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德育的育人机制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德育是德育研究的新视野,它要求我们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完成德育的任务。课程德育在高校里被称作课程思政,它不是课程+德育,而是课程与德育的有机融合。这意味着课程天然蕴含了德育价值,德育也需要学科课程这个主阵地来施行。课程德育概念的提出使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的宗旨形成了功能联系。
  学科课程是通过如下三种机制来履行德育任务的:
  第一,依据学科特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融合。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中蕴含了德育的因素,这需要教师去自觉挖掘。教学内容一般具有学科特性,每门学科都是学生接触世界的一扇窗户,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进行学科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开启德性之门的机制。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对教学内容道德维度的忽视属于一种国际性现象,并且指出:20世纪80到90年代初盛行的技术性教学到21世纪开始转向了道德性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指明了学科课程的价值立场,有利于帮助教师在落实学科目标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第二,借助学科教学训练道德官能。道德的形成包括几个环节:以道德感受力发现道德维度,对道德维度予以道德性质的判断,受内外驱力的推动以合适的方式执行道德判断,最后通过反复的践行养成愈益稳定的道德品质。人的道德见之于人与外面环境的关系之中,不管什么学科,都可以助益道德养成的某些官能,或者是感受性、判断力,或者是驱动力、执行力。赫尔巴特关于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深刻地阐发了这种教学与德育的相互关系。他特别强调教学通过训练学生的感受性、思维力,给学生的心灵播种,并且形成学生的思想范围,从而影响他们的行动原则与行动方式。
  第三,通过教学形式来承载育人力量。教学不仅是活化教材价值点的过程,它本身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育人力量。教学形式包括教学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氛围诸方面。比如:讲授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素养;讨论法可以融入尊重;各种实验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等等。课堂结构,如班级授课制、小组学习、走班制,以及教学程序,如复习—授新—巩固,或者先学后教等都可以在某些方面养成学生的道德品質。教学氛围是安全的、激励性的还是威胁性的,对于学生的品质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说教学内容的融入属于显性的,那么这种融入教学形式的德育则比较隐性。
  这三种机制在育德功能方面各具特色。教学内容方面的融合可以体现学科特色的道德维度,因为,每门学科的内容是有区别性的;学科教学在道德官能的训练方面则兼具学科特性与跨学科共性,每门学科都是利用各自的内容训练共同的道德官能;每门学科,其教学形式产生的育德价值在各学科之间存在较多的共性。总之,学科教学从这三方面入手,就可以殊途同归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和引导共青团员立足本职学习技术、提高技能,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共青团组织 企业发展 作用  在企业中有一种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它们就是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党的助手。年轻的共青团员是企业主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创新精神的群体,在企业稳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高学历年轻人才不断增多,其中共青团员占据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推进,高校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影响的作用。文章剖析了高校后勤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其具有的功能及影响力,并对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提出具体建议和
本文选择《西游记》中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一段对话作为语料,分析交际双方的“面子行为”以及“面子威胁行为”,同时对比分析余国藩、詹纳尔、杨宪益和戴乃逸的三版英文译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