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份额不稳健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大批成熟且保守的投资者掉入了创新型分级式基金的“陷阱”。明明买的是一年期收益为一年期存款利率加3.5%的品种,本来准备坐收6%以上的固定收益,结果一年多下来,反而亏损了5%以上。从二级市场买这些产品的人,大多都是市场上的老油条,他们在转债、封基、债券等品种中,都有过辉煌的战绩。而就是这些颇有经验的资深投资者,却也未逃过如此的尴尬。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理想化的条款和尴尬的分级
  
  分级基金的设计初衷是适合各类投资者。
  保守的投资者,选择参与稳健份额,看重高于定期存款3个点以上的固定收益,相当于像券商一样为其他人提供融资服务(很多小券商还没有这个资格)。条款设置基本保证了本金的绝对安全。如双禧A、同庆A等。
  而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参与进取份额,也绕过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门槛,以相对融资业务利率较低的利息,获得投资杠杆。如双禧B、同庆B等。另外,同时参与两类份额二级市场交易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配对、转换等方式,进行无风险的套利操作。
  然而,要让产品能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就需要复杂精确的条款设置。采用分级制度的创新型基金中,条款设置的差别,导致风险完全不一样。也成为上述“老油条”亏损的最根本原因。
  分级基金中的稳健份额近一年的表现完全脱离了“稳健”二字,当前银华稳进、信诚500A的折价均在8%左右,申万收益的折价超过了10%,国联安双禧A的折价一度超过了15%。
  保守的投资者挨了闷棍。杠杆部分的投资者,尽管整体市场环境不好,也没有特别大的收益,但却一直保持了溢价的状态。借钱投资的人,在这样的分级制度的设置下,占了便宜。
  
  专家机构看走眼
  
  很有意思的是,除了投资者之外,部分非常资深的业内专家,也在这些品种面前看走了眼。
  一年前的一个研讨会上,安信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付强先生提出:“银华稳进的理论现值是1.05元,它的标准差是多少呢?这个1.05元波动率有多大呢?只有0.02%,基本上会处在一个非常稳定的价值区间。”而渤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银华稳进兼具中低风险、高收益率、较好流动性,投资价值突出,建议买入。配置银华稳进1 年,预计持有期收益率高于6%,可能达到7%。”
  


  事实上,银华稳进在上市之初,的确一度与这个计算结果非常接近,2010年9月30日最高价1.051元,然而,此后一路下跌,到了今年3月7日,价格只有0.895元,近期略微有所反弹,但价格也一直在0.95元下方。
  关于双禧A,华泰证券计算的理论价值为1.05元,浙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测算结果,理论价值为1.24元,而且自这一产品上市开始,浙商证券在媒体公开发表的报告一直没有间断地极力推荐。可惜市场完全不给面子,双禧A的走势更加惨淡。累积了一年多未分配利润,净值高达1.06元的背景下,交易价格仍然只有0.92元附近。
  是市场错了,还是分析师错了?
  
  条款的“黑洞”在哪里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因其并没有掌握数量化模型分析的能力,未必能理解真实市场利率对这些品种价格的影响。我们不如回到条款本身上来,也就是这些创新基金的创新之处。
  要研究银华稳进、信诚500A、双禧A、申万收益等为什么出现大幅折价,我们有必要先看一下另外一只分级基金的稳健份额同庆A为什么不折价,表现相对“正常”。
  这样的条款就意味着,如果这些品种永远折价,那么你要么按照现价卖出,要么买入溢价的杠杆份额配对赎回,永远无法按照净值拿回属于你的本金,相当于没有期限的浮动利率债券。
  借钱给别人炒股,利息可以正常拿到,但是本金却没有一个期限。当然,这些品种的复杂条款里,也有一些提前拿回部分本金的机会,比如银华稳进每年净值归一,如果杠杆部分的净值大幅下跌,那么稳健部分的溢价将提前折算成可以赎回的“银华100”。也就是说,如果股市大幅下跌,本金反而可以部分提前赎回。部分坚守在这些品种的投资者认为:条款设计的不利因素被放大了,高折价部分包含了市场的过度反应。
  
