西葫芦; 设施栽培; 秋季; 高产  黄皮西葫芦果实呈金黄色,光泽度好,瓜条呈直圆筒形,瓜的顶部微微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如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添加生物炭对设施黄瓜根际土壤真菌丰度及黄瓜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连作20a(年)蔬菜温室土壤、连作20a蔬菜温室土壤添加生物炭、连作10a蔬菜温室土壤
摘要:大白菜制种通常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杂交1代种子,采用人工蕾期自交,用工量大,制种成本高。为了降低繁种成本,探索提高种子产量的方法,以大白菜新品种‘郑白65’为例介绍了大白菜的常规制种技术,并从亲本花期一致试验、初花期摘心试验、末花期打顶试验和亲本栽培密度试验4个方面,初步探索了提高大白菜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的方法。  关键词:大白菜;常规制种;‘郑白65’;杂交  大白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
2005年1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背部挑刺放血及面部围刺配合中药治疗面部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恶性黑素瘤的辅助治疗     部分有区域性转移的III期MM,手术切除可获得较长期的无病存活期,但约60%的患者最终死于转移性病变。因此,采取附加性治疗以消除临床无法查明、早已存在的微型转移是有意义的。  1.1 α-干扰素(IFN-α)[1-3]:厚的MM及淋巴结受累的MM手术后的复发率高。目前经FDA认可的辅助性治疗药物只有干扰素-α-2b。要使用大剂量(20百万U/m2,5天)1个月,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