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在败血症早产儿中的变化,探讨两者对早产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确诊为败血症早产儿的病历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参照新生儿休克评分,分为重症组(临床病情较重,合并休克,休克评分>6分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 23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在败血症早产儿中的变化,探讨两者对早产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确诊为败血症早产儿的病历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参照新生儿休克评分,分为重症组(临床病情较重,合并休克,休克评分>6分,42例)和轻症组(临床病情较轻微,未合并休克或休克评分≤6分,54例);根据败血症患儿治疗3 d后是否死亡,分为病死组(10例)和存活组(8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及第3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RDW,比较两者在不同严重程度败血症早产儿中的动态变化。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Friedman检验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治疗前、治疗后第1及第3日,重症组降钙素原均高于轻症组[分别为3.7(0.4~37.3)与1.4(0.2~5.0) ng/ml,43.1(18.7~83.0)与17.1(4.1~34.6) ng/ml,26.1(3.8~67.3)与4.8(0.3~32.9) ng/ml,Z值分别为-2.017、-3.350及-2.932,P值均<0.05];2组中治疗后第1日的降钙素原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日,且治疗后第3日均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治疗后第1及第3日,重症组RDW均高于轻症组[分别为16.5%(16.2%~18.6%)与16.3%(15.5%~17.3%),16.1%(15.5%~19.4%)与15.7%(15.1%~16.5%),Z值分别为-1.992和-2.165,P值均<0.05];2组中治疗后第1日的RDW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日,轻症组中治疗后第3日RDW低于治疗前,但重症组第3日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2)治疗后第1及第3日,病死组降钙素原、RDW均高于存活组[降钙素原:分别为162.0(62.9~187.2)与19.9(4.3~46.1) ng/ml,122.6(65.0~180.8)与6.2(0.5~32.9) ng/ml,Z值分别为-4.114和-4.594;RDW:分别为18.4%(16.9%~21.2%)与16.3%(15.7%~17.2%),21.8%(20.6%~22.2%)与15.8%(15.2%~16.5%),Z值分别为-3.307和-4.831;P值均<0.05]。2组中治疗后第1日降钙素原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日,而治疗后第3日均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病死组中治疗后第1及第3日RDW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第3日高于第1日;而存活组中治疗后第1日RDW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第3日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日(P值均<0.05)。(3)治疗前、治疗后第1及第3日降钙素原对早产儿重症败血症的预测界值分别为3.475、29.765及3.460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8%和75.9%、69.0%和72.2%、83.3%和46.3%;治疗后第1及第3日降钙素原对败血症早产儿发生死亡的预测界值分别为40.595、64.855 ng/ml,特异度分别为73.3%、87.2%,灵敏度均为100.0%。治疗后第1及第3日的RDW,对早产儿重症败血症的预测界值分别为15.650%和18.3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29.6%、33.3%和92.6%;对发生死亡的预测界值分别为16.650%和18.45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68.6%、100.0%和91.9%。
结论动态监测降钙素原、RDW水平变化可有助于早产儿重症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对早产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扶镜手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作用及配合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LPD的101例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总结扶镜手在术中的作用及关键术野显露的配合流程。结果101例均在3D腹腔镜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26.0±55.6)min,切除时间(174.4±42.5)min;消化道重建时间(101.0±21.
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原发性雷诺现象的诊断及治疗。患儿为30周+3早产儿,生后第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齐腕部至远端完全苍白,桡动脉搏动弱,皮温较对侧降低,予按摩右上肢、保暖、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外敷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后,右手逐渐由苍白转为青紫,后逐渐恢复红润。完善可导致继发性雷诺现象的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原发性雷诺现象。住院期间及后期随访过程中患儿均未复发。此病例较少见,若临床中患儿出现双手突然苍白,
背景:经鼻高流量氧疗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的一种替代方法,为新生儿提供呼吸支持。但在非三级医院特护新生儿病房中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为在澳大利亚特护新生儿病房实施的多中心、随机、非劣效性试验,纳入出生< 24 h且胎龄≥31周的新生儿。将有呼吸窘迫症状且出生体重≥ 1 200 g新生儿随机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三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和主动脉弓冠状切面)对于胎儿主动脉缩窄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出生后最终手术证实的52例主动脉缩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52例主动脉缩窄胎儿中,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满意率为100%,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显示满意率为88.5%,主
左侧三房心是指左心房被一纤维肌肉隔膜分为2个腔室,分别称为副房和真房。完全型三房心的副房接受全部4根肺静脉回流的血液,真房与二尖瓣及左心耳相通。三房心可分为完全型三房心和部分型三房心两类。本文报道了1例产前超声高度可疑肺静脉共同腔闭锁病例。孕25周胎儿超声检查示,左心房顶部光滑,肺静脉角消失,左心房顶部后方双侧肺静脉汇合形成共同肺静脉腔,周围未见垂直静脉显示,考虑肺静脉共同腔闭锁可能,后经引产尸体
目的探讨孕周>26周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行射频消融减胎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行射频消融减胎术的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妇51例,收集孕妇基本资料、减胎术情况(包括消融时间、功率、循环次数等)、围产期母胎并发症、妊娠结局等临床资料。以减胎孕周为分组依据,将孕妇分为>26周组(17例)与≤26周组(34例),比较2组孕妇术后妊娠结局。采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是新生儿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同性别出生体重第10百分位或较平均出生体重低2个标准差的婴儿,目前采用2013年Fenton曲线进行判断及诊断。SGA的发生与多种病因相关,并且会影响其生命早期及远期健康。本文主要就SGA对婴儿生后早期健康、体格生长与神经系统发育及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早产儿阑尾炎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11月至2019年1月经床旁超声诊断阑尾炎的早产儿共28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腹部超声所见、治疗方法、手术结果和结局。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28例早产儿经床旁超声诊断为阑尾炎,其中21例(75.0%)为男性,7例(25.0%)为女性。28例均伴有穿孔。5例(17.8%)具有
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结核患儿诊断及治疗过程。患儿系胎龄36周阴道娩出,小于胎龄儿,配方奶喂养,生后28 d因发热入院。患儿母亲孕24~28周低热、咳嗽,未予治疗,产后确诊为"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大;辅助检查提示贫血、C-反应蛋白高、肝功能损害;胃液结核涂片检查示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胸腹部X射线检查示两肺多发结节影及条索影;腹部MRI示肝脾弥漫
目的分析2例以胎儿期肾脏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染色体17q12缺失综合征病例的产前超声特点和遗传学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例因孕中期B超提示胎儿肾脏结构异常孕妇的病历资料。收集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于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检测,以及夫妻外周血DNA的aCGH检测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