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是针对农业环境地质,这一概念。讨论农业环境地质在我们的学科体系以及其本身的学科地位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环境地质的发展,通过简单的分析叙述所存在的五大类最主要的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关键词: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影响
自然万物的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是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也在同步的快速发展,这与其他学科门类并无差异。,为了不断探究寻求天然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质环境质量变化、人类生存的影响,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出建立农业环境地质科学体系其中的必要性!作为一项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方式,农业活动不仅仅被地质环境所制约,同时其本身又改造着地质环境。所以可以说地质环境质量所发生的每一点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也将必然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农业环境中的地质问题为农业活动提供服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概念及学科地位
1.概念
农业环境地质是指:研究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以及系统变化的一门科学。
2.学科地位
与当前较为完善的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物理、环境海洋学等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农业环境地质是环境地学的一个细小分支,它有着极大的研究空间和内在的潜在规律性。
胡广涛对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的定义为: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从事生产、生活以及生存发展活动为中心的,在一定空间中,由这些活动影响变异的客观地质环境与其问题的发展的科学。由此可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农业,相应的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也就是农业科学。大多情况下,我们把农业环境地质学作为环境工程地质的一个分支门类去研究,是因为但又因为环境工程地质覆盖面更广,程度也相对更深一些。
二、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实质
研究农业环境地质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它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需要从整体入手,寻求其复杂性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说,研究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就是研究农业环境地质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能否协调发展,能否导致系统或局部结构的失衡。往小了说,是研究农业环境地质问题中地质环境不能满足人类从事多种农事活动的需求,不能承受人类将要进行的农事活动。以局部和整体结构的无法进入一种动态平衡做出应答,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来说,这能刺激鼓励人类的农事活动。而对于人类农事活动的影响而言,其刺激维持地质环境系统,就可以说是农业环境地质既存在原生,又可以二次存在。
三、常见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1.农业水资源匮乏
就当前来说,水资源都严重缺乏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在农业方面。随着人类从事农业活动所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许多水资源被污染,不仅造成可使用水资源的减少,同时又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而大水漫灌背景下的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的普及率相当低,浪费、流失的水资源更是难以度量。只要我们不解决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短期内水资源匮乏的现象也将一直存在。
2.土壤侵蚀
许多时候,当我们在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时所产生的不合理的行为也将必然导致灾难性的地质输移。土壤侵蚀也是全球农业活动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又一大的环境地质问题。每年我们都面临着大量的土地遭受到侵蚀。国内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大量水土。
3.土地沙漠化
作为沙漠化的主要原因,风蚀的土地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也会转化为类沙漠环境。此时,其原有的相应生物的生长不仅会衰退,甚至可能会消失。风的缺氧作用,帶走土地中的有机质和细粒成分,使得土壤的保水能力,保肥能力下降,表现为地面植被遭受破坏。风的飞扬作用,能够直接推动沙丘转移,覆盖更多的植被,甚至村庄。形成半固定的移动沙丘。且移动沙丘覆盖土地,会加速土壤的沙漠化进程。
4.土地盐渍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盐渍化土地超过10亿公顷。而在我国,盐渍土的分布面积也有9000多万公顷。现代盐渍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地面强蒸发条件下,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地下水位过高从而引起过度毛管蒸发而促使地下盐分上移并存留于土壤表层。[3]在所有的人为原因中,以灌溉不当和渠道渗漏(如陕西宝鸡峡灌区)造成农田盐渍化最为普遍。生物种数单一,生态系统结构脆弱不堪。使得邻近地表,地下水体水质恶化。而裸露的地面,也进一步的促进土壤侵蚀的产生。
5.农业地质灾害
人类从事的农事活动可引发多种地质灾害的产生。如灌溉引发滑坡和地面陷落,取土建房造成崩塌以及坡地伐木垦荒诱发泥石流的发生等。尽管农业地质灾害问题对农业的生产所造成的危害相当明显,但依旧目前还不大为人重视。比如说,陕西泾阳县南塬,由于长期引用渭河水对农田进行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上升,由此降低了边坡上部的抗剪强度,增大了边坡的静水压力。1976年以来,塬边发生黄土滑坡40余次,总土方量达3000X 10'm以上,这种现象在陕西冯家山灌区等地也都以不同的程度存在着。西北地区农民则习惯于斩坡平基建宅,或者是垂直崖壁中挖掘窑洞,而这一定程度上也会严重破坏坡边应力平衡,轻者发生剥落或掉块,重则发生崩塌,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另外,由于乱砍滥伐耕滥牧引起环境恶化,加剧或诱导泥石流合发的事例绝不在少数,在四川安宁河、流沙河、云南小江,甘肃白龙江流域等地更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对农业地质灾害问题的研究必须受到重视。
四、结语
农业地质环境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联系极为密切的一门新分支学科,其概念,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目前都尚在建立之中,还不够完善或者说还不够成熟。但它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农业活动,填补环境地学研究等方面的空缺。为了能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笔者探讨了农业环境地质及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希望这门学科继续发展,以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雷祥义.陕西关中人为黄土滑坡类型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3).36-42.
[2]杨计申.环境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5,(4):49-52.