  分级基金简要购买守则
  
  从股市走势简单来讲,如果遇到牛市,就购买分级基金中的风险份额,可以通过杠杆放大收益;如果遇到熊市或者震荡市,则稳健份额可以分得风险份额净值来补偿损失,这时更有购买价值。
  从利率角度来讲,由于分级基金按期折算时,稳健份额按约定收益将按当时定期利率来重新规定,若当时处于高利率状态,在下一个折算期后利率下跌,则稳健份额由于锁定了高利率,更值得购买;而若在下一个折算期后利率下跌,则不适合购买稳健份额。
   从信贷角度讲,如果信贷紧张,则实际贷款利率将高于定期利率,则稳健份额资金有流出倾向,此时稳定份额会出现折价,要回避;信贷宽松情况下,稳健份额更值得购买。
其他文献
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年薪:1美元  年薪多少并不重要,拉里·埃里森目前个人净资产高达395亿美元,是全球第五大富豪,他曾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游艇、最大的住宅,还承诺将自己95%的财富捐给慈善。    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年薪:1美元  苹果公司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文件显示,乔布斯2010年薪为1美元。然而,自1997年回归苹果
期刊
880元游香港,交通工具是火车T97次。这不是旅行社的低端游节目,而是某保险公司为了与潜在客户近身接触25个小时(从北京西到香港九龙)想出来的新招——还有什么比与客户同吃同住同聊更有效的推销方式?这个极富创意的点子来自该保险公司银保部员工。“银保被限制,只能想点别的了”,一位此前再银行保险部门从业的李先生向记者道出原委。    银行,保险不能没有你  所谓银保被限,并非如传言说“银行保险不让卖”,
期刊
夫妻步入中年的四口之家,30万的存款,一年十多万的收入,看起来很可观,可是面对每月要交的房租,两个儿子升学、结婚费用,夫妻俩自己退休养老钱,在物价狂涨的当下,如果不好好规划,家庭的压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理财师,你好。我姓巫,乐清大荆人,今年45岁,在一个国企单位上班10多年了,工作比较稳定。一家四口,妻子40岁,两个孩子,一个18岁念高二,明年就要上大学,一个8岁,在念小学。我年收入5万
期刊
杰克·伯恩斯坦(Jake Bernstein)  ◎网络媒体公司(Network Press Inc.)总裁,国际知名的期货分析专家、交易员。  ◎他撰写过超过41本书和数量众多的研究报告、市场通讯,内容涵盖期货、股票市场分析、交易员心理学和经济趋势预测。  ◎长期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为包括投资者、交易员、工业企业、金融业机构、短线交易者、交易经纪商和商业企业在内的客户提供咨询。  ◎交易四
期刊
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差别,在于对资产负债的观念不同。这是《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爱挂在嘴边的话。  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清崎的定义非常实用。抛开财务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  换个思路看——所谓资产,就是买了之后,还可以帮你生财,能把钱持续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  而负债,就是用了就没了,只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  《钱经》此次与本文主人公刘畅一起与大家分享,怎么变负债为“资产”,怎么借钱的
期刊
十年前,赵笑云因青山纸业一役被定义为国内第一“庄托”,如今他以阳光私募的身份回归A股市场,成立半个月亏损10%,让其重回A股的首场秀遭遇尴尬。其实,今年以来,不幸者远不止赵笑云的“笑看风云一号”,私募界红人吕俊、罗伟广旗下私募产品表现亦堪忧。北京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对私募基金的短期排名不以为然, “公募亏钱,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要发奖金;赚钱,排名在后三分之一还是要辞退。私募亏钱,排第一也没奖金;赚钱
期刊
2011年国际商务航空展上,媒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江浙富豪团以及公务机公司动辄500万到5000万美金购买迈巴赫、湾流公司飞机的新闻上,而忽略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开放的空域(1000米以下)并不适用于公务机市场。私人飞机在媒体传播中被刻意高端化及奢侈化的背后,是飞机的制造厂商及相关经销公司的巨大利益。而《意见》的颁布实际为通航领域的民营资本带来更多发展机会。请系好安全
期刊
拉登大叔之死掀起了全球期市海啸,白银期货短短几天28%的大跳水,让华尔街的阴谋家们关门数钱数到手抽筋,而跟在白银后面跳水的各个期货品种,也让众多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感受到了血淋淋的期货魅力。作为国际期货品种之一的橡胶,国内期货橡胶主力合约从年初的42000元/吨高点,下跌到目前的30000元/吨关口,看起来似乎已经跌到了头儿……      供渐强,需疲惫 做空橡胶    虽然5月进入了东南亚产胶国的
期刊
钱都到哪去了?据央行披露,4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还不到3月份的零头,参考去年同期水平,至少八千亿的钱都不再被存入银行。谁都会算这笔账,4.15%减去5.3%,意味着即使你把钱存在银行两年,收益也无法弥补菜农和房东掏空你的速度。有闲钱有办法的人没把钱存入银行——他们乐于把资金投入非正规渠道,借给那些资金拮据的年轻私营企业,每年收取20%至30%的利息。多数有闲钱没办法的人把钱放在银行的另一个口袋——我
期刊
如果你是一位对数据不甚敏感的股票投资者,对于K线图这类技术指标的应用又毫无概念,那么或许你可以从每日新闻联播中获得一些炒股的“灵感”。尽管这看起来有些“另类”,但相对价值投资的持股时间过长,技术选股仅52%的正确率,“看新闻,选股票”的做法也并非完全不靠谱。哪类新闻与股市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本文力求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由于信息不对称,大资金往往在相关新闻报道出来之前就已经知道消息提前布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