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无论从教材或从教学来说,对应用题教学是重视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偏重内容的教学,轻视能力的培养,加之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不尽合理,教学的方法不尽适当,以致花的力量很大,收的效果较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又使学生负担较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能力 培养
  小学数学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需要不断变化的,其中的应用题教学必然也要随着发生变革。目前,无论从教材或教学来看,对应用题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使其更加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人才打下更好基础做出贡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读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有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通过多读多做多想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多做练习。
  二、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62本,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也就是“162本比四年级修的多31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提问的巧妙性并能让学生口述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小明家养了32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6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2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7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四、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7粒,小圆吃了8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8>7”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63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此外,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
其他文献
人大的预算监督权  ·人大的权力和在预算监督中的地位  宪法赋予人大非常超然的权力,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其他任何机关及其个人都不能超越它的权威,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大实际的地位却十分尴尬。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增强,人大在国家中的实际地位也有很大的提升,然而,作为人大或议会核心的宪政精神却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宪政制度在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可以
2017年12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建质[2017] 242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利于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有利于实现
期刊
鲁迅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这样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对于养生人士来说,则把《红楼梦》视做一部养生
期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院校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要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和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双
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    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变“教”为“导”。
财务稽核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提高会计工作真实性,合理性和合规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稽核制度既是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提高企业财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相继出台了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等制度,这些制度机制的建立有效推动了我国公共财政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
孩子,对妈妈尽力做的事,你总是那么不耐烦,不满意。其实,就是这些惹你不耐烦、让你不满意的事情背后,有着很多你所不知道的细节。11点40分,菜已经煮好了,该下面条了。按以往
期刊