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习练武术会影响发育吗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的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听说小孩过早练习武术不好,会影响孩了发育?”当我疑惑地问他们听谁说的时,回答是: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
  我从事武术教学已经很多年了,今借《精武》杂志对于这种错误认识,发表点个人看法,以正视听,希望家长们对武术的健身价值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打消顾虑,让孩子们早练早受益,从而使中华武术在世界上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人所共知,中华武术的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程,它经历了历史上所有的朝代,武术的发展也有其兴衰,武术是古代冷兵器时代强大的象征。
  在古代,出于国家和个人的不同目的的需要,武术要练精,就必须下大工夫、吃大苦、耐大劳,习武者需要有超出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忍受常人所忍受不了的残酷训练。为了练出过硬的、惊人的本领,重视少儿的基础训练就成了传授武艺的必然方法。且从时间、饮食、训练都是极其严格而无情的。由此,我们容易理解古代的武术训练为什么能练出高超的武功,也是现在的武术训练尤法与之相比的原因之所在。试想:这利,残酷无情的无休止的训练,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成长吗?正是南于这种要练武不怕苦的习武风俗,使现今之人对传统武术的一些误解仍未消除,这真是委屈了可以健身心、保家卫国的民族瑰宝——中华武术。
  今天,中华武术,从思想上早已升华,武术不单纯以技击为目的,从健身上、艺术上也能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可以陶冶情操,给人未来美好之憧憬;也是磨练毅力之重要手段。现在,很多不明真相、不负责任的人指责传统的中华武术已失韵色,是这样吗?事实正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武术的内在虽然也随之发展演化,但其健身价值的艺术会更加完善。所以,今日武术之修炼,不仅对儿童的身心没有影响,反而,更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据专家分析,经常练习传统武术的儿童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儿童的发育质量:练习武术不仅能提高孩子身体的敏捷性,也能促进大脑的思维能力及反应;同时,还可增加儿童的免疫能力,使孩子身体得到健康的成长。所以。希望那些对武术存在误解的家长们,能纠正错误认识,不但要鼓励孩子练习,自己也应运动运动。
  武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世界的文化遗产,它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本文对当前我国经济进行创新驱动转型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就加快建设创新驱动
红拳是流传于西北,兴盛于陕西的古老拳种,注重实战,击技性强,节奏鲜明,结构严谨、朴实、大方是红拳的特点。自清朝中后期以来,陕西红拳主要分成四个流派,即三原的鹞子高三、临潼的黑虎邢三、宝鸡的司宝龙和通背李四。这四位武林前辈。人称“陕西四杰”,他们对陕西红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今的陕西红拳不仅以实战性强而享誉武林。更以其历史悠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喜爱。  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武
我自幼习武,启蒙恩师王福祥,在其门下习练迎门拳、猿功拳。在1982年到1983年唐山市连续两届的武术比赛中参赛,在1982年的自选拳比赛中获得两项冠军,在1983年自选拳和长器械比赛中得三项冠军。此后的多年中,曾学练过孙式形意拳:1986年到1987年以后又与大成拳名家王选杰习练大成拳,并受到王斌魁先生的指导,后又拜师于卢氏结构创始人卢忠仁(正文)先生门下,作为入室弟子,系统的学习卢氏结构功法。 
教育智库是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预知大势、战略研究、智力支撑和学术交流四大职能。为解决教育智库起步晚、规模小和竞争力弱等问题,必须全面提升智库
西南民族地区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高发频发、损失严重的区域,特别是其农村地区饱受自然灾害的冲击和影响。西南民族地区自然致灾因子类型复杂多样,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
问:号称“太极天王”的薛乃印已在美国伏法,据说抓获薛乃印的四个人(齐金波、李新宝、陈伟、吴桂森)并没有武功,韩先生能否对此发表一些看法?答:巧了.在美国逮住薛乃印的是几个天津人
编前语:适值本期《精武》即将付梓之际,山东太极拳家、山东秦安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福华先生匆匆打来急电:恳请本刊提供版面,刊登一篇为其恩师刘成德先生贺寿的文章。读罢其文后,编辑部全体同仁均为张先生尊师重道之情感动!为弘扬中华武术、表彰和激励重武修德的武林志士,本刊破例调换文章,在刘成德先生大寿的五月,刊发其高足张福华发自肺腑的感恩之作《师恩重如山》,并祝洪钧生先生的得意门生、著名技击大师刘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