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精细化教学的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精细化,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是实现教学目标,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的必由之路。实现课堂教学精细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拓展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有力地证明,把课堂教学细化到每个环节,规范、科学、严谨地实施教学活动,会收到优化“教”与“学”的双重效果。
  一、引入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富有理性的思路,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热情,训练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车轮为例,引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思考,让学生自然地走进探索与研究之中。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思索生活中“抄近路”的感觉,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线段的性质概念。教学中我们发现,与生活实际联系越紧密,学生理解起来就越容易,教学效果就越理想。
  例如:如图,把中国象棋棋盘建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象棋中“马”的走向的规定,若“马”的位置在图中的点P。①找出下一步“马”可能到达的点的坐标;②按横坐标从小到大顺次连接①中的所有点,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生讨论解答:①根据“马”走“日”的规定,即可得出可能的坐标:(0,0),(0,2),(1,3),(3,3),(4,2),(4,0);②要求学生描出坐标系中的点,得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可见,把坐标知识与象棋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增加知识学习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二、引入关注问题,师生讨论交流,增强数学教学的快乐感
  现行的课堂提倡民主、平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是合作交流的伙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人,都是教与学的参与者。教师是教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扮演的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角色。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感悟。
  例:张蔷元月1号—5号以每股35元的价格买进某种股票1000股,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是:元月1、2、3、4、5日每股分别涨跌 5、 3、-1.5、-2.5、-3(元)。①5号收盘时,每股是多少?②5天内最高价和最低价分别是每股多少元?③已知张蔷买进股票时付了0.3%的手续费,卖出时需付成交额0.3%的手续费和0.2%的交易税,如果张蔷在5号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请说明他的收益情况。
  分析解答:①根据每股买进价与每股涨跌累计相加,得元月5号每股收盘价是:35 5 3-1.5-2.5-3=36元;②根据每股买进价与每天每股涨跌逐步相加,本周内最高价是每股35 5 3=43元,最低价是每股35 5 3-1.5-2.5-3=36元;③收益=5号每股的收益×股票数-买进手续费-卖出手续费。
  股市现代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将此引入数学能使师生交流产生亲近感,使学生产生研究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师生一边讨论一边得出结论,收到的效果会十分明显。
  三、精心挖掘内涵,仔细揣摩体悟,探究品味数学教学的美感
  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美,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揭示才能使学生感悟和体会。教师要不断地引导,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性地体验。学生一旦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比如,在几何、曲线图形的绘制与呈现中表现数学的形态美,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作图、运算中,对精确度的严格要求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典型问题特殊解答的教学中揭示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将会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将会与日俱增。
  当然,谈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有着十分广阔的研究空间,远不止是上述几点。讲究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就是要求教师反复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认真推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深入挖掘课堂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戴庄中学)
其他文献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低负担、高效益?需要从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实践与研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如生活阅历、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它们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元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物理场景,激发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是一种原因不明、预后良好、颅内压低于7cmH2O(1kPa=10.2cmH2O)的一组常见症候群,多见于青壮年,老年人极少发生。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即起立时剧
近年来,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这一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心力衰竭(HF)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因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和严格的检测标准,尚未作为HF诊断的常规指
大量的基因调节蛋白(转录调节因子)通过直接影响基因启动子的调控序列,来调控特殊基因的转录率,起到了抗衰老的关键性作用。转录调节因子可以调节随衰老出现的机体生理功能的减退
片段教学是一种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往往被广泛运用于教师竞聘和教学比武活动中。它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时间短。片段教学往往规定时长在10-20分钟之间.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