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外周血微小RNA-34c表达水平增高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微小RNA-34c(miR-34c)表达与糖尿病足溃疡(DFU)以及糖尿病足骨髓炎(DFO)发病的相关关系。

方法

共入选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足溃疡患者(T2DM组)、112名2型糖尿病合并足溃疡患者(DFU组)和60名糖耐量正常的对照人群(NC组)。根据有无合并骨髓炎,将112例DFU患者再分为2组:骨髓炎组(DFO组)64例,非骨髓炎组(NDFO组)48例。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受试者外周血miR-34c水平,并对DFU以及DFO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T2DM组外周血miR-34c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高[2.99(1.45~6.22)对1.01(0.89~1.52), P<0.05],DFU组外周血miR-34c表达水平较T2DM组显著增高[9.65(6.15~18.63)对2.99(1.45~6.22), P<0.01]。此外,与NDFO组相比较,DFO组外周血miR-34c表达水平也显著增高[13.46(8.89~19.11)对6.02(5.93~14.72), P<0.01]。DFU患者外周血miR-34c表达水平与足溃疡的截肢率呈正相关(P=0.030),与8周后足溃疡愈合率呈负相关(P=0.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表达的miR-34c均为DFU以及DFO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52,4.13;均P<0.01)。

结论

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外周血miR-34c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DFU以及DFO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病例。患者男性51岁,因非小细胞肺癌术后PET-CT检查,发现隆突下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共14个周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停用PD-1抑制剂后5个月出现乏力、出汗、低血糖,化验提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长激素(GH
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 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 μmol/L,30 min后
回顾性分析67例行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TL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10例:无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一级脾蒂离断法;B组13例:无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二级脾蒂离断法;C组20例:有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一级脾蒂离断法;D组24例:有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二级脾蒂离断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和住院时间C组高于A组,D组高于B组(
期刊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腔内技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15例的临床资料。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导管取栓,4例导管取栓+置管溶栓;3例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继发血栓,行导管取栓、球囊扩张和置管溶栓。技术成功率100%,14例患者术后急性肠缺血症状即刻缓解、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腹膜刺激征象,行部分肠段切除术。本研究结果显示及早血管腔内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
期刊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病因尚不明确、以免疫异常反应为基础的渐进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丙种球蛋白升高及循环中出现自身抗体等。超过1/3的患者在诊断时已
期刊
期刊
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Ⅱ型内漏行腹腔镜下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结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手术细节及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失血200 ml,术中成功使用止血夹双重结扎发自瘤体前壁的肠系膜下动脉、2对发自瘤体后壁的腰动脉以及1根发自瘤体后壁的骶正中动脉。住院期间无血制品使用,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1
期刊
目的通过对易患乳糜泻人群血清中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IgA抗体(TTGA)、抗脱酰氨基麦胶蛋白IgA、IgG抗体(DGPA、DGPG)的测定,进一步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与血清学阳性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我国南方乳糜泻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疾病项目中的易患乳糜泻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腹泻、贫血、低体重指数、身材矮小、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本文报道1例因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男性患者,因肾功能异常伴全身多关节疼痛就诊。入院完善常规检查提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并肾病、慢性肾脏病Ⅳ期、PTH升高、高钙低磷血症,临床高度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超声未见明显占位,18F-FDG全身代谢显像和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