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AJUN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中男3例,女12例;年龄34~69岁,平均47.8岁;MRI扫描T2WI明显高信号和显著均质强化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该组患者均经改良翼点或眶颧翼点开颅,其中9例经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6例经额颞硬膜下入路切除肿瘤,结果9例完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术后11例出现同侧第Ⅲ、Ⅳ、Ⅴ或Ⅵ颅神经麻痹,1例出现对侧偏瘫,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经中颅窝底硬脑膜外入路是手术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较优的手术方式。放射治疗可使部分肿瘤缩小,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其他文献
为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对噪声性聋的诊断价值,对46名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人群(72耳,其中噪声性聋52耳,听阈正常20耳)和48名(86耳)听力正常人在4组不同初始刺激强度下进行DPOAEs测试。结果:在L1=L2=60dBSPL初始刺激强度
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KBe2BO3F2(KBBF)发展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首先简单回顾了KBBF化合物的发现、晶体生长以及基本光学性质,同时对KBBF族(MBe2BO3F2,M=K,Rb,Cs)的其它化合
李东垣、朱丹溪均属金元四大家。两人主要学术观点相去甚远,但他们所论有关“阴火”、“相火”的认识,却有相通之处。东垣的“阴火”,类似于丹溪所论“妄动的相火”。东垣“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创新和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成为广大人事档案工作者不容回避
相火是推动脏腑运动和升降运动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七情发生的原动力,其促进七情发生的根源——动机的形成。相火为人体阳气,对精神活动有激发作用,同时可助心火主神明,并推动
"款约法"是侗族地区侗款组织制定的规章约法的款词,是维护各款区的社会秩序的共同规约。"款约法"对于侗族来说就是法律,它从保护自己本民族利益的原则出发,通过"立法"——即
当前,高校公共安全服务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政府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高校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之必要性、理论依据及实现模式,提出在高校建立校园警察与保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