[3]周克元.环境科学文献实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 20.
[4]刘秉正,吴发启.土壤侵蚀[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影响
自然万物的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是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也在同步的快速发展,这与其他学科门类并无差异。,为了不断探究寻求天然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质环境质量变化、人类生存的影响,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出建立农业环境地质科学体系其中的必要性!作为一项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方式,农业活动不仅仅被地质环境所制约,同时其本身又改造着地质环境。所以可以说地质环境质量所发生的每一点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也将必然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农业环境中的地质问题为农业活动提供服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概念及学科地位
1.概念
农业环境地质是指:研究农业环境地质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以及系统变化的一门科学。
2.学科地位
与当前较为完善的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物理、环境海洋学等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农业环境地质是环境地学的一个细小分支,它有着极大的研究空间和内在的潜在规律性。
胡广涛对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的定义为: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从事生产、生活以及生存发展活动为中心的,在一定空间中,由这些活动影响变异的客观地质环境与其问题的发展的科学。由此可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农业,相应的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也就是农业科学。大多情况下,我们把农业环境地质学作为环境工程地质的一个分支门类去研究,是因为但又因为环境工程地质覆盖面更广,程度也相对更深一些。
二、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实质
研究农业环境地质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它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需要从整体入手,寻求其复杂性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说,研究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就是研究农业环境地质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能否协调发展,能否导致系统或局部结构的失衡。往小了说,是研究农业环境地质问题中地质环境不能满足人类从事多种农事活动的需求,不能承受人类将要进行的农事活动。以局部和整体结构的无法进入一种动态平衡做出应答,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来说,这能刺激鼓励人类的农事活动。而对于人类农事活动的影响而言,其刺激维持地质环境系统,就可以说是农业环境地质既存在原生,又可以二次存在。
三、常见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1.农业水资源匮乏
就当前来说,水资源都严重缺乏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在农业方面。随着人类从事农业活动所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许多水资源被污染,不仅造成可使用水资源的减少,同时又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而大水漫灌背景下的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的普及率相当低,浪费、流失的水资源更是难以度量。只要我们不解决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短期内水资源匮乏的现象也将一直存在。
2.土壤侵蚀
许多时候,当我们在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时所产生的不合理的行为也将必然导致灾难性的地质输移。土壤侵蚀也是全球农业活动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又一大的环境地质问题。每年我们都面临着大量的土地遭受到侵蚀。国内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大量水土。
3.土地沙漠化
作为沙漠化的主要原因,风蚀的土地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也会转化为类沙漠环境。此时,其原有的相应生物的生长不仅会衰退,甚至可能会消失。风的缺氧作用,帶走土地中的有机质和细粒成分,使得土壤的保水能力,保肥能力下降,表现为地面植被遭受破坏。风的飞扬作用,能够直接推动沙丘转移,覆盖更多的植被,甚至村庄。形成半固定的移动沙丘。且移动沙丘覆盖土地,会加速土壤的沙漠化进程。
4.土地盐渍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盐渍化土地超过10亿公顷。而在我国,盐渍土的分布面积也有9000多万公顷。现代盐渍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地面强蒸发条件下,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地下水位过高从而引起过度毛管蒸发而促使地下盐分上移并存留于土壤表层。[3]在所有的人为原因中,以灌溉不当和渠道渗漏(如陕西宝鸡峡灌区)造成农田盐渍化最为普遍。生物种数单一,生态系统结构脆弱不堪。使得邻近地表,地下水体水质恶化。而裸露的地面,也进一步的促进土壤侵蚀的产生。
5.农业地质灾害
人类从事的农事活动可引发多种地质灾害的产生。如灌溉引发滑坡和地面陷落,取土建房造成崩塌以及坡地伐木垦荒诱发泥石流的发生等。尽管农业地质灾害问题对农业的生产所造成的危害相当明显,但依旧目前还不大为人重视。比如说,陕西泾阳县南塬,由于长期引用渭河水对农田进行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上升,由此降低了边坡上部的抗剪强度,增大了边坡的静水压力。1976年以来,塬边发生黄土滑坡40余次,总土方量达3000X 10'm以上,这种现象在陕西冯家山灌区等地也都以不同的程度存在着。西北地区农民则习惯于斩坡平基建宅,或者是垂直崖壁中挖掘窑洞,而这一定程度上也会严重破坏坡边应力平衡,轻者发生剥落或掉块,重则发生崩塌,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另外,由于乱砍滥伐耕滥牧引起环境恶化,加剧或诱导泥石流合发的事例绝不在少数,在四川安宁河、流沙河、云南小江,甘肃白龙江流域等地更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对农业地质灾害问题的研究必须受到重视。
四、结语
农业地质环境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联系极为密切的一门新分支学科,其概念,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目前都尚在建立之中,还不够完善或者说还不够成熟。但它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农业活动,填补环境地学研究等方面的空缺。为了能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笔者探讨了农业环境地质及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希望这门学科继续发展,以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雷祥义.陕西关中人为黄土滑坡类型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3).36-42.
[2]杨计申.环境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5,(4):49-52.
[3]周克元.环境科学文献实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 20.
[4]刘秉正,吴发启.土壤侵蚀[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